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简·奥斯汀在民国的文学因缘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09 20:0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雅琼
分享到:

 


  摘 要:简·奥斯汀是文学界的宠儿。不论是文学批评家,抑或是普通读者,只要提起奥斯丁,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位终身未婚的女作家,出生在18至19世纪之交的英国。那么,这位“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英国淑女是什么时候被介绍到中国的呢?又是怎么样从文学大殿“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呢?奥斯丁初到中国,是东西文化的碰撞,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文化事件,笔者不揣冒昧,简略回顾了她在民国的礼遇,与诸君共飨。

  关键词:简·奥斯汀 女作家 文学因缘

  在今天的中国,简·奥斯汀是文学界的宠儿。不论是文学批评家,抑或是普通读者,只要提起奥斯汀,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位终身未婚的女作家,出生在18至19世纪之交的英国。那么,这位“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英国淑女是什么时候被介绍到中国的呢?又是怎么样从文学大殿“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呢?奥斯汀初到中国,是东西文化的碰撞,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文化事件,笔者不揣冒昧,简略回顾了她在民国的礼遇,与诸君共飨。

  一、文学史中的简·奥斯汀

  晚清民国时期,西风东渐日盛,国内出现了第一批中国学者撰写的英国文学史,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郑振铎、欧阳兰、王靖、曾虚白、金东雷等人的著作。受时局变动的影响,在当时的文学史中,拜伦、雪莱、司各特、狄更斯等批判性作家受到格外的青睐,而奥斯汀却经常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姑娘”。但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这位英国才女漂洋过海,开始了她在中国的历险。

  由于晚清民国资料匮乏,很难确定奥斯汀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的确切年份。根据叶新的考证,奥斯汀最早出现在中国出版物的时间有可能是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该年刊刻的《苏格兰游学指南》提到苏格兰大学入学考试指定用书中包括“Miss Fusten’s Emma”,“Fusten”有可能是“Austen”之误。因为,“两个单词仅一个字母之差,而奥斯汀终身未婚,正应称为‘Miss’,‘Emma’只能是她的作品《爱玛》,其他英国作家没有同名的小说。”此出版物虽非文学著作,但是叶氏的这一考据将奥斯汀被介绍到中国的时间提前了九年,有着相当的学术意义。根据现有史料,1917年出版的《泰西名小说家略传》可能是最早提到奥斯汀的文学史类著作。该书由“林译小说”合作者魏易翻译、通俗教育研究会出版。魏易将Jane Austen译作“迦茵奥士丁”,但是并没有翻译奥斯汀的作品名称。书中介绍了奥斯汀的生卒年、成长经历、小说创作等,对奥斯汀小说有着极高的评价,称奥斯汀是家庭小说的创始人。此外,该书还介绍了司各特(Walter Scott)和麦考利(Thomas Macaulay)、骚塞(Robert Southey)、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对奥斯汀的赞誉。虽是“略传”,书中对奥斯汀的介绍也较为全面,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该书也出现了一些错讹之处,如在介绍奥斯汀的家庭时,该书提道:“有子女七人,迦茵其最幼者”,而根据奥斯汀的侄子李(James Edward,Austen-Leigh)为其撰写的传记,奥斯汀兄弟姐妹共八人,奥斯汀排行第七。该书是国内较早的外国文学史类书籍,参考资料极为匮乏,出现一些疏漏也在所难免。

  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谢六逸编纂的《西洋小说发达史》。这部文学史涉猎范围较广,涵盖了西洋各国小说,因此,该书提到奥斯汀时只是一笔带过:“描写中流阶级日常生活的奥司登”。直到1927年,郑振铎的《文学大纲》出版,国内编纂的英国文学史中才出现了较为详细的奥斯汀述介。郑氏的著作是20世纪20年代最杰出的比较文学史巨著,涉及古今中外诸多名家名篇。在这部书中,作者介绍了奥斯汀六部小说的题目、奥斯汀的创作风格以及奥斯汀在英国文学中的位置,并在末尾介绍了司各特对奥斯汀的评论。同年,另有两套英国文学史出版,即欧阳兰编写、京师大学文科出版部出版的全一册《英国文学史》(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和王靖编写、泰东图书局出版的上下册《英国文学史》(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但遗憾的是,这两本著作中均未提及奥斯汀。这与奥斯汀的作品在英国出版之处所受的冷遇颇有些相似:评论家将奥斯汀同时期的作家司各特(Walter Scott)视为划时代的重要作家,却有意无意地冷落了这个描写“小世界”的女作家。

  1928年,曾虚白《英国文学ABC》由上海的真善美书社出版。该书隶属于徐蔚南主编的ABC丛书的一种,旨在提供课堂教材、普及学术研究。曾氏的介绍较为翔实,文笔也较为生动。他将奥斯汀译为“若安奥丝敦”,在文中介绍了她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以及小说的主题:“她小说的背景都跳不出她最熟悉的几个村庄,小说的人物也跳不出她朝夕混在一块儿的那些中产阶级的男女。普通人简单的家庭事故,单调而狭窄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成为她创作小说的资料。她可能有一种特长,能使它们不枯寂、不无味,永远给读者一种幽深的回味。”这句评述可谓恰如其分、不偏不倚。他特别提到了奥斯汀描写人物个性的天分,称赞“她能看出每个人性质中丑的和美的地方,又能像画家般一丝不漏地用精妙的技巧描绘出来”。此外,他还引用了豪威尔斯(William D. Howells)和司各特对奥斯汀的批评。曾氏的这些介绍在当时是极具价值的。当然由于当时资料极其匮乏,评论中也出现了少许错讹之处,他提到奥斯汀写小说,“正像画家作画,完全因为喜欢那艺术的本体而努力,没有一些儿旁的目的,所以不论哪一篇永远不署自己的名字。”奥斯汀对小说艺术的喜爱毋庸置疑,但这并不是她不署名的原因。在当时,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本身尚未得到大众的认可,女小说家更是为世人所诟病,因此,奥斯汀、勃朗蒂姐妹等女作家在一开始发表作品时都不曾署名。1930年,林惠元译自德尔墨(Frederic Sefton Delmer)的《英国文学史》由北新书局出版,在这本著作中,奥斯汀被介绍为“19世纪写实主义的领导者”,是“Fielding到Scott间最伟大,最为新颖独创的小说家”;写作风格方面,奥斯汀是“反浪漫派的”,主要描写娴静的家庭生活,所以被称为“茶话的小说”(Novel of tea tale);谈到具体小说,“骄傲与偏见”的情节为“一个骄傲的求婚者的长久的屈辱”。这些评论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偏颇;此后徐名骥著的万有文库《英吉利文学》可能受到该书的影响,也采用了同样的表述。此外,不知是原作者还是译者的疏忽,奥斯汀的卒年也错注为1827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介绍司各特用了九页(第294页至第303页),介绍奥斯汀却不足两页,显然,这两位作家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同。1934年,徐名骥在《英吉利文学》中,第一次将六部小说的创作时间一一介绍给读者,并且评价道“她抛弃了中世纪英雄神话的传说,而从事于现实生活的描写,是后来描写中产阶级人物的创始者”。徐氏注意到了奥斯汀的小说在整个英国小说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这对后来的研究者也有不少启发意义。1937年2月,金东雷编写的《英国文学史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共五百多页,是当时最为庞大的英国文学史。该书把奥斯汀翻译为“真·爱慈丁”,将她与浪漫主义时期的其他妇女小说家(如Maria Edgeworth, Fanny Burney等)列在一起进行了简略的介绍。金氏虽然没有把奥斯汀作为重要的作家详细述评,但是他特别指出奥斯汀并非浪漫派小说家,而是“写实派的好手”:“她的作风,十足代表了一个牧师的女儿写的文字。一次野游,一回跳舞,她都写来亲切有味,又都能代表女子的见解与性情。”寥寥几句,却写出了奥斯汀作品的特点。1932年小泉八云著、孙席珍译,现代书局出版的《英国文学研究》也较有影响,但是该书并没有提及奥斯汀。

  1936年,国立编译馆出版了《英国小说发展史》,该书的原作者是Wilbur L. Cross,译者是周其动、李末农和周骏章。这本书首次将奥斯汀单列一节进行论述,写作字数约四千五百字,是当时关于奥斯汀研究最为详尽的材料。作者将奥斯汀视为“批评传奇和世态的作家”,首先介绍了奥斯汀的生活背景、六部小说的写作出版时间,并且指出奥斯汀的写作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最诚恳的作家”。接着,作者概述了《诺桑觉寺》(译为“北安格寺”)、《理智与情感》(译为“理智与感情”)和《傲慢与偏见》三部小说的情节和主要人物。除此以外,作者对奥斯汀的艺术渊源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他指出奥斯汀“读过约翰逊和达布雷夫人(Madame d’Arblay,即Fanny Burney)的著作,而且非常羡慕他们,但是她的文风没有受这两位作家的影响,只有书翰家柯波(Cowper)和田园诗人克拉伯的影响略有迹可寻。”而奥斯汀的布局艺术和心理幽默“只有莎翁的喜剧《无故自扰》可与它媲美罢”。该书亦谈到了奥斯汀本人生活的环境对她创作的影响,“奥斯汀从来不在她的经验范围之外去找材料,因此她小说的背景几乎都在英国南部。她的人物大都取之于英国乡村及其附近的贵族和中上阶层。她偶尔也叙述巴斯(Bath)和在那里放荡的人物,以及柏茨茅斯(Portsmouth)和莱穆(Lyme)海员的微贱的生活……这些男子,似乎都无所事事,教士亦然,他们跳舞、赴宴、演剧、品马、赴伦敦,来往于他们各自的田庄。至于少女,读传奇,搜集或抄录谜语,弹竖琴或钢琴,每星期五晚抹牌,啜茗,吃乳油麦包,好烤苹果,为贫民制衣服,为姑母裁胸衣,为祖母织袜带,以骑马当运动,采草莓,游览未婚夫的田园,绘制窗帘上的透视画”。这段话虽然与奥斯汀小说的艺术特征并无直接关联,却有助于国内学者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风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奥斯汀。该书还以《诺桑觉寺》中“nice”一词的使用为例证,讨论了奥斯汀遣词造句上的艺术成就,这也是在新批评的影响下文本细读的例证。此书虽不是中国学者写作的文学史,但是由于其介绍详尽、切实,对后世的奥斯汀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