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示”部字与祭祀文化
摘 要:祭祀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文化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对汉字部首、字形、字义等因素的分析,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汉字“示”部出发,对一些能够反映出祭祀文化的典型汉字进行分析,探索汉字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示”部 汉字 祭祀 文化
一
汉字作为一种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和文化载体,本身就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汉字经过几千年来的积淀,字形字义有些发生了转变,但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分析原始字形字义去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意识。
祭祀,对于我国古代人民来说是一种严肃而神圣的仪式,是人类在具有较为系统的神灵观念之后形成的原始信仰活动。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科技发展缓慢,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认识不足,对于未知的事物总会产生一种恐惧,亟须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产生了原始宗教信仰和迷信活动。作为礼乐制度之一,祭祀同样是历代君王巩固政权、团结民众的重要手段,历来被摆在重要位置。《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其反映了上古社会“政治”二字的实际内容:“祀”可使氏族内部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因而排在“戎”之前。《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五礼是指吉、凶、军、宾、嘉,其中吉礼为祭祀的典礼,冠于五礼之首。祭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典章制度中,还反映在传统语言文字上,以“示”部字最为典型。笔者试图从“示”部字出发,并分析其典型代表字,管窥汉字中所折射出的祭祀文化。
二
(一)示 《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示”属于象形字,既像上古时代的供桌,又像以木表或石柱为祖先神灵牌位之形;旁边和上边间或出现的小点,表示祭祀时供奉在上下左右的祭品。
部首“示”的认知功能如下:
1.作为结构变体,标识符号,构成会意字、重型字。如会意字“祟”,《说文》:“祟,神祸也。从示,从出。”重型字如“■”,《说文》:“■,明视以■之。从二示。读若■。”
2.作为功能变体,充当形旁,类化符号。
(1)表示祭祀之属。如“■”,《说文》:“■,烧■焚燎以祭天神。从示,此声。”“■”即烧柴祭天,属祭祀行为,所以从“示”作部首。又如“御”,繁体字作“■”,《说文》:“■,祀也。从示,御声。”“■”即祭祀之属,所以从“示”作部首。(2)表示禁忌。如“禁”,《说文》:“禁,吉凶之忌也。从示,林声。”“禁”即忌讳,禁忌之属,所以从“示”作部首。
(二)礻 “礻”是“示”的变体,当“示”用作左边部首时,隶变之后就常常变体作“礻”。
部首“礻”认知功能如下:
1.作为结构变体,标识符号,构成会意字。如“社”,《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声。《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巨龙为社神。’”又如“神”,《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
2.作为功能变体,充当形旁,类化符号。(1)表示祭祀之属。如“祠”,《说文》:“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祠”,祭祀之属,所以从“礻”作部首。此类例子很多,其他如“■”“礼”“禅”“■”“■”“■”等都是祭祀名称用字,所以从“礻”作部首。(2)表示与祭祀有关的人、事物或现象。如“祖”,《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始庙”即奉祀祖先的宗庙,属祭祀之处,所以从“礻”作部首。又如“祧”,《说文》:“祧,迁庙也。从示,兆声。”“祧”即远祖、始庙之祖,属祭祀之处,所以从“礻”作部首。(3)表示求福祭祀,引申为福祉。如“祈”,《说文》:“祈,求福也。从示,斤声。”“求福”属祭祀活动,所以从“礻”作部首。又如“祉”,《说文》:“祉,福也。从示,止声。”部首“礻”表示福祉之属。(4)表示神灵保佑,引申为辅助。如“福”,《说文》:“福,■也。从示,■声。”“福”即赐福、保佑,与神灵有关,所以从“礻”作部首。又如“■”,《说文》:“■,助也。从示,右声。”“■”旧指神灵保佑,今引申为辅助,所以从“礻”作部首。
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示”(礻)部的字一般都与祭祀有关。下面通过具体分析“宗”“祭”“祀”三个典型“示”字部汉字的字形字义,探索古代人民的祖先崇拜和祭祀文化。
(一)宗 《说文》:“宗,尊祖庙也,从宀,从示。”其中“示”表示“神主”,“宀”表示屋室,是依据宗庙建筑造出的一个字。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它是会意字。
“宗”字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表示“祖先”“宗族”“派别”“本源”等义,这些都是“宗”的引申义,本意为“祖庙”。如《尚书·大禹谟》:“受命于神宗。”意思是说在祖宗的神庙里接受命令。在甲骨卜辞中,“宗”作为祖庙义的范例有很多。如“唐宗”,即商代开国君主成汤的庙,以下有“大丁宗”“大甲宗”“大庚宗”等等,先王的配偶也有宗,如“匕(妣)庚宗”“母辛宗”等,此外还有“西宗”“北宗”等。这些“宗”都表示祖庙。入周以后,“宗”字本义继续使用。古人崇尚神灵,他们认为一切行动都要遵循上天和祖先的命令。后由“祖庙”引申为名词“祖先”“祖宗”之义,如《左传·成公三年》中说“使嗣宗职”,意思是使继承祖先的职位。后来又由“祖宗”义引申出“宗族”义,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灭其宗”,就是灭掉他的宗族。在上古时以“宗”为本,因此,“宗”也能当“本”“宗旨”讲,如《老子》中“言有宗”,就是说言论要有所本。之后“宗”引申为“宗师”“宗派”、量词等。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