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试从叙事可靠性分析《孔乙己》的叙事艺术(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16 16:3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琳
分享到: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价值只有“可笑”。“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却又消解了之前的价值,事实上这直接指向了孔乙己的“无价值”,“可笑的”、“无价值”的评价表明了叙事者的价值追求。从叙事过程看,叙事者有更加接近人物的可能,这种接近可能会完全颠覆之前的判断,但却又一次次的中止。小伙计不愿意学“回”字的四种写法令孔乙己“惋惜”,叙事者的内敛、畏缩甚至是冷淡的表现使得读者更加的失望,而是更多的阐释只能寄希望于通过广泛意义上的文本互涉来完成。

  任何一个故事话语都使叙事者和人物同时存在,但是叙事者的功能和人物的功能却也不必相互重合,甚至不必互补。下面我们要分析的是作为人物的“小伙计”其价值评价体系并不隐蔽这一点是可以独立于叙事者的视野之外的。

  首先是对孔乙己的价值判断:孔乙己对人恳切,是唯一站着喝酒的长衫人。其次是“小伙计”的自我评价:迟笨,在酒里参水干不了,但是自视身份高于孔乙己。总之,小伙计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意识。叙事者在客观的位置上的冷淡叙事,通过一再强调店里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来渲染,将目光转向孔乙己完成叙事。“小伙计”在小说中最后一次看到孔乙己的惨状表现了超然的“冷漠”,那么叙事者这种超然的“冷漠”究竟隐含了作者的什么意图呢?显然鲁迅想要讲述故事与小伙计所讲述的孔乙己的故事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小伙计所讲孔乙己的故事只是笑料和一点点同情罢了,但鲁迅的故事却有着深广的社会意义。

  “认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动机

  所谓“知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即叙事者并非不充分了解事件或故意隐瞒真相,而是他没有意识到他缺乏相应的感知和认识。

  根据我们所知的情况和叙事者的表现可以推知叙事者对自己动机的报道和读解都是很不充分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最后一次见到孔乙己的场景。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了。

  叙事者通过近距离感知孔乙己,“打断的双腿,泥污的手”,尤其触目惊心的是叙事者盯着孔乙己的那双手,目送他走远。这一次叙事者下意识的从客位转到主位进行感知。但令人惊讶的是叙事者似乎以恪守“冷漠”以克制了自己的情感,将叙述时进入意识的某种判断东西排除。这种“冷漠”将读者的愤怒发泄到极致,只剩下对感知和判断的茫然。

  我们不能不对叙事者本身产生疑虑,他是否意识到这种矛盾的表述,这种经不起推敲的表述似乎掩盖了什么。就是小伙计通过发自意识深处的热情用冷漠包装以冷酷的姿态完成修辞的叙事,他以感知与认识的矛盾完成了对孔乙己的叙事,而把判断与评价留给了读者。

  结论

  与叙事者所传达的事实形成强烈的反差,鲁迅与我们交流本身就是邀请我们共同观看人性的冷漠、丑恶可悲。尽管经过了叙事手段杂糅改造和叙事者的过滤,将叙事者变成一个不会发声的观众去尽可能少的参与事件的发生,但他也为过去的记忆和当下的麻木而痛苦的思考,他深邃的冷眼似乎已经超越了叙事者“冷漠”的目光,直击受害者与每个人的灵魂。(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鲁迅.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布斯.小说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戴维、赫尔曼等.新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