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美丽”的诗性歧义(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2 16:5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许洪颜
分享到:

 

  而“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大量出现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喻指了中国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下为求打破房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割裂,以关照自然、表达追求物我和谐融合的愿望。而《错误》中用“紧掩”的“窗扉”修饰“心”的封闭,“你”拒绝了和外界沟通的途径,主动选择封闭自我,表现出一种内敛的属性,吻合闺阁、思妇和绝尘的高人的气质。

  二、诗意阐释 以上意象虽然具有多重文化含义,但整首诗需要传达出具有统一指向的意趣和审美风格,意象的多义性在意象链组合的限定和规约下有了一定的选择性与阐释方向。

  纵观全诗,诗人在一百余字的《错误》中塑造了三个主体形象,一是作打马走过的“我”;二是“等在”“季节里”的“你”,“我”与“你”构成了窥探与被窥探的关系;而诗中还有一个未出场的第三者——“归人”,即被“你”所等待或期盼的人或物。之所以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第三者与“我”的某种相似特性,“我”是打马经过的“过客”,又是被另一个“你”所期盼的“第三者”,而本该归来却迟迟未归的“归人”此时正成为他者的“过客”。在一定程度上,“归人”即是“过客”,“过客”即是“归人”,两者能随着空间的改变而相互转换,理想与现实、期待与落空的错位关系,映照在主体心灵深处营造出了一种婉恨绵延之感。

  除了主体间的关系结构设置,诗意的解读还需要意象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填充,经过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双向选择,本诗的意象链关系可做出如下组合:

  在三者中,“你”处于关系网络的中心,连接着“归人”与“过客”、此时与彼时、现实与想象,因此解读“你”的具体形象,成为了解诗的关键。如若“莲花”作为一个女子的象征,那么诗的主题也将会随着女子身份:少女、思妇、母亲的不同,而成为爱情、闺怨和思乡。继而,“归人”的身份也可以由此被看作为情人、丈夫、儿子。由此,诗歌第一、二层含义十分容易理解,也是目前众多评论文章常选取的阐释角度,前者象征着少女对完美爱情的坚守,而后者则表达着思妇等待的寂寞,在此不多做赘述。然而,笔者却认为,后两层常被人所忽视的诗意内涵才是小诗最值得品咂的所在。

  如若“你”的身份是一位寡居的母亲,那么“江南”也该随之成为与母亲具有相同包容性的故乡。“跫音不响”的街道渲染着母亲期盼游子归来的寂寞,“向晚”时烟霞的明媚恰如希望的光辉撩动母亲心扉。游子长期远游让母亲的期盼归于寂落,心门如紧闭的“城”、死掩的“窗”。当“过客”的马蹄响起时,母亲还是止不住地再次盼望起来,以致出现幻象,一次又一次地误认路人做“游子”。这无不是思念至极的形象表现,使焦躁而无助的母亲形象鲜活入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的等待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精神框架,但一直被历史所遮蔽着。诗人重新发掘了这一主题的审美价值,将母亲的伟大定格在繁复的误会与近似于绝望的失落中,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过客”不忍让“母亲”失望,而又不得安慰之法,只能带着怅然的心情缓慢离去。这一心理过程所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忏悔和无奈,占据着群体的高度,即为自己也代天下所有那些不知道怜惜、不知道体贴、不知道归家的“浪子”们进行了一次深刻忏悔。因此,《错误》就具有超越古往思亲怀乡之作的品质,成就了“错误”的“美丽”。

  然而,如果“你”是“江南”意象的主体化,那么这首诗就不再只是抒写“等待”与思念这样简单,而成为了一首流露出人生怅然之感的抒怀之作。这里的“江南”不仅仅局限于作为自然、人文景观的符号,而成了一方洁净精神空间的象征,是诗人远离现实纷扰对物我两望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方式的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本是“我”所向往的,但只能“打马”走过,暗示了“我”与人生追求错失的含恨结局。那象征高洁气度的“莲花”则与自我的青春和傲骨在岁月的砥砺中失去了原来的芳华。随后,诗人转换笔调,叙写了理想与激情如何在无奈的现实中走向溃败的过程:实现理想的助力——“东风”不来,放纵才情的“柳絮”无法张扬,那颗渴望的心在长久的静寂等待中归于平静,如空荡的“城”和紧掩的“窗”,最终都化为一汪“绝望的死水”,连清风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我”始终无法得知“江南”的美妙,只能哀叹自己作为“过客”的失落,已逝的青春也只能作为对曾经追求的凭吊而被坦然地接受。反观全诗,“江南”又何尝不是打马走过的“我”的心理投射,诗人将“我”一分为二,一个是实现了超然于尘外的“我”,一个是在现实的泥淖中挣扎、向远方不停浪迹的“我”,后者既是理想的“过客”,也是残酷现实的“归人”。曾经青春的激情、梦想的明天与今天现实的疲倦和困顿形成错位,人生“无常”的凄美和无奈顿时弥漫在诗人字里行间的叹惋中,绵延不绝,充满了对人生的哲思与余韵。

  布鲁克斯在《影响的焦虑》中提出,诗的意义是在相互的“误读”中产生的。虽然郑愁予在后来出版的诗集当中加上“后记”,为这首诗平反,称《错误》写的是“母亲的等待”⑤。然而,如果仅把诗人的主观意图作为理解诗文的金科玉律,那么诗歌阐释必将沦为一场以作者为主体的猜谜游戏,而失去获得多重审美品格的可能。《错误》的成功不仅源于情感抒发的唯美,更源于诗歌本身提供阐释的多向性。郑愁予从庞大的中国古典诗歌审美宝库里选来诗歌语言的旧砖瓦,修建起了一所极具现代诗意的宫殿。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应当要去了解他所使用的每一块砖瓦以及宫殿的修建方式,以拓宽自己的诗意想象、增加诗歌的阐释乐趣,才能以审美的愉悦作为对诗人别具匠心的有效回馈。

  ① 刘士林:《西洲在何处——江南文化的诗性叙事》,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② 俞香顺:《中国荷花审美文化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版,第17页。

  ③ 余冠英:《〈诗经选〉简析 注释“十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④ 冯旖旎:《唐诗宋词中“窗”意象试探》,《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年第1期。

  ⑤ 郑愁予:《郑愁予诗的自选》(I),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2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