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从《美食家》中窥见休闲之美以及现代人对休闲应有的态度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20 16: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吴宁卉
分享到:

 

  【摘 要】《美食家》是经久不衰的名篇,而从休闲美学这一全新的角度可以分析《美食家》的独特之处与现实意义。作者用“美食”的视角描绘了苏州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这是一种闲适、融合的审美意象。而作者更是通过高小庭与朱自冶的斗争,向人们提出了“应当如何休闲、如何看待休闲”的问题

  【关键词】美食家;休闲;美;心态;社会风情;文化创造

  一、休闲中的社会与文化之美

  《美食家》的“美”不仅仅在于“食”,作者想要展现的,是一种文化的形式与对这种文化的思考。在笔者看来,这就是一种休闲的文化。

  作者在文中交代了苏州休闲文化的根源:

  历代的地主官僚,富商大贾,放下屠刀的佛,怀才不遇的文人雅士,人老珠黄的一代名妓等等,都欢喜到苏州来安度晚年。这么多有钱有文化的人集中在一起安居乐业,吃喝和玩乐是不可缺少的……

  可见,苏州的休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变得精致而成熟。所以人们的休闲活动就到了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地步。

  从人物活动上看:朱自冶一天的行程就包含了多种传统形式的休闲:美食、茶楼、泡澡……而文章中的细节:大姑娘唱小曲、教堂会、坐小摊、吃了饭要睡一会儿……显示出苏州人休闲的思想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从人物的心态上,休闲之感就更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朱自冶泡澡时的精神状态最为典型:“沉浸在一种满足、舒畅而又懒洋洋的神仙境界里……四大皆空,万念俱寂……周身有一种说不出的舒坦和甜美。” 这种从容、恬静的精神状态是对休闲最好的解释。

  作者通过写休闲,传达出苏州的社会风情:一种在悠然的休闲慢节奏生活中体现的融合之美。

  小说中描绘的茶楼里清幽的环境、小巷中温馨的氛围、人们逛马路、吃小摊时的热闹,可见苏州人生活的丰富多彩;而小说的主线虽然是“斗争”,却也充满温情,各种政治运动、人际争锋,最终因为这种休闲的氛围而得以融和。

  陆文夫用他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从“美食”的角度,在一系列“休闲”中,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满意蕴与情趣的画卷——一个充满休闲风情、融合人情的苏州。可以说,《美食家》中的休闲之美,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态度、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上,又体现在作者缓缓讲述的笔端中。

  二、从小说中探寻休闲的审美内涵

  休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比劳动更容易接近美、感受美的方式。人在休闲的时候,不会像劳动时一样,刻意追求实用目的,也就不需要刻意与实用功利拉开距离来获得美感。而从休闲中产生的美感,不是由外部的利益或者效果带来,而纯粹是处于人用心去享受休闲活动审美意蕴而带来的身心愉悦。

  如果人们为了追求生活的更高质量,把休闲变成一种更精致高雅的形式,那么休闲就成了一种审美活动。休闲“能孕育出创造性的结果,展现出个人的价值”正如文中的朱自冶,由于他对吃、对一种休闲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他决心重新编写菜谱。

  朱自冶的菜谱正典型地说明了:休闲不仅能让人感受到美,也能创造美。而以休闲为目的的创造,放下了许功利的因素,人们单凭自己的爱好去创造,创造出来的东西便更具有一种审美意蕴。

  推而广之,一座城市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在休闲中创造的。正是千万如同朱自冶一般的“好吃之人”,创造出了苏州乃至全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也正是千万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创造出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