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近代服装变化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20 15:2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宋德风
分享到:

 

  【摘 要】中国近代服装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重要的组成成分,文章从中国近代服装的设计样式、面料、种类上分析了中国近代服装的变化。在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中,深刻的社会背景深深的影响了中国近代服装的变革。中国向来有“衣冠之邦”的美誉,服装在中国有着独特讲究。它不仅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和地位,而且也反映了中国古来而又恢弘的文化。中国近代服装的变革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打破古老的封建穿衣习惯,开创了更符合人性化的穿衣习惯。

  【关键词】近代服装变化;设计样式;面料

  一、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对中国近代服饰的影响

  社会的改革与转型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于一体的概括型转变,服饰发展变化的明显与否成为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礼记》在《曲礼上》中记载 “二十曰弱,冠”。自周礼文化以来,中国的衣冠制度得以建立,并贯穿其后的奴隶社会与整个封建社会,成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礼仪制度,但是这种衣冠礼仪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而在顷刻间土崩瓦解,这也成为典型的社会变革对服饰转变影响的一个浓缩。

  如果说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从商周到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服饰是以一种甚微的趋势在进行变化和进步,那么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对中国近代服饰的影响则展现出相对突兀的一面。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腐朽的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随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帝国主义的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也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在这百余年的社会变革与屈辱史中,不乏有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等进步思潮。变革伴随着西方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同时也带来时代的先进文化并伴随产生本土生活文化传统的变革。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了个性的解放,这也体现在中国人的穿着摆脱了旧规定与中国传统衣冠礼仪的束缚。

  在清朝封建思想控制的主要区域内,20世纪以前仍旧恪守清朝传统服饰的束缚,服饰的变化首先集中体现在被侵略者打开的沿海开放地区,尤其是20世纪之后。在清王朝覆灭以前,殖民地等较为前沿的开放地区已经摆脱了旗袍和长褂的绝对约束,一部分先进的群体开始了短褂长裤的着装变化、也可以被称之为西化。辛亥革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封建王朝不复存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开始了服饰的普遍转型,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服饰着装不再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区别,走向一视同仁、无绝对尊卑的同一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孙中山先生建立的民主制度有关。其次:中国近代服饰的转变集中体现于女性着装上,中国的女性开始摆脱三从四德、不露肌肤保守主义着装,走向西化,突破了中国几千年以来对女性的服饰束缚。再次:服饰的流行主义思潮出现,中国的服饰不再讲究千篇一律,不再讲究严格规定的所谓“合礼”性,开始拥有推陈出新的变化与思想。

  二、中国近代服装的变化

  (一)从服装设计上样式看中国近代服装的变化

  中山装从民国时期开始盛行,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中山装直翻领,五粒纽扣,四贴袋,既保留了当时西方服饰平整、挺拔、有衣兜的优点,又具中国传统的庄重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关闭式的立领,钮扣直线排列,腰节略有收拢,穿起来挺拔干练。裤子则把传统的连档裤改为前后两片组合,腰围有折裥,侧面和臀部有口袋,裤脚带卷口。

  西装之所以能在近代中国盛行,与其样式设计的普世审美是分不开的。首先西装领子是开口的,能看到衬衣和领带,有很强的观感。其次,西装的扣子可以不扣,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自由度。再次,西装整体设计平整而丰满,充分体现人体的美感。最后,西装搭配衬衣有多重组合,与中国传统服饰呆板的设计不同。

  在女装方面,民国初年,流行上衣下裙,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普及。旗袍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旗袍的改良是中西方服饰审美理念的结合。旗袍最早是旗女之袍,而旗女之袍宽松平直没有节奏感,很难看出女性体态的自然之美,无论胖瘦的女性穿起来都没有线条。而民国时期的旗袍以清代旗袍为基本样式,同时采用西方的设计和审美理念,充分展示东方女性的人体之美。首先,它以紧束腰身的方式从人体的各个方面向人们逼真生动的展示东方女性的体态之美;第二,旗袍采用清代上下连属、浑然天成的形制,从整体上体现出女性人体的曲线美。

  (二)从服装面料上看中国近代服装的变化

  李白《子夜吴歌》说:“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古时一般的布料指的是麻布,所以贫民一般被称为“布衣”。而富贵的人一般的面料以丝绸、木棉、精致的裘袍为主。至两宋时期,棉花分为两路传到中国,一路是从东南沿海传入,一路则是从西北传入。棉花在中国的种植大大改善了中国平民的穿衣的面料的质量。但贫苦的人们仍然是穿不起棉花制的衣服,他们衣服的面料以穿葛,粗麻和乱毛等较次的面料为主。从面料上已经显示出阶级的严重分化。总之在中国民国以前人们的穿衣面料主要以麻布、葛、皮革、丝纱、锦、缕、面等为主。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