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郁达夫创作中的施笃姆影响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09 20:0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福和
分享到:

 

  摘 要:郁达夫是一个文学视野非常广阔的作家。由于精通多国语言,他很早就接触到了不同国家和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其中就包括歌德、施笃姆和林道等德国作家。他不但撰写了很多关于德国文学的评论文章、翻译了一定数量的德国文学作品,而且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深受德国作家施笃姆的影响。共有的诗人气质、在小说创作中对诗意的追求,使他们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影响”与“被影响”、“继承”与“发展”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施笃姆 郁达夫 影响

  有学者在研究郁达夫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时,曾列举了一张郁达夫所崇拜的外国作家的名单,并且通过这张名单上的一连串不凡的名字提醒人们:“郁达夫所受到的外国文学的影响,相当复杂。他视野较宽,涉猎很广,且通日、英、德、法多种外文,仅在留日期间便已阅读西方文学原著千种以上,广泛接触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各种文学流派。而这些纷乱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艺术倾向,几乎都在他的创作稿纸上投下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子……”{1}在这份名单中,我们发现了歌德、施笃姆、林道等德国作家的名字。在学者的文献中,我们也得知郁达夫通晓德文。于是,郁达夫与德国文学的关系,或曰德国文学对郁达夫的影响等话题便进入到笔者的视野之中。

  渊源寻踪

  查阅郁达夫所留下的文学遗产,笔者发现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魅力独特的作家,在很早很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德国文学,不但阅读了不少德国文学作品,而且还撰写了《施笃姆》《歌德以后的德国文学举目》《林道的短篇小说》和《犹太人的德国文学》等文章,向中国读者和中国文学界介绍德国文学,甚至还翻译了施笃姆的小说《马尔戴和她的钟》林道的小说《幸福的摆》婆塞、代迈儿、法而该的诗《春天的离别》《我俩的黄昏时候》和《祈祷》,以及德国文艺批评家菲力克斯·璞本白耳格和尼采的理论文章《阿河的艺术》及《超人的一面》等,对德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过不小的贡献。就在这一过程中,德国的中短篇小说对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的初读短篇,是二十年前在日本做学生的时候,那时自然主义的流行已经过去,人道主义在文坛上泛滥,但是短篇小说的取材与式样,总还是以引自然主义的末流,如写身边杂事,或一时的感想等者为最多;像美国那么完整的短篇小说,是不大多见的。虽则当时在日本,每月市场上,也有近千的短篇小说的出现,其中也有十分耐读的作品,但不晓怎么,我总觉得他们的东西,局面太小,模仿太过,不能独出新机杼,而为我们所取法。

  后来学到了德文,与德国的短篇——或者还是说中短篇来得适当些——作家一接触,我才拜倒在他们的脚下,以为若要做些短篇小说者,要做到像这些Erz■hlungen{2}的样子,才能满足。德国的作家,人才很多,而每个诗人,差不多总有几百篇读不厌的Erz■hlungen留给后世,尤其是十九世纪的中晚,这一种珠玉似的好作品,不知产生了多少。{3}

  这是笔者所能找到的、作家本人亲口“供认”的所受德国文学影响的有力证据。

  那么,在郁达夫所接触到的德国短篇小说的作家中,对他和他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又是哪一位呢?尽管郁达夫曾经用很较长篇幅论述了中国读者少有人知的德国作家林道(1829—1910),论述了林道小说中幽暗沉静的凄惨色调、林道小说中寂灭的佛家思想、林道小说中简练非凡的文字、林道小说中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及林道小说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相似的结构等,但笔者却觉得对郁达夫影响最大的还是德国作家施笃姆。在文学创作中,郁达夫在更多的方面所接受的是施笃姆的气质和风格,其中以《茵梦湖》的影响尤甚:

  我们把他的短篇小说来一读,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被他引诱到一个悲哀的境界里去。我们若在晚春初秋的薄暮,拿他的《茵梦湖》来夕阳的残照里读一次,读完之后就不得不惘然自失,好像是一层一层的沉到黑暗无光的海底里去的样子。他的技巧上的特质,就是文体的单纯简略。我们读完了《茵梦湖》之后,无论如何总不能了解他何以用了这样简单的文字,能描写得出这样复杂的感情来的。{4}

  这也是笔者所能找到的、郁达夫本人亲口“供认”的所受施笃姆影响的最佳佐证。或曰郁达夫所受德国文学影响的真正渊源。

  从抒情诗起步

  在19世纪的德国文学史上,施笃姆(1817—1888)首先是以一位抒情诗人的身份闻名于世的。“他的诗大多描写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歌颂故乡美好的大自然。”{5}如《慰藉》:“让要发生的都发生吧!/只要你在,就没啥可怕。/故乡再远,世界再大,/你在哪里,那里有我家。/望着你可爱的面庞,/未来对于我光亮无暇。”又如《月光》:“眼前的整个世界/躺卧在月光里;/周围一片宁谧,/多么甜美的宁谧!/月光多么柔和,/风儿必须停息;/一阵■,/风儿终于睡去。/白昼烈日炎炎,/花儿睡眼紧闭,/入夜蓓蕾绽放,/四野芬芳馥郁。/我已经久违了/这月下的宁谧!/在我的生命中,/可爱的月亮就是你!”再如《边城》:“灰色的海滨,灰色的岸上,/静静躺着一座边城;/雾霭压迫着它的屋顶,/大海围绕着它咆哮,/单调地划破了宁静。/四周听不见林涛喧嚣,/五月没有鸟儿不倦鸣叫;/只有南迁的野雁在秋夜飞过,/嘎嘎嘎发出哀啼,/岸边衰草在寒风中飘摇。/可我整个的心系挂着你哟,/你这大海边灰色的城;/在我心中你青春焕发,/永远永远地青春焕发,/你这大海边灰色的城。”{6}虽然施笃姆后来走上了小说创作的道路,其文学成就也主要表现在他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上,进而留下了“以恋爱、婚姻和家庭为题材,写出了社会变迁,反映了时代风貌”的《茵梦湖》《在大学里》《双影人》和《白骑马者》,以及“对伦理、道德、人性以及人生意义和家庭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赋予了作品以较为丰富的内涵”{7}的《迟开的玫瑰》《燕语》和《忏悔》等佳作,但抒情诗依旧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自认为是继承了德语诗歌优良传统的‘最后一位抒情诗人’”{8}。

  郁达夫七岁上私塾,九岁时“就以他的诗作显露了他的早慧和惊人的才能”{9}。后来,他在一首诗中描述自己“九岁题诗四座惊,阿连少小便聪明。/谁知早慧终非福,碌碌瑚琏器不成。”{10}换言之,虽然郁达夫是以一位小说家的身份扬名于20世纪中国文坛的,但他诗作与小说比,其实并不逊色。1992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郁达夫全集》第九卷中,就收录了郁达夫1911年至1945年间创作的诗歌590首,以及词、断句、对联、题词、歌词等若干,其诗才可见一斑。从诗的角度上看,郁达夫“是一个具有极深艺术气质,极高艺术修养,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终生矢志追求美的诗人”,其“诗风清新秀丽而又潇洒飘逸”。{11}尽管写的大多是古体诗,但作家与生俱来的那种沉郁与抒情依旧掩饰不住地洋溢在诗中。如充满乡愁的《日本大森海滨望乡》:“海天浩荡望神州,/苦忆江村旧酒楼。/犹记离乡前夜梦,/夕阳西下水东流。”{12}还如梦中遇友的《梦逢相识》:“相逢仍在水边楼,/不诉欢娱却诉愁。/三月烟花千里梦,/十年旧事一回头。”{13}再如游览山川的《游莫干山口占》:“田庄来作客,/本意为逃名。/山静溪声急,/风斜鸟步轻。/路从岩背转,/人在树梢行。/坐卧幽篁里,/恬然动远情。”{14}郁达夫的这种诗人气质,也体现在他笔下的人物中。如《沉沦》中的“他”就曾写诗寄给自己的朋友:“蛾眉月上柳梢初,/又向天涯别故居,/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乱离年少无多泪,行李家贫只旧书,/夜后芦根秋水长,凭君南浦觅双鱼。”{15}郭沫若曾赞赏“郁达夫的诗词实在比他的小说和散文还好”{16}。

  抒情诗的延长

  在论及施笃姆的小说艺术时,郁达夫写道:“施笃姆的艺术,是带实写风的浪漫派的艺术。与其称他作小说家,还不如称他作诗人的好,他毕竟是一个大抒情诗人。……他的无数的短篇小说,是他的抒情诗的延长的作品。他的小说里,篇篇有内热的、沉郁的、清新的诗味在那里。”{17}关于这一点,施笃姆本人也承认“我的小说是从我的抒情诗中产生发展起来的”{18}。而“郁达夫和施笃姆一样,也是把小说当作抒情诗来写的。他的许多小说,同样也是‘抒情诗的延长’,同样有‘浓郁的、清新的诗味’”{19}。

  那么,郁达夫的哪些作品是接受了施笃姆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呢?郁达夫认为:“《迟桂花》《过去》《在寒风里》的三篇,字数略多,称作短篇,或不适当,谓为长篇。尤其不合,大约因平时爱读德国小说,是于无意之中,受了德国人的Erz■hlungen的麻醉之后的作品。”{20}在这几个短篇中,郁达夫通过《茵梦湖》等作品所总结出来的施笃姆艺术的中心要点,即:“内热的、沉郁的清新的诗味”“一生的怀乡病”等都有所体现。

  《茵梦湖》由“老人”“儿时”“林中”“姑娘亭立路旁”“还乡”“一封信”“茵梦湖”“依着妈妈的心愿”“伊丽莎白”和“老人”十个场景组成。小说由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莱因哈德望着一副小画像轻柔的呼唤“伊丽莎白”开始,将时光的指针回溯到往昔。于是,作家的笔下便出现了莱因哈德与伊丽莎白儿时的天真无邪,树林中的成长脚步,莱因哈德大学时代与伊丽莎白的情书往来,返乡时伊丽莎白情绪上的骤变,一封告知伊丽莎白与别人结婚的家书,多年后莱因哈德重返茵梦湖与伊丽莎白不期而遇,山川依旧,往事如烟,恋人永别,时光的指针又回到当下老人孤寂的情景之中。小说选取的十个场景,就像电影胶片中的十个镜头,用蒙太奇的手法,将一对恋人从两小无猜到青梅竹马,由情感激变到天各一方的悲剧一生简洁深刻又耐人寻味地展示出来。“作者并没有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只是通过生活片断的描写……表现出作家忧伤低沉的情调、悲观弃舍的思想和人生如梦的心绪。”{21}施笃姆的这种怀旧情

  怀,在他的其他作品如《玛尔特和她的钟》《燕语》《她来自大洋彼岸》《木偶戏子波勒》和《一位默不作声的音乐家》等小说中也都有出现。而《玛尔特和她的钟》结尾处那段怀旧文字,更令读者感伤不已:

  而今玛尔特又这样坐在同一间小屋里,回忆着往事;那只老钟滴滴答答走着,声音时而响亮,时而低沉。这个家庭发生的事情它都知道,都一块儿经历过;它帮助玛尔特回忆过去的一切,回忆起她的痛苦,回忆起她那些小小的快乐。{22}

  郁达夫的小说也具有浓郁伤感的怀旧情结。《过去》的主人公李白时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暮时分,与数年前相识的一位在家里排行“老三”的女子相遇,使得平静得如同山中的静水湖的心理,掀起了阵阵波纹。原来,在他所认识的一家姐妹四个中,他最喜欢的是“老二”。这个美丽的姑娘长方脸、大眼睛、高鼻梁、白皮肤,性格活泼,好表现自己,好捉弄人,而李白时往往是第一个被捉弄的对象。他大胆向“老二”表白爱情被拒绝,他大胆亲吻了姑娘被打了耳光。日后,“老二”与一个大学生订婚。在他最低沉的时刻,倒是并不喜欢的“老三”经常请他看电影、打牌。但是,过于喜欢“老二”的他却忽略了“老三”的感情,他只好不辞而别。眼下再度相遇,“老三”已成寡妇。李白时复燃了爱情的火花,但遭“老三”回绝。他们在感伤的泪水中约定,将过去的一切忘掉。“作品以凄清悲凉的情调慨叹了青春和爱情的逝去,寄寓着人们应当直面现实人生的深层意蕴。”{23}《在寒风里》由一位老长工写给“我”的信拉起了“我”回忆的帷幕:这位老长工叫长生,见证了“我”家六十年的悲欢离合。他来“我”家做牧童时,“我”的爸爸还在读私塾。“我”爸爸结婚时,奶奶也把自己的丫头许配给了长生。我和兄弟们降生时,长生也有了自己的女儿。妻子难产死后,他把女儿送到乡下抚养,又回到“我”做长工。从长生的信中得知兄弟分家的消息后,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睹物思情,儿时的场景一幕幕再现。但是,眼前的一切均物是人非。“我”的归来遭到母亲的误解,被母亲骂出家门后只能在长生的女儿家吃饭后凄凉地离开故乡。在这曲小人物的悲歌中,主人公兄弟们的卑鄙狡诈与老长工长生的忠厚善良形成鲜明的映照。而主仆二人的穷途潦倒也使施笃姆笔下忧伤低沉的情景得到了穿越时空的再现。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