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与义写景诗对江西诗派的新变
摘 要: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的诗风,突破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尤其是其中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给南北宋之交的诗坛带来了新的转变。简斋诗摆脱了书斋的束缚,着眼于自然景物,重视诗人的主观体验。诗人能够很好地把握周遭景物,作诗时往往能即景会心,用白描手法细致描绘,又能将情感投射到诗歌之中,做到情景交融,形成清新恬淡的诗歌风格。在写景诗的创作中,简斋还注重发掘理趣,使诗歌富有哲思。
关键词:陈与义;清俊恬淡;白描;理趣
作者简介:江梅玲,2012级古代文学研究生,所在单位: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2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是继苏轼、黄庭坚辞世之后到南宋四大中兴诗人崛起之前,南北宋诗坛最为杰出的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有载:“靖康以后,北宋诗人凋零殆尽,惟与义为文章宿老,岿然独存。其诗虽源自豫章,而天分绝高,工于变化,风格遒上,思力沉挚,能卓然自辟蹊经。”[1]陈与义诗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其诗歌创作既有对黄、陈等人的继承,又突破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影响了南宋诗人的创作。尤其是其中一些描写自然景物诗歌,如一湾清泉,给诗坛带来了清新之气。杨玉华在其论著《陈与义、陈师道研究》中对陈与义的部分写景诗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写景诗的基本风貌,也注意到了陈与义擅长工笔描绘,其诗已呈现出追求“理趣”的特质,但未突出陈与义在诗风扭转中的作用。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在简斋《春日》一诗后评价:“已开诚斋先路”,[2]认为简斋诗影响到了杨万里的创作。张福勋在《简斋已开诚斋路——陈与义写景诗略论》一文中主要从心物关系这一角度阐述了陈与义诗歌对诚斋体的影响。陈与义写景诗中的新变特质已为学界所关注,本文试探讨陈与义这些诗是如何对江西诗派形成超越的。
1、诗歌主题的新变:离开书斋,走向自然。
书斋生活是江西诗派的主要创作主题之一。黄庭坚、陈师道等人辞世之后,后进学者的创作依然局限于这狭小范围,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对以学问为诗,以文字为诗的过分追求,使得诗坛颇为沉闷,缺少生气。陈与义的诗歌对江西诗派的突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把视野从狭小的书斋之中解放了出来,转向了书斋之外的广阔的世界,走向了“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既指的是外部环境,自然山水,又指的是其诗风的清新自然。吕本中、曾几等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但并未扭转诗风。简斋诗中有大量的写景咏物之作,他早期的创作就体现出了对江西诗派的新变。如他早期的写景名作《江南春》:“雨后江山绿,客愁随眼新。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朝风迎船波浪恶,暮风送船无处停泊。江南虽好不如归,老荠绕墙人得肥。”这首诗完全没有了“书斋气”,写得颇有风韵。诗人羁旅他乡,置身于雨后的景色之中,首句用一个“绿”和一个“新”写出了雨后景物的焕然一变。第二句描写在桃花树影里摇荡的一江春水,如画美景,尽在眼前。张嵲曾评价简斋:“公尤邃于诗,体物寓兴,清邃超特,纡余闳肆,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3]简斋善于体察自然景物,追求诗歌的自然流转,颇得韦、柳自然闲淡之神。简斋的咏物诗也很有特色。如他的咏物诗《雨》: “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此诗并未描写雨之情状,而燕子以及雨打梧桐的意象,到骨寒意的描写,立刻让人体味到凄凉之意,作者将身世飘零之感与自然景物很好的融合了起来。再看《梅花两绝句》其一:“客行满山雪,香处是梅花。丁宁明月夜,认取影横斜。”漫天风雪之中,独有梅花香来,只一句便将冰天雪地中凌寒而开的梅花的品格描写了出来。后一句在不动声色中化用了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将梅花的月中姿态描绘出来,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全诗无生僻字,描写的都是平常之景,自然亲切。
靖康之乱后,国家动荡,诗人背井离乡而南渡。和之前处在安逸时期的其他诗人不一样,南渡使得简斋彻底离开了书斋,他的眼界得以更加开阔。在旅途之中,他也创作了不少写景诗。如《将至杉木铺望野人居》:“春风漠漠野人居,若使能诗我不如。数株苍桧遮官道,一树桃花映草庐。”诗人在旅途中被山中景色深深折服,深感若是住在此处的人会作诗,自己就要自叹不如了。参天大树遮住了官道,那一树桃花与草庐结伴出现在诗人的眼前,这不仅在视觉上给诗人以眼前一亮的美好感觉,也使诗人的心情感到非常的愉悦,在疲惫的旅行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简斋这一时期的一些写景诗也融入了物是人非的故园之思及对国家动乱的沉痛之情,这也让简斋诗中呈现出了杜甫的风韵,如其咏物诗《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借牡丹表达其忧国之情,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的笔调表达沉痛之心。陈与义的写景咏物、师法自然之诗作,真正做到了走出书斋,贴近了现实生活,不再在书卷中寻找诗材,而到现实自然中求得灵感和诗材,在实质上推动了诗风的扭转。
2、创作方式的转变:即景会心,工于白描。
江西诗派一突出的特点是非常讲究诗歌的谋篇布局、文字技巧。黄诗以“费安排”[4]著称,陈师道被称作是“闭门觅句陈无己”[5]。黄、陈等人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确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后进学者过分强调章法、字句,雕章琢句,画地为牢,有伤自然,难以有所突破。简斋却很好的跳出了牢笼,其写景诗的突出特点就是心有所动,用平淡浅近的语言,即兴成篇。他成功地将“闭门觅句”转变为了“开门句来”。正如他自己在《春日》诗中所言:“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眼前的树,鸣禽,花草、林子,无不是创作的源泉。简斋作诗不再纠结于章句的安排,一旦有景物触动了他的内心,诗感一来,他就能够将眼前的景物细致地描绘出了来,即兴成诗。诗句之间往往连接顺畅,流转如弹丸,不见生涩。如他南渡之后所作的《罗江二绝》之一:“荒村终日水车鸣,陂北陂南共一声。洒面风吹作飞雨,老夫诗到此间成。”诗人在宁静安详的乡野之地,只闻得水车终日不停地发出鸣叫声,山南山北只有这一个声音。诗人慢步在江边,清风将水车扬起的水滴迎面拂来,这一刻诗人便诗兴大发,无须多费周折,将此刻耳朵听到的水车鸣声,面上感受到的清凉水滴吟出来,配合着诗人此刻恬淡愉悦的心情,天然就是一首好诗。
诗歌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简斋有能够将眼前之景转化成美妙诗篇的能力,这出自于他诗人的敏感,对周遭景物的仔细观察和体味,还出自于他精到的描写。如他的名作《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清池不受暑,幽讨起予病。长安车辙边,有此荷万柄。是身虽可懒,共寄无尽兴。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清风不负客,意重百金赠。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梁王今何许,柳色几衰盛。人生行乐耳,诗律已其剩。邂逅一樽酒,它年五君咏。重期踏月来,夜半啸烟艇。”这首诗就展现了简斋高超的白描功底。诗人在炎炎夏日慵懒适意,在池边伫立赏荷花,将所见之景一一描绘,形神兼备,给人清风拂面之感,而诗人又很自然地由眼前的景色遥想前人,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的短暂,深感应珍惜当下,寄情诗律樽酒之中,享受逍遥恬淡的时光。诗人通过白描的成功运用,将环境描写得清幽淡雅,一首诗下来,不用典,没有苦心经营之痕迹,一派自然高雅。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