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转变和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出路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16 16:3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江焕明
分享到:

 

  内容提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当代文学批评渐趋保守和暧昧,出现了“理论终结”的原创理论缺乏、理论脱离和滞后于文学现实的发展、当代文学批评精神和功能的消减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以上提到的困境进行探索和寻找出路,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对外来文学批评的转化,对传统文学批评的转化,主导多元、综合创新的建构等,以此建构有生命力的当代文学批评,让当代文学批评自觉地形成一种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关键词:文学批评困境创新建构

  一、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困境

  当代文学批评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转型,这次转型可归结为两个关键词:一是改革,二是开放。前者的目标在于改革僵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而后者则表达了一种走向世界的生存姿态。正是这种努力,中国文学批评获得了当代性,而且呈现一片繁荣之貌。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进入了“失语”的境地,“失语症”在当代文学批评的身上体现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西方话语的面前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力,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过于西方化而且发不出福柯所说的那一份“权力”的声音;第二是伴随物质主义消费时代的袭来,当今的批评话语过于“个人化”“私语化”,人声鼎沸却无人听懂。归根到底,当代文学批评的“失语症”不仅表现于“话语”层面的丧失,而且反映了我们自身的文学批评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照搬照抄而没有自觉地批评吸纳只会导致全盘的丧失。

  为何会造成这般困境,其实很大的原因就是对西方文学理论的“滥用”和对传统文学理论的“弃用”,当代文学批评过于重视西方文论理论的“移植”,过于全盘西化,却没有对传统文学理论进行有效的“继承”。我们一味地滥用西方批评话语只会造成“东施效颦”,我们并不是反对借鉴西方文学理论,而是在学习的同时要如何“化为己用”,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运用到文学批评对象本身,而不是生搬乱套。在当代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语境中,我们当务之急就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思想文化语境,结合西方的文化语境,建构有生命力的当代文学批评,让当代文学批评自觉地形成一种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其中有两条具体的途径帮助我们寻找当代文学批评的出路,那就是:一个途径是西为中用,带着具体的问题意识去寻找,首先要确定好本土的文化语境,然后有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到西方理论体系以及文化思想中去,而且要全方位、多领域考察,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偏狭之见,正如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既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现状出发,又要从本土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实际语境出发。

  另一条途径便是古为今用,带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语境问题意识,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把握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系统,汲取精华,古为今用,找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根”,这样子才能源远流长。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我们在与其他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之中,应采取一种坚持自我、不卑不亢的文化姿态,既不能被全球化潮流所淹没,也不能固执己见而不发现创新,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理性的精神和平等对话的原则,采用“平视”的角度时刻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所面临的困境有着清晰的剖析、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修正,不脱离也不滞后于当代文学现实的发展。

  二、中国文学批评的转变与出路

  1.对外来文学批评的转化

  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的开篇便说:“文化理论的黄金时期早已消失。”而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对社会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后得出了现代人容易患“精神分裂”的症状。面对着文化理论黄金时期的过去,面对着浮躁而又窒息的社会,一些学者大肆鼓吹某种主义,一味追捧某种现象,诸如此类的“精神分裂”,他们丝毫不考虑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一味地追捧,这种现象是我们亟待消除的,我们不能在简单的模仿和照搬里迷失了方向,沦落为一个“精神分裂者”,我们必须在多元探索的基础上走向比较成熟的文学批评形态的建构,包括主张走西方现代文论“中国化”的建构之路,是汲取精华,而不是一味照搬。

  于是我们便回归到第一个途径,西为中用,带着具体的问题意识去寻找,确定好本土的文化语境,然后有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到西方理论体系以及文化思想中去,而且要全方位、多领域考察,最后回归到中国本土语境中来。而这条途径可以有效地解决第一种“失语症”,即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西方话语霸权的面前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力,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过于西方化而且发不出福柯所说的那一份“权力”的声音。我们一方面要向“他者”学习借鉴,打破僵化的思想观念,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要对肯定自我,在学习借鉴过程中不是一味地模仿,避免“精神分裂”,而是要找到属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根”,有效地转化和融合中国文学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