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张溥《七录斋集》四种考论(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12 21: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陆岩军
分享到:

 

  是本正文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卷首依次列张采《西铭近集序》、《凡例》、钱谦益《嗣说》、张采《祭天如兄文》。张采《西铭近集序》云:“此我亡友张子遗集也。不名遗集者,先是张子裒其古文辞,比次连类,名曰《近集》,授诸书史矣。殁前二日,犹手执雠校,则后死者不忍有芟益,故仍其自名。”张采编制《凡例》又云:“是集定于天如生前,缮写且毕,梓工亦举十之一,余不过为任雠校,不忍有所增损。而迟之匝岁者,殁后零落,难应匠事尔。”又据张采《祭天如兄文》末署时间“壬寅六月”,可知此书崇祯十四年(1641年)五月张溥殁前开刻,至十五年(1642年)六月后刊竣,为张溥生前最后一本诗文集。据张采《凡例》“天如前有史论,自为专集,鄙意谓合则全美,分即碎金,故取其诸史论,连缀集末,亦可称史论后集,仍不碍汇前成部”,可知是集前9卷为张溥生前亲自校定,后7卷则由张采取其史论,连缀集末,这也体现了张采的编辑眼光。

  是本主要收录其后期诗文,前二卷为诗,凡386首,后十四卷为文,凡406篇。卷一为古诗、绝句及五律,凡182首,其中五言古诗11首,七言古诗13首,五绝2首,五律97首,七绝59首;卷二为七律,凡204首;卷三为文序,凡33篇;卷四为文序、贺序,凡30篇;卷五为寿序,凡18篇;卷六为寿序、墓志铭,凡17篇;卷七为传、记、赞、祭文、题词、跋,凡27篇;卷八、九为古名家集题词(即《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凡101篇;卷十为《宋史论赞》,凡42篇;卷十一至十五为《宋纪事论》,系为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所写的论正,凡109篇;卷十六为《元史纪事论》,系为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所写的论正,凡27篇。

  是本除11篇重出《七录斋合集》外,其余诗文皆为新出,集中反映了张溥后期诗文的风貌和成就,可谓研究张溥最重要、最珍稀之材料。然为学界较少寓目,如孙肃《明诗话全编·张溥诗话》[10]、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9]、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11]、《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17]、丁国祥《复社研究》[12]、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18]、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19]等论及张溥时均未见此书。

  二

  上述四种诗文集,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对于张溥研究的价值

  由于明末复社党争问题及清代敕修《四库全书》时将张溥大部分文集及著述列为禁书等社会政治原因,由此带来文献方面的制约,使得张溥研究长期以来较为沉寂。近百年来,张溥研究相关专著仅二种,一为年谱即蒋逸雪《张溥年谱》[8],一为作品注释即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20]。二种专著仅参阅张溥小部文集,而于其大部文集尚未寓目。此外,70余篇相关期刊文章及3篇硕士论文参阅张溥文集亦较为有限,难免有以偏概全之憾。总之,文献资料的不足对研究产生了较大的限制。目前,仅有两篇博士论文较全面地参阅张溥文集[21],立论依据较为充分[22]。是故研究张溥亟需从文献(尤为学界所较少寓目的稀见文集)的全面整理和研究入手。以上四种诗文集正可满足此需求,对于研究张溥之生平、交游、思想、文学等极为重要。

  (二)对于复社研究的价值

  复社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成员上万人,几遍全国,大型社集十余次,其成员进入政治体系者甚多,故在当时声震朝野,影响极大。复社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实与复社领袖张溥突出的组织领导和社会活动能力密不可分。故研究复社必应先从张溥入手。张溥四种诗文集中有关复社及其成员之社序、书序多达百余篇,其要者如《广应社序》、《广应社再序》、《诗经应社序》、《诗经应社再序》、《云簪社序》、《应社十三子序》、《洛如社序》、《娄东应社序》、《席社稿序》、《社籍序》、《云间几社诗文选序》、《剑光社刻序》、《江北应社序》、《确园社稿序》、《震社序》等,为研究复社思想及活动难得之材料。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研究复社的论著大多仅参阅张溥部分文集,若能全面参阅以上四种诗文集,必将有助于推进复社研究。

  (三)对于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的价值

  由于明代文献数量庞杂和利用不便的双重制约,决定了目前明代文学和思想的描述多为粗线条,这中间其实有许多空白点,需研究者进一步补画出来。张溥研究即是如此。一方面,研究者对张溥的文学和学术予以较高的评价,如《明史·文苑传》称张溥为“有明一代,文士卓卓表见者” 《明史》卷285《文苑一》:“至启、祯时,钱谦益、艾南英准北宋之矩矱,张溥、陈子龙撷东汉之芳华,又一变矣。有明一代,文士卓卓表见者,其源流大抵如此。” ,将其作为明代文学最后一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家之一;今人何宗美亦指出张溥实为清代实学奠基人之一[11]。而另一方面,学界对张溥展开深度研究的著作却颇为少见。因此,通过对张溥四种诗文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望填补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的相关空白,有助于整合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的“链条”[23]。

  是故,对以上四种诗文集进行全面研究与整理颇有意义,既可保存珍稀善本,传承典籍,又可为研究者提供稀见的第一手材料,还将有助于推进张溥研究,进而细化复社及晚明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汧.春秋三书序[M]//张溥.春秋三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 孙殿起.贩书偶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27.

  [3]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868.

  [4] 翁连溪.中国古籍善本总目[M].北京:线装书局,2005:1478.

  [5] 福井保.尊经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M].东京:内阁文库,1956:484.

  [6] 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91.

  [7] 张采.知畏堂文存十二卷诗存四卷[M].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8] 蒋逸雪.张溥年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6.

  [9]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10]孙肃.张溥诗话[M]//吴文治.明诗话全编.南京:凤凰出版社,1997.

  [11]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2] 丁国祥.复社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13]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集部第1387册[M].续修四库全书本.

  [14]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3.

  [15]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14.

  [16]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M].油印本.上海:复旦大学,1959:206.

  [17]何宗美.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8]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9]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0]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1] 陆岩军.张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莫真宝.张溥文学思想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2]陆岩军.百年来张溥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6110.

  [23]石雷.明清诗文研究的观念、方法和格局漫谈[J].文学遗产,2011(3):14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