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服装变化(2)
中国近代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服装面料的转折点。老舍曾在《二马》中写道老马把驼绒紧身法兰绒汗衫,厚青呢衣裤,全穿上了。还怕出去着了凉,试着把小棉袄絮在汗衫上面,可是棉袄太肥,穿上系不上裤子。于是骂了鬼子衣裳一顿,又把棉袄脱了下来。……要不怎么说,东西文化不能调和呢!看,小棉袄和洋裤子就弄不到一块儿!中国近代服装面料受到了西方的很大影响。西方的天鹅绒、高级毛料、北欧的珍贵裘皮、工业合成布料等传入中国。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机器纺织品的大量出现,也促中国近代服饰发生变化。洋纱洋布的传入大大的改善了中国近代人们的穿衣习惯。不仅大城市大量的采购洋布,农村也慢慢的开始引进。从服装的面料上看,中国的近代服装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现代的服装设计也有着巨大影响。
(三)从服装种类的变化看中国近代服装的变化
中国近代服装变迁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中西方服饰并存,民国成立后,清朝袍褂、满式的鞋帽、衣饰、补服等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来的地位。但是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服装方面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西装在当时十分盛行 。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同时,服饰也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现象,例如中山装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山装穿起来既美观、舒适、大方、庄重又不复杂;要有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也就是礼、义、廉、耻;要有五个纽扣,象征中华民国五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袖口上要有三个纽扣,以代表民族、民权、民生这三民主义。”
上海是中国当时最大都市,首先受到了西方文化大潮的影响。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人们的着装上。当时上海有十里洋场,市场里有各种样式的洋服、阳伞、洋鞋、洋帽。男子穿的西装革履,女子的服饰更是五彩缤纷,商家的服装展演、女演员的穿着都引领着时装的潮流。乳罩从民国年间传入中国并开始得到了人们认可,而在此之前中国妇女一直穿的是肚兜。在外形上也由原来宽大逐渐变的合体,凸显身材。
三、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重大影
中国近代的服装的改革打破了等级阶级的束缚,在服装设计上更为人性。如今,旗袍、唐装等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偏爱。2001年的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身着唐装亮相,让唐装成为当年时尚的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开幕式上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古代与现代的交织深刻反映了中国服装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同时,也吸引了我们所有服装设计行业的目光。它们不仅融合了中国元素的“中国红”和“国旗黄”.还加入了未来概念的现代化流行元素,这无疑对中国现当代服装设计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我们知道,中国元素的表现形式不只是立领、盘扣、收腰、水袖、丝绸,更是讲究以性灵为主,不为格局所拘.不为章法所役。 时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门艺术,中国的服装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缺少些浪漫和情调。技术上的成熟并不代表整个服装文化的成熟,要达到服装文化可持续的传承,除了传承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审美财富之外,还要有一颗与时俱进的心。中国人的浪漫往往是含蓄的,所以在时装的表现上.还需要大胆。我们一定要有自己最核心的东西,而且要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孙宁宁.谈当代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J].天津纺织科技,2011(3).
[2] 董楚涵,孟少妮.浅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性与创新性[J].考试周刊,2008(8).
[3] 吴茜.当代服装设计的中国服饰语言探析[J].美术大观,2011(1).
[4] 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8).
[5] 孙俐.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与服饰变革[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7).
[6] 胡波.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7] 老舍.二马[M].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