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祸》文学特色及语言风格考察
摘 要: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小说创作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白话通俗小说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转型轨迹。《皇帝祸》作为诞生于这一艰难嬗变期的小说,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徐剑胆对传统小说创作技巧的扬弃以及建构现代文学语言的努力。研究剑胆先生的小说对我们解读当时中国社会的转型、文学形式的演变以及老北京话的形态等均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徐剑胆 《皇帝祸》 文学特色 语言风格 过渡
一、引言
长篇小说《皇帝祸》连载于清末民初北京著名白话小报《京话日报》,作者徐剑胆。其具体刊发日期不详,但据现有资料粗略推断应是20世纪初至20年代间的作品。《京话日报》作为中国白话日报之鼻祖,创刊于1904年,经历过两次停复刊之后,于1923年正式停刊,是当时刊载白话通俗小说的主要阵地之一。对于徐剑胆生平及其小说创作的详细史料我们掌握极少,有学者考证其约为1870年生人,其余信息不详。可以肯定的是,他是清末民初白话报刊通俗小说家中创作数量最丰、成就最为卓著、影响最为深远的大家之一。
清末民初中国小说创作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来看,都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白话通俗小说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转型轨迹。《皇帝祸》改编自文言小说《清代雍正家庭之惨变》,主要讲述康熙皇帝诸子中,以雍正和允■为代表的两股势力为南面称孤而自相屠戮的故事。编者称“多据私家记载□(文献原稿模糊,故用此代替。下文还有一处类似)修正之东华录,原稿禁绝,无从质证。……然易储大计,在清代时,即有敢传布者矣……则是篇所记,断不至字字皆虚,阅者不以辞害义也可”。作为诞生于这一艰难嬗变期的小说,其文学特点及语言风格均可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过渡”。小说的创作意图、题材内容以及叙事模式、语言风格等都使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传统小说创作技巧的扬弃以及建构现代文学语言的努力。
二、文学特色
1.以“教化民众”为创作主旨 宣扬传统小说一贯秉承的“惩恶扬善、福善祸淫”的道德理念,却不是简单说教,而是以故事为载体使读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领会到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劝诫。如小说开头所述:“即以清代雍正家庭之惨变,改作皇帝祸三字为题,演成白话小说,以飨阅者。时值溽暑困人,正可借此以消烦闷耳。”这一切入方式是轻松的,整部作品寓道德教化于传奇故事中。
2.选材注重“趣”字当头 《京话日报》作为小报,和大报不同,其读者群多是虽有一定文化水平但生活比较贫困的中下层民众群体。他们阅读小说很大程度上单纯是为了消遣愉悦,因此小说的趣味性是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言“书说至此,暂且作个结束,明天另换个有趣味的新题”。皇家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皇帝祸》以皇家文化为背景,却又是戏说皇帝家事,“……过甚其词,在所不免,诚不足定为信史”。虽然写的是皇家兄弟之间的残杀,但这场厮杀的台前主角却是各路奇人。如允■手下武大经,本是“吃不得饱,衣不遮寒”的一个牧猪人,受高人点拨,修成剑仙,成为太子座上客;雍正这边番僧“能够吞刀吐火,生杀取予如探囊取物”;武大经之女后来人称南阳侠女的飞娘传说“杀人于十里之外”等等。他们或尽力效忠自己的主子,或尽力效忠自己复仇的内心,但无一不是身怀绝技,充满传奇色彩。相信身处皇城根儿下的老百姓对这样的题材、这样的角色定是饶有兴趣的。
3.灵活采用多种叙事模式 主要采用传统评话小说惯用的叙事模式,即作者以全知的第三方视角,清楚完整地交代故事脉络,顺序推动情节发展。偶尔也会制造悬疑,如“番僧见问,遂向雍王兄弟跟前,低低说了几句,谓此事须得如此这般,必可大逞其志”,具体说了什么,有意不表,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4.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白话小报小说为了迎合受众朴素的道德观念,更好地引起共鸣,以达到教化的目的,在塑造人物时,往往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形象比较单一。《皇帝祸》中的人物则相对较为丰满。故事的主角之一武大经,当太子自杀,而他也身陷囹圄时,与之有交情的狱卒劝他用“以人替人”的法子脱身,他叹气说道:“诸公爱我情深,我武某感激无地。……今太子被废身死,我岂可自逃性命?况且太子有大恩于我,更不忍作此不堪之举。”武公知恩图报,忠于主人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他对待朋友也是“义”字当先。身居卫士长后,便想着报老友蓝某的好处,随后一次次从中斡旋以提携蓝某之子蓝蔚,直至后来替蓝蔚报仇,许配女儿于蓝某之孙蓝剑生,并命二人避祸太行以保全性命。同时,他对妻女爱意绵绵。当妻子“生一女而卒”后,他便“鳏居自守,不再另续妻室”;对女儿也是悉心调教,疼爱有加。小说中的人物虽然仍是脸谱化的,好坏泾渭分明,但作品或通过具体事例,或通过人物言语,从不同角度力求人物形象愈加立体化。
5.多宏观叙述,少细节刻画 讲故事时,注重事件发展脉络的交代,对其中的某些细节则较少正面叙述。如对于武大经是如何取得和善首级的,番僧运用何计使太子中邪犯上以致持剑自刎的,均无直接描写。在描摹人物面貌时亦如此,多采用宏观写意的手法,少有工笔细描之处。如武飞娘初次登场时,作者只用了四个字“容仪绝世”,后来几次描写别人眼中的武飞娘时,也只是写道“荆钗布裙之修饰,未能掩去他那金质玉相的姿容”“美丽无双”等。此种手法与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写意之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风格
1.语言脱胎于北方评话小说,叙事体例及术语具有浓重的评书色彩 这一时期,与小说创作有关的表述多是“演”“说”等而非“写”。如“……改作皇帝祸三字为题,演成白话小说,以飨阅者”;“按下不讲,如今补说这剑仙武大经”等。因此,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小说从形式上看,受到北京地区评书等曲艺形式的影响较大,徐剑胆小说也不例外。《皇帝祸》开篇道:“大地文明进化,凄风苦雨勃发,优胜劣败是无差,天演论来不假。……政体改为共和,帝功自当抹煞。……合群爱众去浮夸,方许支撑广厦。”沿用一首【西江月】词作为定场诗,兼顾思想启蒙与时事评论,但结尾少了“煞尾”诗,可看出作者对传统秉持着一种继承与遗弃相统一的客观态度。
从内容上看,说书的痕迹遗留较多。例如,类似“闲话休题,且听小子慢慢道来,话说……”“这些闲言,不必叙表”“看官要知这宗事情”“书要简断”等等这样的
术语在文中多次出现。他们分布在小说中,作为不同事件之间的一个分隔点,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时还采用替读者设问的方式,营造一种现场交流的互动感,如“阅者若问,是怎么回事,原来……”等。这些都是评书叙述风格对白话小说的影响。
2.运用北京方言语汇以及儿化词语等,作品京味儿十足 徐剑胆作为旗人小说家,地道北京方言语汇的运用,使其作品成为我们研究当时北京话语言形态,借以透视北京文化以及乡风民俗的一面镜子。
(1)萨爷是死乞白赖,非叫留下不可,闹得武大经没了法子,只可暂时收起。
(2)“想不到雍王这等奸猾,当初我疑他是帮着我,闹了归齐,全给他一个人忙合了。”
(3)“哈哈,好个州官,猴儿崽子……”
(4)光阴荏苒,一恍儿二年,武大经所学的剑术,已然毕了业。
(5)官役一看,都跑的没了影儿。
上例中,“死乞白赖”“闹了归齐”是地道的北京方言语汇;“猴儿崽子”“一恍儿”“影儿”等儿化词语使作品充满了地道北京味儿,地方特色突出。
3.兼用文言词汇与现代口语词汇、歇后语与典故等,雅俗共赏
(6)并说莫若早早遁去,另易一人,免得身遭杀戮之惨。
(7)丈翁于吾家,可谓生死人,而肉白骨者。
(8)有了有了,我不免见机而作。
(9)你们是什么人?敢大胆闯进州衙,还要在此咆哮,真真目无王法了。
(10)一个个骑在马上骂道:“……怎么我们今天到了,还不派人来接?可称是‘天灯杆子上绑鸡毛——好大的掸子’呀(掸与胆同音)。”
(11)“吾今此去,生死未卜,愿夫人善视吾儿,他日当结草衔环,以报高厚。”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