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不羁放纵爱自由”的背后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20 16: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吴宁卉
分享到:

 

  【摘 要】“水”、“风”意象在嵇康的四言诗中反复出现,以此可以管窥嵇康的人格侧面:对自由的追求、对知己的渴慕。但自由和知己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嵇康的自由,是一种想要打破现实生活对他理想的束缚的相对自由。自由的深处,其实是对理想人格执著追求与倔强坚守。

  【关键词】嵇康;四言诗;水意向;风意象;自由;理想人格

  文人的人格常常是通过其作品映照,嵇康也不例外。在嵇康的四言诗中,那些清越潇洒的自然景物尤其引人注目。嵇康正是用自然景物构造出他心目中“无一点尘俗之气”的理想王国,让他得以在其中实现自己对至高人格的追求。

  而在嵇康四言诗中一些反复出现的意象可以映射出他的内心世界。本文中要着重分析的,就是嵇康四言诗中的“水”意象和“风”意象。

  一、淡淡流水,乘流远遁

  “水”这个意象仿佛特别受嵇康的偏爱:在《四言诗》组诗中,第一首就以“淡淡流水”开头,十一首四言诗中,提到“水”的就有七首;而在《四言赠兄秀才水军诗》中,“水”的意象也时常出现。

  嵇康对于水的描写极丰富多彩、几乎无一重复:洪流、九渊、长川,轻波、兰池、清渠……水被赋予了激荡、深邃、广阔、灵动、优雅、清澈等多种特点,足见水在他眼中的美好。从这些水的特性中,能看出嵇康自己对高洁品性和自由精神的追求

  这些特性中,最明显的就是“动”: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四言诗》,下简称《四》其一)

  俯唼绿藻,托身洪流。摇荡清波,与之沉浮。(《四》其二)

  渊渊绿水,盈坎而颓。(《四》其七)

  奕奕素波,转此游鳞。(《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下简称《赠》其五)

  可以说,“水”意象的建构是构成嵇康四言诗“清峻”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人在水上的活动:游泳、泛舟、垂钓……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随波逐流:

  摇荡清波,与之沉浮。(《四》其一)

  乘流远逝,自躬兰隈。(《四》其七)

  乘流远遁,抱恨山阿。(《赠》其十一)

  人在其中,是如此的潇洒自由。

  这种潇洒汽油的感觉源于诗中人和自然和谐的关系:“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四言赠秀才兄入军诗》其八)”再广阔的河流在嵇康看来都算不了什么,仿佛只要有一叶扁舟,他就能随着水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因为水能帮他达到他的根本目的:乘流远逝——随水流远离世俗的烦扰,达到心目中的理想彼岸,所以关系自然是和谐的

  人与水的和谐关系更体现在情感上的交流:

  当作者的一腔情怀无人与共时,他便“仰讯高云,俯托轻波。”(《赠》其十一),把“水”当成能与自己唱和的“知音”;当作者感到“神辱志沮”时,他首先想到的也是“澡身沧浪” (《幽愤诗》),希望能以此来抚平内心的创伤、重塑高洁的人格。

  自然界中水流动时显示出的灵活自如,正符合了嵇康对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从容生活于大地间的生活的追求。所以他才会反复写水,并极力写人在随波沉浮时显示出极大的潇洒飘逸,让水的自由与人对自由追求极度融合。行业正因为流水契合了嵇康对于自由和高洁人格的追求,嵇康才会把“轻流”当成自己的知音。

  “水”意象便寄托了嵇康“乘流远逝”的理想,但《四言诗》其九却能看出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

  有舟浮覆,绋纚是维。栝檝松棹,有若龙微。(历)津经险,越济不归。思友长林,抱朴山嵋。守器殉业,不能奋飞。

  诗中的“舟”虽然风姿出众,但是绋纚的拴系、津险的阻挠却让飘逸闲适消失无几,反而增添了压抑、苦闷之感。可见社会现实正强力地阻挠嵇康对于理想的追求,所以他在飘逸潇洒外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压抑的情绪。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