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辛亥与孙中山
【摘 要】清末危亡的局势促使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使得局面有暂时的转机。然而历史证明,这次自救事与愿违,反而进一步动摇了清末的统治根基。借此机会,武昌起义一枪打响,辛亥风云袭卷各省,独立的各省迅速联合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孙中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应当从各个角度入手,尊重历史事实做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清末自救;辛亥革命;孙中山
一、事与愿违的清末自救
晚清的不堪与腐朽不用多说,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统治者,到国门被迫打开才猛然发现自己与西方差距之大;加上国内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严重威胁政权,内忧外患之下清廷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强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适当学习西方器物,虽然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覆灭宣告失败,却在客观上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打开了西学之门:引进了西方18世纪后的科技成果;兴建工业企业,开启了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生产技术,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出现了;新式学堂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推动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学习器物的失败,使人们转而关注西方制度,开始了戊戌变法。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改革,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然而,改革措施包揽太多,内容太广,维新派这些体制外的知识分子,忽视了旧体制无法承受如此激进的改革。另一方面,触动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树敌太多,遭到了抵制;再加上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改革必然失败。但同样地,戊戌变法也带来了近代中国一次思想的解放。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猛烈抨击封建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1901年,清廷对抗八国联军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打击甚大,保守派在慈禧默许下,主动开始了改革。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让清政府误以为是“立宪战胜了专制”。实际上当时日本并不是立宪,天皇的权威还是绝对的,他用这种绝对权威来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国以为实行立宪把权力分散给地方就能强国,于是没有学日本的“开明专制”,而是学习了真正分权立宪的英国。在晚清新政那个阶段,中国还需要加强政府权威,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的进步,但是误读日俄战争、开始立宪反而把权力一下子分散了。地方上建立的咨议局和中央设立的资政院,为反抗政府提供了舞台,成了对抗中央和地方权威的体制内平台。在晚清这个危机重重的社会里,这样的制度非但没起到挽救作用,还为持不同政见的人提供了合法的政治参与渠道,加深了晚清政权面临的危机。
其实新政时期的中国还是不错的,国家的财政状况乐观,经济得到了很大恢复;同时,独立的媒体和准议会促使吏治也有所改善,各项改革、地方自治乃至预备立宪,都在稳步推行,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也许局面能有所挽回,然而1908年慈禧和光绪相继去世,接任的是没有执政经验的年轻满洲贵族,他们执意将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从汉人收归满人。由于实行地方自治进行放权,且太平天国之后汉族官僚和地方团练不断兴起,地方乡绅崛起,地方和汉人权力不断上升。这些年轻贵族触动了上述两者的利益,得罪了有实力的北洋派和立宪派士绅,皇族内阁和铁路收归国有等行为也引起了地方实力派的极大不满。而新政的客观结果就是使得皇权体制的两大支柱官僚体制和军事走向崩溃,中央实力削弱而地方实力壮大。没实力的要收权,有实力的很不满,双方谈不合就要崩盘,必然带来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
统治者希望在维持旧体制的情况下给国家打一剂“强心针”,强心针没达到目的,却暗含着革命性因素,发展了经济,改变了政治环境,启发了民智,形成了便于革命的局面。而原先在满汉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的老臣,如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相继去世或退休,清王朝进入权力真空时期,剩下一些没有执政经验的八旗阔少。新任摄政王权威不足,难以控制局面,缺乏政治能力和政治威望却独占政权,使汉族人完全绝望,社会矛盾锐化。
历史已经证明了清末新政走向主观愿望反面的各种节点:官制改革企图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自镇压太平天国后势力膨胀的各省督抚的不满;推行地方自治,为督抚抗衡中央提供了合法平台;办学堂使新式知识分子日益革命化,冲击了旧学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编练新军,练出了反叛王朝的革命武装;办新政的经费大多转嫁于民,苛捐杂税严重,民怨沸腾,社会矛盾尖锐。
二、一枪打响的辛亥革命
衰败的政府加上失控的局势,大清已禁不起动荡;排满思潮占据了话语优势,统治者丧失了统治的自信心,没反抗就投降了。所以当湖北武昌新军营内的枪声响起时,大清王朝应声倒下。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孙武等人在汉口的据点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据点暴露且逃跑时没把花名册带走,落到了湖广总督瑞瀓手里。瑞瀓杀了花名册上的三个新军士兵,把人头挂在城楼上示威,此举大大刺激了本就人人自危的新军,以为瑞瀓要按图索骥开始深究了,于是揭竿而起。所以革命并未经过严密的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到了美国,黄兴到了香港,所以革命没有领袖;且各地均未联络,在武昌革命成功之后,才纷纷开始了革命。
各省起义者实际上只要做两件事:先占领总督府,再攻克军火库,起义就成功了,各地清军只要能保住本人与家属性命,就可以不战而降。就这样,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宣布独立。足见辛亥革命成本之低。
革命发动成功后迅速波及全国,需要一个政权将宣布独立的各省联合起来,于是各省派代表到南京进行谈判,成立临时政府。但这只是为了使社会不至于分裂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并非基于对民主的追求。临时政府很弱势,甚至没有军费北伐,只能和北洋军阀谈判,让袁世凯劝清帝退位,然后让袁做总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