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品《扶不扶》中的语用预设策略
摘 要:语用预设一直是语用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语用预设可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本文将对小品《扶不扶》中的话语进行分析,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语用预设在该小品中所产生的喜剧效果。
关键词:语用预设 小品 喜剧效果
一、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品这门艺术逐渐被人们所喜爱和追捧,它的语言短小精悍,演绎形式多变,情节简短,语言精练,不仅能通过十几分钟的表演来体现人们的百态生活,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讽刺不良现象,揭示一定的哲理。小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幽默风趣、滑稽可笑,能够愉悦大众。语用预设在小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增强了小品的喜剧效果,是小品中常用的手段之一。本文试对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语用预设策略如何在该小品中发挥作用,论述语用预设在这一小品中的喜剧效果。
二、研究综述
(一)预设及语用预设的定义
德国的数学家、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在1982年发表的《论意义和指称》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预设”这个术语,并用这个术语来解释语义中的逻辑现象。预设也可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的人在说出某些话语时作出的假设,是说话的人为了保证语句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随着语言学的发展,预设逐渐从哲学领域进入语言学领域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
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是否依赖语境),预设一般可分为两类——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真实和虚假的命题之间的关系,它与句子本身的意义有密切关系。语用预设则与语用学相关联,它涉及说话人、听话人以及语境等多种因素,说话人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听话者,还要考虑当时的语言环境,才能达到说话人的目的。
(二)研究背景
每个小品都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语言环境,在特定的语境中展现自身的喜剧效果。幽默是靠语言表现出来的,而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言环境,这一情况下,小品会设置一个总的语用预设,然后在特定语境下通过艺术家的表演来呈现,从而产生喜剧效果。此外,预设必须是观众所熟知的,否则就很有可能失去幽默性。本文将通过对小品《扶不扶》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探讨语言预设策略在小品中的运用及作用。
三、语用预设在小品《扶不扶》中的运用
“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这是最近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很多老人摔倒后被好心人扶起,结果事后也污蔑是扶起的人撞到的。这样的“碰瓷”事件越来越多,导致哪怕是热心肠的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也开始犹豫是否要帮忙了,而一般的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开始为了不“惹祸上身”而视而不见了。2013年由沈腾、马丽、杜晓宇共同演绎了春晚小品《扶不扶》,沈腾再次饰演“郝建”一角,面对老太太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郝建“贱”语连珠,让观众捧腹大笑。
(一)转换语用预设的重心
转换语用预设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交际的一方通过转移另一方的话语中的焦点从而制造出新的语用预设,并改变话语意义的指向,最后取得特定的语用效果。另一种情况是听话者利用谐音,故意转换语用预设,误解说话人的意图,进而达到特定的目的。以下的对话内容就是利用这两种方法转换了语用预设。
沈腾:哎呀妈呀,这确实太像事故现场了,但大妈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啊,我那车是追尾追的。
马丽:哎呀我的尾椎呀!
沈腾:我说的是追尾追的,不是说追尾椎了,我说的是保险杠,你说的是尾巴根儿啊。
马丽:完了,大过年的,尾巴根还撞碎了,行吧,碎碎(岁岁)平安吧!
这段对话中,沈腾的语用预设非常明确:“我那车是追尾追的”,但是马丽一直抓住沈腾不放,认为是他撞的人。于是马丽把“追尾追的”说成了“追尾椎了”,硬是改变了原来的预设,让沈腾有理也说不清。此外,沈腾为了解释明白,用“保险杠”强调了“追尾追的”,此时的马丽却把这一语用预设的重点给转移到了“尾巴根儿”,念叨着自己的尾巴根儿给撞碎了。观众们看到沈腾这样的状况,不禁捧腹大笑。
(二)曲解语用预设
曲解语用预设是听话者对说话者话语的错误理解。何自然、申智奇(2000)指出:听话人在正确理解说话人的基础上,故意歪曲对方的意思,以达到某个交际目的。小品中的这段对话就使用了这一策略:
沈腾:惨,你不扶一把!(沈腾跑回,扶起马丽)来,大妈,咱先坐起来啊。大妈啊,我呢,马上送你上医院,但是我求求你了,您帮我证明一下,您就说我是个无辜的路人,好不好?
马丽:好。
沈腾:这就对了嘛。(拿起手机自拍)咳咳……我是好人郝建,就在刚才,我拎着我的自行车在前面肆无忌惮地走着,也不知怎么,后面就突然多了个老太太,我放下一切顾虑,毫不犹豫地上前去扶她。到你了,收点下巴,显瘦。
马丽:我,是个无辜的路人,无辜地被你给撞倒了,完了你还要跑啊,(得意)呵呵呵……呵呵呵……哎呀……
在沈腾需要马丽作为证人来证明自己是个无辜的路人时,马丽答应了。但是在录像的那一刻,她却说“我,是个无辜的路人”,这明显是马丽故意曲解了沈腾的原始预设,她故意把沈腾说的“您就说我是个无辜的路人”改为“您就说:我是个无辜的路人”来理解。马丽则巧妙地运用曲解语用预设的策略来制造了喜剧的效果。
(三)利用预设的隐蔽性
预设的隐蔽性指的是说话者不把预设的信息直接说出来,而是将其隐藏在话语之中,通过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或特定的语境来暗示。这是一种话语之外的隐含信息,不是话语的基本信息。小品中,路人乙使用了语用预设这一特性,把不愿直说的内容巧妙地展现给了大家。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