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地域文化探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02 09:5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向天华
分享到:

 

  在众多的地域文化中,文化遗迹像宣汉境内的先秦文化遗址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渠县境内的汉代文化遗迹宕渠城和汉阙遗址等具有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地域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像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达县的列宁主义街、宣汉的宏文校等,此外还有张爱萍故居、王维舟故居等。这些红色文化既是革命历史的凝固,也是革命历史的见证,使巴渠文化富有传奇色彩,具有不一样的颜色。民俗文化像翻山铰子、安仁板凳龙、巴山石工号子、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渠县耍锣鼓等等,还有元九登高、三汇彩亭会等,也都富有典型的巴渠地域特色。巴渠传统工艺像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和呷酒酿造工艺、达州灯影牛肉制作工艺等,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在人文景观之外还有比较知名的自然景观,像三教圣地真佛山、八台山风景区、百里峡、五峰山森林公园等宗教和自然景观,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是社会大众周末消费的理想去处。这些地域文化“以一种转换了的形式,变成了艺术、文学和大众娱乐消遣的中心主题”(迈克·费琴斯通,2000)。

  在消费主义社会,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隔消解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也被消解了,地域文化进入社会大众的消费领域,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大众的日常消费对象。虽然川东巴渠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呈现形式,但是,这些地域文化总觉得发掘深度不够,打造不到位,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与相邻的区域文化无法形成竞争优势,缺乏社会吸引力,从根本上不能满足和实现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欲望。这就需要深入调查思考,从消费主义视角对地域文化进行重新定位,深度发掘,资源整合,精心包装,培育品质,重点打造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相当知名度的以元九登高和三汇彩亭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以川陕红军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巴人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天然气能源化工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品牌、以灯影牛肉为代表的地方特产文化品牌和以巴山渠水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域文化。

  (二)培育新传媒时代的地域文化

  在消费社会,文化褪掉其精英和高高在上的外衣而进入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大众的一种消费习惯,发展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在文化消费中,地域文化正成为大众缓解工作压力、释放紧张情绪和节假日休闲娱乐的理想消费形式。这种消费社会的消费亮点得到了重点培育,社会大众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不断利益化。在一些地方以地域文化为平台,打造地域文化名片,塑造地域文化品牌,以实现区域经济利益和文化效应的最大化。

  在数字化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产生虽然不是消费经济发展的直接产物,但是新媒体手段一旦出现,就能迅速地被推广和运用到社会的一切可能领域,这背后有着强大的经济动力。反过来,消费系统的动作依靠的就是媒体文化,……媒体文化是消费社会的惟一动员者和组织者”(蒋原伦,2004)。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受媒体介质和传播方式的制约比较明显。社会大众对地域文化的认知、接受到认同,都是通过传播媒介这一途经而获得,同时传播媒介又以其特殊的介质魅力推动地域文化的塑造和影响着地域文化的交流。在信息社会,传统媒介如报纸、书籍、杂志等以“原子”形式传播交流,因受媒介介质时空的局限,流传的速度比较缓慢,交流的空间也比较狭窄,媒介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消费者完全处于被动消费,被动接受制作者所传达的媒介信息,而没有以在场角色主动融入到信息传递和交流中去,这就不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而在数字化生存社会,数字媒介却以光的速度传递“比特”,这种传输能突破媒介时空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介能以声、光、像等多种媒介技术对传播对象进行处理,批量复制传输和反复播放轰炸,冲击大众的视听觉,增强大众在场的亲临感,消解了社会大众间的距离,也消解了地域文化传播与社会大众消费之间的距离,以社会受众为中心,强调社会大众实现传播和交流的双向化和去中心化,使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与社会大众的接受同步,“诸种新媒介的迅猛发展,破坏了文字传播形式对视觉的偏倚,使全球公民都回到了一种共同的文化,这种共同的文化与口语社会的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全球村已将等级、统一和个体化的印刷制作文化横扫于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可触知的同步文化”(尼克·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2001)。

  在数字化媒体时代,“将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提炼为区域文化形象,并注入鲜活的元素进行包装,通过影像化的技术手段使其成为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并发生传播效应,这已经成为文化展示、文化交流、资源共享的重要趋势”。这就是数字媒体的魅力,将地域文化这种固化的东西通过声、光、影、色等“影像化”的技术手段塑造成动感十足的影像,况且在传播的过程中,社会大众还可以将个人的兴趣植入,实现传播的多元化,这种影像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介。在数字化媒体时代,应充分利用数字化媒体的媒介特性,运用数字化媒体的技术手段对地域文化进行提炼,不需要地域文化的深度,注重的是它的直接性、无深度、感受性,将地域文化极大地立体化审美化装饰,借助适合地域文化传播的媒介平台进行发布传递,建构数字媒体时代地域文化传播的话语权,塑造地域文化丰富的影像,提升地域文化品味。

  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社会大众超越了消费最基本的物质属性而达到精神文化的需求境界,追求休闲娱乐和精神自由释放。这既是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地域文化作为日常消费的一种文化形态,已是社会大众日常休闲娱乐的理想消费对象,就要在消费文化语境中把握住机遇寻求发展,提升文化档次和品质,凸显地域文化的特有魅力。这主要有几个途径:一个途径是抓住社会大众的消费心理及消费需求,挖掘能够凸显地域主体精神和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文化和品牌文化,突出一个或者几个主题,形成主题文化加以充分展示。这种挖掘,不只是简单的发现和展示,而是要满足社会大众日益丰富的休闲娱乐需求和审美需要,既要有形式上的吸引力,让社会大众感觉置身于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境界中,还要有内容上的感染力,让社会大众能够暂时从日常生活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释放。消费地域文化,这也是社会大众作为消费者的一种身份提升和精神层次的体现。另一个途径是要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优势进行推介和宣传,强化地域文化的话语权。在新媒体时代,商品的高质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商品进行宣传和推广,才能让社会大众从庞大的信息量中迅速了解和熟悉,以激发起极大的消费欲望。地域文化往往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发展之初的一种模式。而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则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以文化提升经济的发展档次,彰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晏辉.作为生活方式的消费与消费主义[J].求是学刊,2007(2)

  3.汪辉,程即.地域文化—尝试中的文化消费新标签[J].统计与决策,2005(4)

  4.白欲晓.地域文化内涵及划分标准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1)

  5.许嘉璐.什么是文化—一个不能不思考的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6-6-2

  6.陈大路,谷晓红.地域文化基本特征的新审视[J].学术交流,2007(11)

  7.李娟.当代媒介文化视野下的地域文化传播与话语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0(1)

  8.[英]迈克·费琴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

  9.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0.[英]尼克·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M].商务印书馆,200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