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罢了”的语法化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16 16:3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纳慧娟
分享到: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寻“罢”,“了”的本意及“罢了”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罢了”的词义和用法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北大汉语语料库的语料分析,探讨了“罢了”的语法化过程,在探讨这个过程中,词汇化和语法化是不可分割的。

  关键词:罢了语法化词汇化

  一“罢”和“了”的本意及其“罢了”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

  1.“罢”的本意

  《说文解字?卷七》“网部”:“遣有皋也。从网、能。言有贤能而入网,而贯遣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罢,引伸之为止也。休也。即“罢”本来是个动词,引申为“停止”或“结束”。

  2.“罢了”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

  “罢了”在现代汉语中表示表示容忍,有勉强放过暂不深究的意思;算了。在下面“罢了”的语法化过程中会说到它的语法化及词汇化过程就是这个意思的来源。

  二、“罢了”的语法化过程

  “罢”作动词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罢+了”的出现则比较晚。太田辰夫在《中国历史文法》(1987,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提出,“了”附着在动词后的用例在唐代才开始见得到,可是它和动词在一起用结构还不是很紧密,它们中间可以有副词。“了”在宾语前使用在唐代很少见,宋代时用例较多。“罢+了”在北宋的句法位置多为“罢了”后面带有宾语,这种用法根据北大语料库所录例子,都来自《朱子语类》,例如:“十钱,只依而今税赋放教宽,无大故害民处。淳录云:“如漳之盐钱罢了。”到了南宋,“罢了”进一步组合关系紧密,已基本具备了与现代汉语体助词“了”相同的功能。在句末的“罢”与“了”的用法是动词和语气助词组合使用,“罢了”的意义是在“罢”的本义和“了”组合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元代时,用在句子末尾的“罢了”在使用范围和频率上比宋代时有了发展,可是使用频率仍然不是很高。它们的用法及分布有:

  第一,表示让步,做算了之意。“罢了”位于句末,作条件句或陈述句的主要谓语,如《老乞大新释》中:“今早我们在吃饭处。找来的银子。罢罢。将就留下罢。就使不得也罢了。”“罢了”前面的副词“也”、“倒也”是不可以省略的,省略之后不能表达其准确的意义。这里表达的“算了”、“不计较”语义一在现代汉语中还在大量使用着。

  第二,表示结束、罢休,主要用在反诘句中,表示(不能就此)罢休。元代已经有了了从作谓语的“罢了”向语气助词过渡的例子,它的位置在陈述句末尾,已经不再充当句中的主要谓语,逐渐有了语气助词的作用,但是用例不多。

  “罢了”单独位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完了、糟了。这一时期出现了“罢了”单独使用的例子。整体表达“完了、糟了”的意味。例如全元曲《诸葛亮博望烧屯》中:“罢了,罢了,水淹下来也。”在元代“罢了”虚化到“不做计较”、“结束罢休”,这个虚化过程还只是语义的虚化。而到了“如此而已”时,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了明代,出现在句尾的“罢了”被大量使用,“罢了”也发展到了繁荣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