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归程——解读鲁迅作品中女性解放问题
摘 要:女性解放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文学家、艺术家所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带来了妇女解放的热潮。鲁迅作为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同样对女性解放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在关注的同时也体现了其自身的矛盾性 ,本文试从农村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两个层面分析鲁迅对中国女性解放问题的不同思考。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解放
前言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始终关注着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解放问题,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显示出鲁迅对于中国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与认识,但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的矛盾性,正如他一面执著坚韧地守护实践着“为人生”、“疗救病态社会”的启蒙文学观,另一面却又陷入深深的怀疑、绝望之中一样,他对女性解放道路,也不时地徘徊于“希望”与“绝望”之间。他既认为“中国女性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同时也看到,妇女自身思想的局限性、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又可能导致她们走向另一种“无路可走”的境地。本文试从祥林嫂、子君两个不同的女性形象入手来分析鲁迅对中国女性解放问题的不同思考。
一、女性解放问题的提出
“五四”是一个发现“人”的时代,以“立人”为宗旨的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无数的女性形象,冷静而清醒地提出了女性解放问题。他指出:“在大小无数的人肉筵席,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鲁迅始终深切地同情和关注女性的命运,对封建礼教给予女性的摧残和欺压, 他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对女性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与怜悯。鲁迅热切期望女性们挣脱社会无形的枷锁, 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然而,鲁迅也清楚的看到中国女性解放道路的复杂性并对女性解放的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既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西方“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男女都有一律应守的契约”的层次上;也不同于康有为在《请禁妇女裹足折》中痛陈妇女裹足的弊端以及胡适在《贞操问题》、《论贞操问题》中驳斥贞节的观念,更没有像北欧文学家、社会学家易朴生所写剧本《玩偶之家》那样,只是把女性问题反映出来就闭幕了,而是对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两种不同的解放道路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并且以他们问题的终点为起点更进一步探寻:“出走”后路在何方?
恩格斯说:“自从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淫役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中国的女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特别是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更是在女性心里不知不觉积淀成了一种恭顺和谦卑的奴性气质。
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以血淋淋的现实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观念对下层妇女的残害罪行。严格遵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祥林嫂,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帮助,反而被逼入更加绝望的境地。她始终没得到“人”价值,却像“羊”一样被人贱卖、宰割,她无法摆脱夫权、族权、神权、政权这些枷锁的束缚,最终成为传统宗法制度的牺牲品。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来控诉封建制度的罪恶从而更加突出把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从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中解脱出来并寻求自我觉醒的重要性。
小说《伤逝》则是对新女性的个性解放斗争的继续探索:觉醒后的道路能不能走得通?鲁迅对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种果敢的宣言和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赞美。文章借涓生之口说出了自己的赞美之意:“这几句话很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我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的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到辉煌的曙光。”这说明鲁迅对中国女性解放的道路是怀有希望的,但小说的结局却是让勇敢的子君孤独悲凉地死去,如此,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于中国女性解放问题思考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二、 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
在鲁迅的小说中一直在寻求两类女性的解放道路:农村劳动妇女的解放道路和知识女性的解放道路。鲁迅通过这些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探讨,表现出对中国女性解放道路的深切关怀和女性解放道路的关注。一方面鲁迅想让她们从传统因袭的文化负担中觉醒,另一方面却给她们安排了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结局。他的女性解放道路在“光明”与“黑暗”间游移、在“希望”与“绝望”中徘徊。
对于农村劳动妇女,鲁迅把她们写成未觉醒者。对她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方面,他同情她们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也痛斥她们的麻木、愚昧和不觉醒。这类作品在鲁迅的小说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最经典的女性形象当属祥林嫂。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同时也是封建礼教的严重受害者。她在二十几岁就守寡,为了不被严厉的婆婆卖掉,只身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帮工。这时候的祥林嫂是个完整的真正的“人”的形象,不再是依附在夫权之上的附属品。但不久还是被婆婆在光天化日之下劫回,不顾祥林嫂的抵死反抗把她像货物一样卖给了贺老六并生下了儿子阿毛。但厄运依然接踵而至,后来,她的第二个丈夫死了,她又成了寡妇,她的儿子阿毛被狼叼走,可怜的她被赶出家门,祥林嫂只好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帮工,但此时的祥林嫂却遭到鲁四老爷更加的蔑视和厌恶。柳妈的话,使她感到了阴间地狱的恐怖。为了赎罪,祥林嫂用多年积存的工钱为自己捐了门槛,但是这并没有给她的命运带来转机,而是加速了她的死亡。夫权、族权、神权、政权织成了一张有形和无形交织的网,摧残着祥林嫂的身心。
在鲁迅的笔下祥林嫂并不是个消极的形象,也并不完全是逆来顺受、听天由命的奴隶,教育论文她曾在悲惨的命运面前做过激烈的抗争。她不甘被婆婆卖掉逃出来做工,力争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她不愿改嫁贺老六用生命来反抗,被塞进花轿时头上撞出个大窟窿;当得知自己死后要被两个死鬼男人据开的时候,不惜拿出全部的血汗钱捐了门槛。但是她的这些反抗却是在不同程度的维护了造成她悲剧的根源——封建伦理体系。
封建社会用一整套扭曲人性的枷锁奴役着妇女,但可悲的是,她们不但跳不出这些枷锁的束缚,反而还自觉维护强加在自己身心上的枷锁。这就注定了她们所有的挣扎和反抗都是徒劳的,其本质并没有离开男权社会的行为规范。这表明,除了残酷的社会现实之外,她们自身的弱点,如冷漠、麻木、愚昧的国民性更是导致她们悲惨命运的催化剂,同时也成为她们寻求自身解放的严重阻力。对于农村劳动妇女,鲁迅正是从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寻求自我意识的觉醒来探索女性解放道路。
鲁迅不仅对农村女性解放道路进行了探索,同时也对受过现代文明熏陶的新女性的解放道路进行了深刻的思索。《伤逝》中的子君在五四思想的感召下开始觉醒,其觉醒主要表现为对男权文化的反叛,她要冲破几千年来男性统治社会中男人对女性名分、行为的规定,不再恪守“父为子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训及婚姻范式。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子君不顾父亲反对,从父亲家里逃出来,甚至与家人闹翻,大胆地与涓生相爱并同居,而且勇敢面对世俗的嘲讽与议论。子君“我是我自己的”这一认识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婚姻,而是有着更广大范围的所指:是对女性尊严的肯定,对女性争取幸福的权利的维护,对个性的极力张扬。这里的女性“自我”也不单是满足于与男人平起平坐,而是包含着做真正的“人”这一时代要求。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