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不羁放纵爱自由”的背后(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20 16:1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吴宁卉
分享到:

 

  二、肃肃清风,乘风高逝

  “风”是和“水”一样,具有“动”的特性的意象,所以也为嵇康所偏爱,虽然没有特意写风的诗篇,但风的意象却无处不在,而且比“水”多了“风”触发人情感的作用,如《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中的描写:

  仰彼凯风,涕泣如雨。(其三)

  仰彼凯风,载坐载起。(其四)

  习习谷风,吹我素琴……感悟驰情,思我所钦。(其十二)

  微风动袿,组帐高褰……旨酒盈樽,莫与交欢(其十五)

  通过自然景物触发人的情思,正体现了嵇康在自然中“得道”的追求。

  和“水”一样,“风”也有帮助人到达理想彼岸的作用,“兰蔼”“顺风而宣”、“白云”“顺风而回”,和人的“顺流远逝”异曲同工。水代表的是远离尘俗的隐逸境界,而“风”则直接把诗人带离入了仙界:

  乘风高逝,远登灵丘。托好松乔,携手俱游。朝发太华,夕宿神州。弹琴咏诗,聊以忘忧。(《赠》其十六)这充满了自由与欢乐的场景可见嵇康对彼岸世界的向往。

  嵇康向往彼岸世界的原因,不仅仅是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更是因为那些神仙上天入地、无所不往的能力正是嵇康所向往的。而从他“游仙”的目的上看:“与道逍遥”。(《四》其十)“怡志养神”(《赠》其十七),在彼岸世界达到的境界和他在自然界中受到的启发几乎如出一辙——彼岸世界对嵇康来说,其实就是自然界的变体,归根到底都是他追求自由、寄托理想的载体。

  在追求自由之外,游仙题材还从侧面表现了嵇康对知己的渴求:他与神仙尽情交游,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表达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他找不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所以他只能把松乔这样的神仙在幻想的世界中引以为知己——这与前文提到他“俯托轻波”的做法异曲同工。

  然而渴慕越强烈,孤独之感越深:“钟期不存,我志谁赏”(《四》其三);“神(俦)不存,谁与独征”(《四》其八);“孰克英贤,与尔剖符。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姝颜,谁与发华”(《赠》其十一)……一生孤独苦闷的他,只能将对知己的追求寄托到自然界和神仙界。

  三、自由的背后是用生命追寻和维护理想人格

  其实细读嵇康的四言诗会发现,自由和知己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在很多诗的接近结尾处,他都反复地提到了一种修身养性的理想:

  倾昧修身,惠音遗响。

  齐物养生,与道逍遥。

  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嵇康并没有放任自己的人格随意去发展,而更强调要时时地去“修”、“养”,进而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那些随波浮沉、因风起情的活动其实都是修养人格的表现。

  然而,到了嵇康所处的时代,礼法被全权操控在集权的野心政客手中,道德礼法成为了他们满足自私欲望的工具,对修身养性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是一种阻碍与束缚。

  这就可以理解嵇康“不羁放纵爱自由”背后的含义: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那些违背、阻碍、束缚自己的东西,势必会给人造成一种不自由感。对于嵇康这样性格宁折不弯、把对人格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的人更是如此。所以嵇康四言诗中表现的人格侧面,除了自由之外,更有因理想追求与现实束缚的矛盾而造成的极度痛苦,更有一种在极度痛苦之下对自己理想人格的坚守与因为极度的痛苦而爆发出的决绝的反抗精神。

  嵇康的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而是想要打破现实生活中束缚他追求理想道路上的一切的相对自由,自由的深处,其实是对理想人格执著追求与倔强坚守。虽然在临终《幽愤诗》中明显表达了他对自己的处世态度和人生选择的悔恨,但从他结尾“永啸长吟,颐性养寿”的语句来看,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永远也不舍得放弃的。

  【参考文献】

  [1]胡大雷.玄言诗研究[M].中华书局,2007.

  [2]李长之.中国文学史略稿(第二卷)[M].五十年代出版社,1954.

  [3]嵇康著,殷翔、郭全芝注.嵇康集注[M].黄山书社,1986.

  [4]陈庆元.阮籍·嵇康[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5]二十四史·晋书·嵇康传[M].中华书局,199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