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七录斋集》四种考论
摘 要: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 张溥;《七录斋集》;版本;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4)02010704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少嗜学,《明史·文苑传》称其所读书皆抄录七遍,熟记后即焚之,故名其书斋为“七录斋”。张溥四十而逝,然“诗文敏捷”,著述宏富,友人徐汧云其“著书百种”[1],《明史·文苑传》云崇祯诏征其遗著,“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明史》卷288《文苑四·张溥》。 。然而张溥殁后门绪式微,又值明清易代之际,清廷严禁结社,于明末结社者痛加贬斥,敕修《四库全书》时将其大部分文集及著述列为禁书,严加查禁,故《明史·艺文志》仅著录9种,即《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春秋三书》31卷、《四书纂注大全》37卷、《宋史纪事本末》109卷、《元史纪事本末》27卷、《史论二编》10卷、 《七录斋集》12卷《诗》3卷、《古文五删》52卷、《汉魏百三名家集》118卷。《四库全书》仅收录1种,即《汉魏六朝百三家集》118卷。《四库全书总目》仅存目3种,即《历代史论二编》10卷、《春秋三书》31卷、《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
经笔者搜检,张溥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依刊行时间先后为:(1)《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简称《七录斋初集》);(2)《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简称《七录斋续集》);(3)《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简称《七录斋合集》);(4)《七录斋近集》16卷(简称《七录斋近集》)。《七录斋初集》、《七录斋合集》近年已分别影印出版,而《七录斋续集》、《七录斋近集》现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本文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一
需要稍加说明的是,因《七录斋集》被清廷列为禁书,故遭遇多次查禁,目前可见之版本较为单一,主要为明刻本。现对其版本、内容考述如下。
(一)《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
《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现存明崇祯吴门童润吾刻本(简称童刻本)和明约天启间金陵傅少山刻本(简称傅刻本)。
童刻本现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馆。1977年,台湾《清代禁毁书丛刊》据中央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题名《七录斋论略》。1997年,大陆《四库禁毁书丛刊》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题名《七录斋集》6卷《论略》1卷。傅刻本现藏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等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和《山西省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明天启傅少山梓”。查检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本,有“金陵傅少山梓”牌记,然无刻书年月,其行款和内容与童刻本完全一致。目前可见的对傅刻本的最早著录当属孙殿起《贩书偶记》、《清代禁书知见录》,二书均载:“七录斋初集文六卷论一卷,明娄东张溥撰,无刻书年月,约天启间金陵傅少山刊,内有周锺、张采批评。”[2] “约天启间”应为孙殿起推测。而据卷首陈子龙序中“天如虽贤,得位而名益彰”和周立勋序中“天如张子者,今既贵……而又见用于圣明之世”等语,可知是本应刊于崇祯四年(1631年)张溥中进士后不久,而非“约天启间”。
童刻本封面左右大字题“张太史七录斋初集”,“集”下小字双行题“一集文一集论”,封面中间有小字牌记“吴门童润吾梓”。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黑鱼尾,书口镌七录斋集,版心镌卷次、类目、页码,天头镌周锺、张采批语。卷端题“娄东张溥天如著,同盟周锺介生、张采受先阅”。是本凡7卷,首为《论略》1卷,有论20篇,论及治夷狄、两直、灾异、备边、女直、治河、宗室、马政、任边将、备倭、赋役、征贷、诏狱、音乐、钱楮、左道、建学、山东、盐法、兵员等,皆关明季社会之大事。次为《七录斋集》6卷,卷一至三为书序,卷四为寿序,卷五为寿贺序,卷六为墓志记说制词祭文。是本既名“初集”,则应为张溥古文辞首次结集,于考察张溥早期之交游、思想、散文成就颇有助益。陈子龙序云“天如之文章,天下莫不知其能”、“天如之书,正不掩文,逸不逾道,彬彬乎释争午之论,取则当世,不其然乎。彼其命志良不虚者,要亦乘时鼓运之事也”。周立勋序云张溥为“弘亮博达”之君子,其书“网罗旧声,考其得失,连缀当世之务而整齐之,班班如矣”,“循循古学,形之简编,赞明大道,体达国政”,是“治世之言”。其影响与成就亦可略窥一斑。
(二)《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
《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现存明末刻本,凡1函6册10卷,天一阁博物馆藏。
是本原为萧山朱别宥收藏,后转赠天一阁。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是本国内其他图书馆无藏本,颇为稀见,著录仅见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3]、《中国古籍善本总目》[4]、《尊经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5]、《日藏汉籍善本书录》[6]。
据书首张采《论略题辞》“天如成进士,既读书石渠,归”及张采《知畏堂文集·论略题辞》“要此万世之业,非计日可躐,详其概,志天如归来著述如此” [7],可知是本刊于崇祯五年(1632年)冬张溥归乡之后,为《七录斋初集》后之续刻,其中有53篇不见于他集。
一、二册为《七录斋论略》2卷,卷端题“娄东张溥天如著 同盟周锺介生张采受先阅”,卷一凡29篇,2篇新出,余则又见《七录斋初集》和《七录斋合集》;卷二凡27篇,3篇新出,余则又见《七录斋合集》。三、四册为《张太史七录斋续刻》,未分卷,有序、记、启、题、引、墓志、祭文七体,正文据版心可厘为6卷。卷一凡10篇,9篇新出,1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二凡10篇,9篇新出,1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三凡10篇,均新出;卷四仅3篇,2篇新出,1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五凡7篇,4篇新出,3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六凡15篇,7篇新出,8篇又见《七录斋合集》。五、六册为《七录斋别集》2卷,卷一卷端题“娄东张溥著,门人吕云孚挍”,凡26篇,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二卷端题“娄东张溥天如著,门人陈许廷灵茂较”,凡32篇,7篇新出,余则又见《七录斋合集》。
从《续刻》卷四仅3篇、卷六未标卷终来看,是本应为残本,然颇为珍稀,为学界所较少寓目,如蒋逸雪《张溥年谱》[8]、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9]、孙肃《明诗话全编·张溥诗话》[10]、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11]、丁国祥《复社研究》[12]等论及张溥时均未见此书。仅见于是本的53篇文章,涉及张溥交游、社事、思想、创作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吴骏公稿序》、《吴骏公稿再序》二文有助于了解张溥与其高足吴伟业的交游及吴伟业家世。《娄东应社序》、《席社序》、《社籍序》、《剑光社刻序》、《杨伯祥稿序》等论及应社、席社、复社、剑光社、日社,是研究晚明文社的重要资料。又如《韩张甫稿序》云“夫古之善读书者,戒人无读唐以后书。排而远之则曰:无读汉以后书。又其上者,并其汉而去之。著论弥高,则选书弥峻。……不鉴于古无以知今,不察于今必不勇于尊古,学者之恒势也”及《屠幼绳稿序》云“夫通达之士,取鉴前识, 复资今用”云云,藉此可考察张溥鉴古知今、察今尊古、取鉴前识、复资今用的复古思想的实质,可体察其强烈的用世之意。又如《王与游诗稿序》云“诗则至人之言也,至人之言,其直不迫,其讽无隐,诗义备矣”、“文不逆性,况诗乎”、“夫惟学立于诗之上者,偶发为诗,无乎不神”等可反映张溥的诗学观,又藉“予初不作诗,至长安不免酬答,间亦有咏”,可知张溥自崇祯四年(1631年)春入京会试后始作诗。此对其诗歌系年断限颇为重要。再如《徐位甫近稿再序》云“予近论文,每言古、雅、灵、确四字”,对研究其散文观颇有助益。
(三)《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
《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明崇祯九年(1636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997年,大陆《续修四库全书》据此影印出版[13]。
是本正文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据书首周锺《七录斋集序》、支益《七录斋诗文合集序》,可知此集收录张溥天启七年(1627年)至崇祯九年(1636年)间作品,反映了张溥这一时期的诗文创作与思想。
是本凡16卷,依次为《古文近稿》6卷、《古文存稿》5卷、《馆课》1卷、《论略》1卷、《诗稿》3卷。《古文近稿》卷一凡24篇,20篇新出,4篇又见《七录斋续集》;卷二凡26篇,1篇新出,25篇又见《七录斋续集》;卷三凡26篇,8篇新出,17篇又见《七录斋续集》,1篇又见《七录斋近集》;卷四凡24篇,13篇新出,11篇又见《七录斋续集》;卷五凡18篇,9篇新出,4篇又见《七录斋续集》,5篇又见《七录斋近集》;卷六凡18篇,14篇新出,4篇又见《七录斋近集》。《古文存稿》5卷,除1篇又见《七录斋近集》外, 余则又见《七录斋初集》。《馆课》1卷、《论略》1卷,均又见《七录斋续集》。《诗稿》3卷新出,计诗490余首,诗体有古诗、律诗、绝句,以七律居多,内容涉及送别、唱和、记游、感怀、祝寿,以送别、唱和最多,颇有助于了解其诗歌创作成就。
《七录斋合集》又有13卷本,台湾中央图书馆藏,除卷首无周锺《七录斋集序》、集中无3卷诗稿外,内容、行款均与16卷本前13卷相同,二者应出自同一版本,13卷本盖为16卷本遗失3卷诗稿后所剩。1977年,台湾《明代论著丛刊》据13卷本影印出版,从题名《七录斋诗文合集》亦可看出本应含诗稿,否则何以称为“诗文合集”。
(四)《七录斋近集》16卷
《七录斋近集》16卷,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吴门正雅堂刻本,凡1函5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据笔者查阅所及,《七录斋近集》尚未发现国内外其他图书馆有藏,亦不著录于《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郑堂读书记》、《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明别集版本志》、《江苏艺文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等书,仅著录于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14]、《清代禁书知见录》[15]、《复旦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16],颇为稀见。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