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荒诞的共舞(2)
在萧红较为成熟的小说中,已经可以看出这种荒诞与抗争之间的张力。如《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开始送到老胡家时,“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的转”,但没过多久,小团圆媳妇就因为她的纯真,遭到烧红的烙铁烙脚心,用锁链子锁起来等各种残忍的“教育手段”。由于小团圆媳妇年纪小,没有被封建伦理荼毒,敢于用她微弱的力量去反抗。当婆婆拧她大腿的时候,她就咬她,还一直嚷着要回家。可惜,小团圆媳妇虽然用她微弱的力量反抗着,但终究无法在强大的家庭和社会中找到希望,“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死亡终结了她的苦难,但没有完成她要回家的愿望,所以在死后,小团圆媳妇的灵魂来到龙王庙桥下,希望完成她的心愿——回家。
婆婆亲手断送了这样富有生机的年轻生命,左右邻里却纷纷表示道:这是为她好!她们还以同样幸灾乐祸而又淡漠的心态谈论王大姑娘的死。死亡,本来是人人都惧怕的话题,在这里却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死亡的恐惧虽然被淡化,但却因他们的冷漠却更加让人感到悲哀。
正如前面所说,人面对世界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感觉,对于前途也只能充满荒诞的感觉。在《呼兰河传》中,不管是小团圆所遭受的虐待,还是后来的“回家”心愿,都不是事情发展的逻辑结局,也不是人物性格演变的趋向所致,而是偶然性与神秘性从中作祟。这就是一种荒诞——“不合道理和常规,不调和的,不可理喻的,不合逻辑的”。人物的命运,即便有抗争和不屈,却终归向荒诞,连最简单的“回家”也无法完成,只能在龙王庙桥下一声声呼唤。荒诞不仅指一个事件的状态,还指人对荒诞的意识和感受。萧红对此情节的构建无非是想强化这种感受,即便抗争,也终归无形。萧红的悲剧小说之美,就产生于其间的丰厚意蕴与无尽想象空间。
三、存在主义美学的呼唤
萧红小说中虽表现出浓郁的死亡意识,但同样,她也对人的生存价值发出了追问与思考。萧红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从个体悲剧入手,在人类的层面展开对生命过程的叙写,在个体悲剧中超越了阶级性和社会性,具有更宽广的包容性和涵盖性。她笔下的死亡形态看似不痛苦、悲伤、也不恐怖、丑恶,但轻松淡漠的背后,却是对生命悲剧散发出的无声无息、欲哭无泪的沉重与悲凉。
萧红作品中的人完全不懂得人活着就应追求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从来没有作为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生命却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无论肉体或者心灵。这种强烈地忽视、偏执的摧残,很容易让人从反面更深层次的回想人的生存与这世界的关系,反思存在的价值,认识到社会生活对存在着的“人”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种呼吁,呼吁人们避开萧红小说中的“火坑”,像存在主义美学说的那样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存在方式,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使个体的苦闷消解在对自我生命意义的创造中。
结 语
萧红用一颗饱经风霜的心灵去感触生命的脆弱、世事的无常、人生的艰辛。她对普罗大众愚昧无知的生命与死亡的悲凉描写,叩问着生命的存在和价值。萧红让作品中的人物几乎毫无感情地一个接一个的死去,通过这些人物生命的消亡,给读者留下的是以死观生的感悟,让读者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重建积极的生命观。这样的主题,已远超出了反抗阶级压迫、封建礼教等阶级上的问题,而是生命作为存在本体的悲剧,表现了那些自生存困境中产生、贯穿每个人一生的苦难命题。相对于阶级压迫、民族抗争的主题,这样的反面教材更便于揭示生活的真相和人生的本质,因而蕴含更广的现实意义。
萧红小说中的存在主义美学主题的树立使她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其产生的阅读感悟如同杨义所言:“她胸无城府,使你乐于与她将心换心,实际上她却让你在超越审美心理的障碍和隔膜之中,体验到社会的悲剧、生命的哲理和诗人的灵性。她由此征服读者,却令你感到被征服的欢心”。
【参考文献】
[1]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M].北京凤凰出版社,2010.
[2]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3]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何小溪.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意识[D].武汉大学,2005.
[5]皮振艳.论萧红作品中的死亡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12.
[6]伏爱华.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
[7]毛崇杰.存在主义美学与现代派艺术[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8]今道友信等.存在主义美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9]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