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从混杂理论视角看《野草在歌唱》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17 20:1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徐宏前
分享到:

 

  摘 要:运用后殖民文学批评之混杂理论,探讨在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中,莱辛对殖民话语和殖民权威所做消解的努力。通过深度解读,感受和体会莱辛对在后殖民时期的南非,建立起真诚关爱的和谐人际关系的期望与探索。

  关键词:混杂 后殖民 霍米·巴巴 多丽丝·莱辛

  一、莱辛与《野草在歌唱》

  2013年11月17日,多丽丝·莱辛,一位见解独到、风格多变的当代小说家,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老祖母”和“文坛常青树”与世长辞了。人们将其与伍尔夫合称“英国文坛双星”。正是因为她卓越厚重的文学成就,2007年,已经88岁高龄的莱辛,荣获了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并且其创作取材极其广阔,涉及多个主题及领域;此外她的写作生涯也非常漫长,在她60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30部长篇小说、80篇左右的中短篇小说、两部剧本、一本诗集以及多部论文集和回忆录。

  多丽丝·莱辛在1950年创作的《野草在歌唱》,因为其鲜明的反殖民色彩,备受中外评论家关注。国内评论家从心理批评角度、社会批评角度、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和后殖民批评角度等不同角度解读过这部作品。本文意图从霍米·巴巴混杂理论的角度研究这部小说,这在文学批评领域应该尚属首次。

  二、不再是独石一块

  爱德华·赛义德,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批判色彩写出《东方主义》一书,后殖民理论就此发端、壮大。时光飞逝,这世界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本身,当前赛义德去世,而另一位后殖民主义理论三大家之一的斯皮瓦克也已经日渐衰落。于是,我们看到三大师之一的霍米·巴巴及时发展了后殖民混杂性理论,用王宁先生的话说:“(混杂理论)影响了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文化身份认同和少数族裔的研究,提出了第三世界批评家进入主流并发出自己声音的具体策略!”

  那么,究竟什么是混杂性理论?根据拉曼·赛尔登等著的《当代文学理论导读》一书,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是建立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混杂的概念的基础之上,通过和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杂糅而形成的。

  事实上,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是建立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基础之上的;巴赫金提出混杂性就是在同一种语言的限度内所表达的两种话语的混杂,而巴巴在东方主义理论逐渐引起世界范围的文艺理论家的质疑其前景之后,尝试将巴赫金的混杂理论引入后殖民批评研究之中,以期给后殖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寻觅新的发展方向。巴巴的主要贡献就是认为殖民与被殖民地情景应该是、也必定是彼此杂糅,从而产生了在语言认同和心理机制之间既矛盾而又模糊的新的过渡空间。在巴巴看来,混杂性就是殖民地地区主流话语的权威性的分裂和动摇和价值位移。混杂性也代表了受歧视的主体向从前的权威的令人不安的质询和矛盾心理的激化、转移。混杂性标明了在斯文掩盖下的非暴力反抗,混杂性代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关系既相互排斥又互相吸引状态;混杂性也标志着反殖民抵抗的可能性。

  小说《野草在歌唱》中,莱辛不止一次地描写南非的白人之间已经不再是独石一块,已经出现了分化。“不过种族的划分已经存在。那一小群‘南非白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英国人对他们很瞧不起。”(3)迪克·特纳本来是个白人,应该和其他的白人非常亲密,然而,他却“感到恐怖。他要逃走——若不逃走,就要捣毁这个地方。所以他一到城里(白人的驻地),总是尽快地逃回农场去,他只有待在农场上才觉得舒适”(41)。同时,在对待黑人的问题上,白人也在困惑,“玛丽对这种不把黑人当人看待的态度,很是气恼……她心里起了一阵愤恨的感觉,想到,他把他看成一个什么呢”(55)。但同时,“她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白人会体贴一个黑人;这样一想,她不免厌恶迪克来了”(64)。后来,莱辛通过玛丽直接地表达了这种观点,“改变了的是她自己,而不是环境”(104)。可见,随着时光流逝,这种矛盾的心理,其实就是混杂的现实情景。而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关心也在不停地变化着,“现在他们两人之间有了一种新的关系。她觉得自己已不可自拔地落入了这个佣人的掌握中,虽说她完全没有理由变成这样。她没有一刻不意识到他的存在”。至此,莱辛完全充分地表达了殖民地混杂的概念,白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关系都已经被模糊、杂糅了。莱辛运用这一概念完美地描述了代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关系既相互排斥又互相吸引的混杂状态。

  三、模拟与模仿

  除了混杂理论之外,巴巴还提出另一个后殖民理论的突破之词,即模拟与模仿,巴巴认为运用模拟和模仿的理论,被殖民的人民可以消解混杂的矛盾状态。

  在《文化的定位》一书中霍米·巴巴对模仿和模拟做了区分,他提出“模仿”是模仿者对被模仿者忠实的复制,而“模拟”就是最终产生出某种与原体相似与不似之间的”他者”。这个他者介乎于模拟者与被模拟者之间,既与两者都有相似之处,又不同于任何一方。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