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译者主体彰显:为翻译文学正名(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18 14:3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何甫权
分享到:

 

  斯坦纳(George Steiner)在《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中阐述了翻译活动的四个步骤: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restitution)。所有的理解及理解的外化表现——翻译,都始于信任,“我在翻译前就认定文本言之有物”;信赖也非一成不变,当觉得文本空洞无物,不值一译时,信赖便会动摇。因此,信赖与否取决于译者的判断和决策,是译者选择的结果。信赖的结果直接催生了“侵入”,译者的暴力在此显露无遗:译者对原文入侵、榨取,然后占为己有。译者掠夺异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并纳入到译语多元系统中来,这就是“吸收”。译者对引进、吸纳的“他者”进行同化,对其安置。 “占用”的狂喜会让译者失去对自己身份的信任,这是危险的信号。译者的主体性再次发挥作用,得到彰显:译者在原文与译文之间调解斡旋,充当惠泽双方的交流桥梁,努力恢复二者平衡,完成翻译活动的第四步——补偿,互惠互利。译者负责任地承担着在原文与译文间进行历时、共时平等交流的任务。这四个步骤无一不是在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着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从文本选择到翻译策略的制定到文本的理解最后直至阐释。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视译者的存在,强调译者对原文的占有和摆布的主导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拓宽了对译者主体的界定,加深了对译者主体的认识,尤其充分认识译者主体的文化身份和作为“双重作者”的责任。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和脚注(prefacing and footnoting)以及劫持(hijacking)对文本进行干预,平衡语言间的差异,在语言竞技场实现主体检验和自我证明。巴斯内特认为,女性主义的翻译就是要突出译者的角色,超越译者的“本分”,以求改造旧有的等级制度,反对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观。[14]翻译不仅不会损害文本的原意,反而会扩充和发展原文本的意义。戈达德(Barbara Godard)说:“女性译者改变过去译者谦卑隐忍、自我隐退的做法,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文本的操控。她积极加入意义的创造活动中。”[15]传统“生殖”性的译者,同样具有“生产”能力。突破传统二元对立藩篱的新时期翻译理论“打破了文本中心论,瓦解了作者的权威,树立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不再是隐身的、顺从的奴仆,而‘翻身闹革命’变成了个性张扬的主人。对于原文,他不再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他既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或者加冕或者颠覆原文。”[16]

  四、结语及展望

  翻译是译者决策的活动,是译者的“二度创作”。译者穿梭于两种文化之间,能够以创新的文学范式丰富本土文学的内容和样式,为翻译文学在本土文学中求得生存空间。这种凸显译者主体性的译者观有助于提升译者的社会文化地位,有助于重新认识翻译文学的本质和地位,进而为翻译文学在本土文学中找到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01).

  [2]陈大亮.谁是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2004(02).

  [3]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3(01).

  [4]葛校琴.译者主体的枷锁[J].外语研究,2002(01).

  [5]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6]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9]Bassnett, Susan & Andre Levefere.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韩子满.解构式的译者主体性探索——读罗宾逊的《谁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01).

  [1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2]Hawkes, 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 Penguin Books,1973.

  [13]Yang Xianyi & C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

  [14]陈德鸿,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15]Godard, Barbara.“Theorizing Feminist Discourse/Translation”,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C].ed, Bassnett, Susan & Andre Levefere. London: Frances Printer, 1990.

  [16]刘军平.从跨学科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四个维度及其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