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同气相求一国事(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7-04 17:1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灿
分享到:

 

  诗有恒裁,思无定位,文人在同种类型的诗中可以传达不同的感情。于右任在《虞山纪游》以及《游尚父湖》中分别传达隐匿于世的闲适、弃笔从戎的豪情壮志。尤其是后一篇长歌当哭,极为典型地反映当时一批文人的感情——为时事忧愤,渴求掷笔投身革命。“江南古寺闲游遍,也算西来一野僧”,“穷羞白发为文士,老羡黄泉作国殇”,矛盾的情感表达是南社诗人群体的重要特征,对隐逸文化的特殊情结始终伴随着这些“同求一国事”的人。

  三、山势雄奇产人杰

  明代的品坤有言:“史在天地,如形之景。人皆思其高曾也,皆愿睹其景。至于文儒之士,其思书契以降之古人,尽若是已矣。”捕捉历代文人下的景致,瞻仰他们的故居,赋诗吟诵是后代文人学者表达思慕之情的方式,如苏曼殊在《东居杂诗十九首》“三生花草梦苏州”一句引用龚自珍凭吊苏州虎丘真娘墓时创作的诗。蒋万里、庞树柏、柳亚子等南社诗人们在咏史诗歌中也通过表达蛰居苏州名人孺慕之情来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为民族兴亡奋斗的意愿。

  苏州名人事迹是南社诗人群体吟咏的重要题材,如言子、张国维、葛贤、虞仲等人。其中南社诗人创作中出现最为频繁的人物是天启年间被魏忠贤杀害的五位义士以及被称为“泽被东南”、“风清江海”的张国维。

  崇祯元年张溥撰写《五人墓碑记》,“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南社诗人们为五人的壮举而痛惋,又为他们的“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精神所折服。高天梅作《五人墓作》:

  来谒五人墓,杜鹃啼苦辛。其声哀可感,令我泪沾巾。

  麟凤游衰世,狼豺居要津。尔曹能殉国,愧煞读书人。

  又蒋万里《五人墓》:

  不欲求仁竟成仁,永垂义烈勒贞珉。纲常自足维千古,游侠宁传此五人。

  聂政已渐为知己,要离合并与为邻。英灵常在山塘路,当日悬知目怒嗔。

  高天梅以古今相对比,同样在家国不幸、民族存亡的时刻,五人当时的壮举与现在读书人的行为形成对比,“苦”“哀”“愧”构成了作者当时的情感基调。蒋万里将五刺客之一的聂政与五人相提并论以表反清革命意志。其他诗人也在诗作中将“五人墓”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如庞树柏在《吴门梁溪纪游杂诗》中:“断碣野烟五人墓,短篷春月半塘桥”。又如沈砺也在《吴中杂咏》中写道:“要离冢外五人冢,犹占吴门侠气多”。

  南社第一次雅集就选择在张国维祠,南社纪念馆也是在苏州山塘街张国维祠修复的基础上建成,侧面反映出张国维对南社文化的影响力。张国维任十府巡抚六年,著有《吴中水利全书》,亲自抓水利建设和民生建设。这个“一骑一舸足矣”的巡抚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大明王朝被彻底推翻后以死殉国。在苏州民间,张国维被赞为“抚绥十郡,大度渊涵,疏通水利,泽被东南。”柳亚子曾著多首诗表达内心对张国维的赞赏与推崇,如《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

  寂寞湖山歌舞尽,无端豪俊又重来。天边鸿雁联群至,篱角芙蓉晚艳开。

  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建安才。登高能赋寻常事,要挽银河注酒杯。

  又《题吴门纪游·和谒张国维祠》:

  头颅昔日悬胡阙,魂魄今犹恋汉州。一水西陵松柏渡,吴山越水怒潮秋。

  此外,庞树柏在《寒日思故乡风景》中“蘼芜坟上听鹃啼”一句悼念风骨嶒峻的柳如是,赞扬她慰劳抗清义军极其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纵观众诗作,虽然南社诗人有出世隐匿之意,但还是为国事而忧心。他们身上有着郑思肖所言的“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舟竞陆沉”那种觉悟和气魄。

  四、愿共贤豪相唱和

  张籍《哭元九少府》诗:“闲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酣饮后唱和成集是文人们集聚的传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柳亚子等人集聚苏州周庄的“迷楼”雅集和西塘“乐国”等地吟咏成诗,借诗酒以宣泄愤懑、壮志未酬的情绪,部分收录在柳亚子的《迷楼集》、《乐国吟》里。这是继辛亥革命失败之后政局动荡、南社人从革命低谷时期的消沉状态到恢复革命信心的九年中创作出的[8],其中蕴含着极为内敛的雄心壮志以及时代飘摇带来的忧国之思。

  “迷楼”并非是当时聚饮地点——岘江酒楼的名字,柳亚子说:“我们尽日沉醉于此,差不多像入了迷楼。从前,隋炀帝的迷楼是迷于色,我们这个迷楼是迷于酒。所迷不同,其为迷一也。” [9]163柳亚子、陈去病、徐弘士等人在“迷楼”聚集多次,举杯交错之际,共得一百四十余首。如柳亚子《题壁》:

  小楼轰饮夜传杯,是我今生第一回。挟策贾生成底事,当垆卓女始奇才。

  杀机已觉龙蛇动,危幕宁烦燕雀猜。青眼高歌二三子,酒肠芒角漫扪来。

  又林之夏《歈次韵和少华,追怀百先,用安如迷楼唱和韵,即寄安如黎里》:

  卯酒腮潮潋滟杯,教人无赖首频回。散花丈室维摩疾,咏絮芳婷道韫才。

  帘押馀声清可恋,镜台小字僻相猜。红丝无恙年华改,肠断春风燕子来。

  又吴虞《题〈迷楼集〉次亚子韵》:

  那有娲皇解补天,佳人绝代隔云烟。生花费尽江郎笔,贳酒应添姹女钱。

  车子清歌尤宛转,摩登闻法亦因缘。多君重续迷楼记,写出红情分外妍。

  这些都是唱和所作,南社诗人看似都沉浸在脂粉红颜中,但恰如陈蕺人所说:“元龙豪气有千秋, 郁塞胸中结垒丘,写恨迷楼题句在,旁人错道是风流。”当时政治形势不明朗,而南社又经宗唐宗宋的内讧后逐渐沉寂。在内外交困下,柳亚子他们表面享受着美景美酒、佳人佳肴,倜傥风流自在身,实则借他人之口来抒发对政局的不满以及为国事焦虑、为民族兴亡而沉郁的心情。柳亚子借用贾生、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典故,林之夏借用佛经维摩散花以及谢道韫的典故,吴虞则是解嘲调侃,以江郎才尽典故,展露南社诗人们怀才不遇的心情。[10]虽有壮志豪情,却“只能敛尽雄心尚未平,愁破漫说酒为兵。”[7]

  柳亚子曾说:“时局是愈弄愈坏,而我的苦痛是愈弄愈深,借酒绕愁。” [11]38他在《重过乐国》诗中写道:“病酒残躯气未平,呼俦重访许飞琼。胡麻一饭能容我,萍絮三生莫问卿。小妹李波工杀贼,平阳贵主亦专城。他年倘建龙骧业,帷幄何辞太瘦生。”引入仙娥许飞琼、仙食胡麻饭将宴饮时的酣畅与热闹展露出来,以李波小妹和平阳公主的典故来激励自我,鼓舞自己在这动荡格局中蓄势待发。这些诗歌创作都是南社诗人真实的声音,同气相求,一心只为国事。

  《毛诗序》中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在系统考察南社诗人吟诵苏州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南社诗人们精神世界极其丰富多彩。千古文人侠客梦,“亦儒亦侠”[3]237的南社精神一直伴随着他们,也赋予他们矛盾的精神世界,因此南社诗人们在忧愤家国不幸之余会有隐逸的想法。

  南社诗人“以文会友,声应气求” [12],而南社的立社宗旨就是“欲凭文字播风潮”(柳亚子)、“鼓动一世风潮”(高旭)的,他们以传统诗文为武器来实现推翻旧朝、建立新国的目标。[13]南社诗人所创作的与苏州有关的诗篇只是南社文学的一部分,却能真切地体现处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南社诗人的文学倾向和政治抱负——同气求一国事,关注国家命运,推崇隐逸文学,拥有反清倾向以及强烈的民族革命思想。他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渴求民族的兴盛,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柳亚子.磨剑室诗词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金红.固本激情精神永恒——南社文学现象启悟[J]. 毕节学院学报,2010:(2)

  [3]栾梅健.民间的文人雅集:南社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4]柳亚子.南社丛刻(第十六集) [M].江苏:江苏广陵出版社影印本,1996.

  [5]罗时进.南社:一段绵延百年的文脉 [J].《现代苏州》,2009:11

  [6]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59

  [7]袁新成.柳亚子(1912——1936)诗歌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3.

  [8]王飚.辛亥革命理想的坚定守望者——柳亚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9]孙之梅.南社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0]孙之梅.柳亚子“迷楼宴集”心态透析 [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11]柳亚子.自传﹒年谱﹒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2]郑逸梅.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3]孙立新.南社苏州诗人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文学院,200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