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美丽”的诗性歧义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2 16:5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许洪颜
分享到:

 

  摘 要:《错误》是郑愁予早期诗风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江南”“莲花”“窗”等主体意象具有多项文化含义,创造出朦胧深邃的诗境和古典韵味,更为读者对《错误》做出不同层次的诗意阐释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错误》 意象 诗意 文化内涵

  《错误》写于1954年,因诗境朦胧、优美、深婉,具有强烈的中国古典诗歌韵味,而深受读者喜爱,是郑愁予早期诗风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一经发表,读者、批评家均参与到对诗歌主题的注解中来,一时间以爱情、闺怨、思国念乡等说法纷纷出炉。如何理解《错误》,似乎成了诗人留给读者的一个“美丽”猜想。本文拟从诗歌意象语言的文化含义入手,分析《错误》的多层主题意义。

  一、意象探究

  纵观《错误》,全诗共涉及十五个意象,以“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窗”“归人”“过客”为主体,均是古诗词中的常用意象。作为一种审美符号,它们即指示着所指的客观存在,还继承着语言符号外部的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具有丰富的文化隐喻内含,是传递本诗深沉结构的诗意“密码”。

  江南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意象,“江南”是中国文学版图南移的重大标志之一,在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笔下集聚了多向的审美旨趣,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江南地区秀美的自然景色和风流绮靡的人文景观符号。以“江南”地区的地理存在为语义基础,义项既包含了江南地区山青水碧、风景秀丽这一阴柔、秀美的自然风光,又囊括着江南地区富足、惬意、浪漫的人文风情。如“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二是作为乡愁的符号,成为客居者的精神故乡。“江南”早在边塞诗中出现,如“塞北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王勃《采莲曲》),“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胡《齐安早春》)等。不管诗人是否生长于江南,都借“江南”作为抒发思家之情的对象;三是逃离政治道德樊篱的个人生存空间,寄予了一种对悠然自适的人生追求。至死都不忘国事的陆游在客游京华时,就曾陶醉于江南“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恣肆悠闲,过起了“素衣莫叹风尘起,犹及清明可到家”的田园生活;元代虞集也吟出“为报先生归地,杏花春雨江南”(《风入松》)的诗句,表达厌烦馆阁生活后的另外一种人生追求。“江南”成为人们远离政治纷争,追求宁静悠远生活的洁净精神空间和人生理想,正如刘士林所言:“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江南更多的是一个诗与艺术的对象,是‘三生花草梦苏州’的精神寄托,也是‘人生只合扬州老’的人生归宿。”①

  《错误》首句即用“我打江南走过”,把“江南”作为故事发生的审美区域和文化空间,以激发读者无限的诗性联想,整首诗都沁润在温柔、浪漫的人文气息中,而获得了温婉的古典美感。

  莲花 莲花,又名荷花、菡萏、芙蓉、芙蕖等,早在《诗经》已有两处对莲花的记载,用以喻指女性的生殖力②和容颜③,奠定了早期莲花喻女的隐喻模式。如“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李白《古风》)、“美人芙蓉姿”(高适《效古赠崔二》);以莲喻女后又发展为喻指爱情,有并蒂莲之说,以寄对爱情的美好愿望。

  “莲花”意象的另一个原型则来自于《楚辞》。《离骚》中就有以莲比喻士大夫的方洁之志的句子,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东汉佛教的传入增加了莲花“淤泥不能污其体”的佛教寓意。直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出现标志着莲花作为人格象征意义的审美认识的最终建立,因而,莲花也被称为“君子”之花。

  此外,莲花作为一种“香草”意象还寄托着诗人们“九死而犹未悔”的政治理想和铿锵傲骨。柳宗元曾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写到“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用“惊风”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反映了诗人被放逐时的忧思烦恼;而南唐中主李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也以菡萏的“香销”喻指政治理想的败落。

  在诗歌的第二行,诗人并未简单地选取单一义项作为喻体,而是用“开”“落”的动作突出地强化了“莲花”的整个生命过程,用来与“等待”作呼应。不难发现,诗人真正咏叹的是隐藏在纷繁意象之间的流动的“时间”以及那随着时间的流走而消逝的某种美好事物,无奈与叹惋之情溢于言表。当读者根据以莲喻女的文化内涵不断揣测故事女主人公身份(少女、妻子、母亲)的时候,也无法因此而排除莲花作为“理想”化身的可能性,三者都美好、圣洁且具有时限,容易被摧毁的共同属性。

  东风、柳絮、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风”意象一向被喻指春天,如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但有时也作为一种实现理想的助力的象征,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柳”在中国传统的诗词意象史上本有三层内涵,一是象征离别,蕴含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别后的娓娓相思之苦。以柳寄寓离别之情,《诗经·小雅·采薇》发其端;二是用杨柳象征春天,柳眼、柳芽、柳丝、柳叶、柳花、柳絮,皆是诗人吟咏的对象;三是以柳喻人,寄寓身世之惑。既有男性诗人用以比拟心目中美好的女性形象,也有女性自比自叹,更有自喻性情放纵,如“癫狂柳絮随风去”(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窗”是较早出现在诗文中的意象,发展到六朝时期已经具有了丰富的“言外之意”,在不同身份的人物身上具有不同的审美含义,可概括为:“绮丽华美的闺阁之窗”“清幽脱俗的高人之窗”“凄清孤苦的游子之窗”“寂寞哀怨的思妇之窗”④等。

  诗中的“柳”是以“柳絮”的局部形象出现的,“三月”作为诗性定语为“柳絮”增加了时间限制。而这“三月的柳絮”是春的气息,还是喻指青年人的恃才而骄的放纵,则不得而知。然则,诗人用“不来”“不飞”双重否定所营造出的客观现实与心理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却流淌着不言而明的淡淡忧伤和含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