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到意蕴:空间“留白”与存在性隐喻(2)
因此,这些最能反映现实的“点”和“面”,在鲁迅的笔下被放大乃至细化。中国式看客特有的动作和态度成为鲁迅式冷嘲和反讽的对象。
五、存在:中国式看客
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总结了《呐喊》《彷徨》两大小说情节和结构模式:“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示众》是“看/被看”模式最典型的代表,而《呐喊》《彷徨》中的故事也以此为纲生发开来。祥林嫂的遭遇成了看客借以打发虚无的方式,阿Q也在一群看客的冰冷眼神中无谓赴死。可是,被看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看客呢?
《示众》一开始渲染了燥热和没有生气的夏日,一切都被燥热所压抑,然而愈是压抑,愈是激发起看客对于热闹的向往。
“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这是众多看客的心理写照。每当有热闹出现,他们都像“被反拨过来的皮球”,竭力深入热闹的中心。而当看客圈形成之后,众看客便开始看热闹:
“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终于读起来。”
“胖孩子却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就只见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近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此外也不见得有怎样新奇。”
示众的中心是犯人,然而看客却并不真正关心犯人的情状,看客的专注点在于看,而不在乎看的究竟是什么。看客深入热闹的最好方式便是:找到自己的注意目标,无论这是否是事件的中心。而与此同时,看者又成为了被看者。
“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鲁迅在《〈野草〉英译本·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就题材和主题而言,《复仇》和《示众》有很多共同点。而这两篇也照应了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的一段描写。鲁迅早期对看客心理产生憎恶的深层心理原因就是中国人看中国人被杀头,甚至当一桩盛举来瞻仰,足见其国民性麻木之深,这致使鲁迅产生了在他作品中不断的“看客情结”。
《示众》当中这些被符号化的无名无姓的人物,其实在鲁迅其他小说中都能找到:《药》中的花白胡子、老栓,《阿Q正传》中的王胡、小D,咸亨酒家的掌柜和酒客。他们都是中国式看客最鲜明的代表,都有着同样的“内在精神气质”:看客的麻木。
精神上的高度麻木是看客形成的深层心理机制。麻木一方面源于自我同情心的缺失,另一方面来自内在精神空虚。《示众》的开篇场景,燥热天气笼罩下的是一种巨大空虚,而看客的狂热则出于无聊。《复仇·第一》中记录了“一男一女,持刀对立狂野中,无聊人竟随而往,以为必有事件,慰其无聊,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聊人仍然无聊,至于老死。” 空虚与无聊是看客的精神实质,鲁迅用这样的方式辛辣得嘲讽了所谓的“中国式看客”。
符号化使得示众这一场景超越了特定的时空,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生存状况。因此,看客是鲁迅笔下国人的普遍生存状态,而看客心理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成为了国民性的典型。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够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了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忘却了。”
中国人这样一种生存方式,如同做戏,一方面是自己做戏,另一方面又把别人的行为当做一出戏剧来看。台上台下,看戏与做戏,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喧闹。人与人之间,支离破碎的情感纽带成了简单的二元对立的“看与被看”。存在与虚无,每天在“众目睽睽”中生存,却又不断地成为“众目睽睽”的一员,窥探着他人的生活,也不停地在被窥探。
结语:鲁迅的小说《示众》,通过“留白”的方式,对小说的元素进行重组,细节“聚焦”与情节、场景“虚化”的形式创新,生活的横截面成为折射小说深层内蕴的主体。从形式到意蕴的逐次渐进,《示众》诠释了鲁迅批判国民性,尤其是讽刺看客心理的母题。而深层次有关个人存在的隐喻,不限于特定的时空,也引发了极具现代性意味的思考。
注释:
[1]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第70页
[2]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第72页
[3]同上
[4]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第71页
[5]同上
[6] 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第117页
[7]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第170页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
[2]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郜元宝.鲁迅六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