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的悲剧精神
摘要:人类由于同时受本能和社会性的驱使,必然陷入人生、人性和社会性的悖论困境,并一生处于与自然、自我和社会抗争的关系中,由此构成了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和人生悖论情结理论将为探讨弥尔顿悲剧一生的根源及其体现出的崇高提供绝佳的视角。
关键词:弥尔顿;悲剧精神;人生悖论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116—03
一、悲剧精神和人生悖论
以悲剧为精髓的古希腊文学始终围绕自然、人生、人性、命运的悖论性思考展开。悲剧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恩格斯都曾加入悲剧定义大讨论的阵营中来。虽然无人能断言哪一种定义更为全面,但是可以肯定,“矛盾冲突”“不能实现的欲望”“惊心动魄的事”“伟大人物的死亡”都是悲剧必不可少的要素。
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陷入了无法解脱的悖论境地。自然界孕育了人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人类也不断努力成为自然的主宰者。这意味着人类在谱写征服自然的激昂乐章的同时,也写下了一出命运悲剧。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体验不断丰富,反思能力逐渐增强,在认识自然之外,人类开始反观自身。同时,为了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和价值认同,个人渴望结成群体,由此便产生了人类文明、文化和社会,也产生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三大悖论。这种必然的困境构成了人类的悲剧意识和苦恋意识,也就是人生悖论情结(钟华,1990:16)。
二、弥尔顿的悲剧精神
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而那个风云变幻的特殊时代也赋予了他政治家、神学家、革命斗士等头衔。一跃万仞、一落千丈的人生历程丝毫不比他笔下的文学作品逊色,堪称人生悖论和悲剧精神的浓缩。
(一)人性悖论
人性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词。无论像尼采那样概括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还是弗洛伊德总结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本我、自我和超我,总之人性都是矛盾的结合体。人类作为自然界的高级物种,除了依赖自然外,比起其他生物更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作为最原始的悲剧来源和体现形式,人和环境的冲突似乎没有消解的一天。
在弥尔顿生活的时代,腐朽混乱的政治环境让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忍受或者推翻,弥尔顿等革命人士选择了后者。“自古以来,大多数诗人都是专制主义的顽敌(鲁宾斯坦,1990:132)。”1638~1639年,弥尔顿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旅行。途中得知英国国内发生动乱,于是他改变了主意,“我的同胞在国内正为自由而斗争,我却优哉游哉,旅行国外,岂不太卑鄙了(弥尔顿,1982:260)”。人类和动物一样,具有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区别于动物的是,在求生的同时,人类的进化程度和文明程度决定了这种生灵除了遵循快乐原则之外,还受到现实原则的约束。当时的英国被国教主教的腐朽统治笼罩着,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并不能解决问题。面对现实,改变现实,才能实现快乐。试问谁人不想过宁静幸福的生活?在《论教会政体反对主教统治的理由》里,弥尔顿回忆了早年的快乐生活:“我是多么不愿意中断跟这些同样有希望的研究,不愿意离开可以快乐自信地进行思考的平静惬意隐居生活,去投入争吵和声嘶力竭的辩论的汹涌大海,再也不能在快乐的研究气氛中看到真理的光明面目(鲁宾斯坦,1990:137)。”恰恰出于本能,追求生活,追求快乐,他必须暂时放弃对快乐的渴望,选择极为艰难的一条道路。只是,谁又想到他这一生就此献给了斗争,直至双目失明,直至生命终了。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剧,为了平静安稳必须历经坎坷,有时候不得不为了求生而赴死。
(二)人生悖论
弥尔顿年轻时写过一首优美的十四行诗——《满二十三岁》。诗歌这样开头:时间啊,这窃取青春的巧贼,竟这样迅速地用双翅运走了我的二十三岁,我的逝水年华匆匆地过去,但我的暮春却不曾开花结蕾。人有了生命,就意味着必须面对生命终结的现实。在生命有限和时间无限的对比中,时间焦虑产生了。一边痛感时间飞逝不可逆,生命如流水不复返;一边不得不为自己无所收获感到苦闷。道家返璞归真的教义,凤凰涅槃的故事,死后得永生的学说正迎合了人类对生命循环往复、永恒回归的企盼。逃避死亡者期望修仙成佛而得不朽;正视死亡者或极力学着冷漠对待时间或努力制造人类可以把握时间的假象。最为积极的方式莫过于在有限的生命里认识和把握无限的时间、知识、空间。弥尔顿十分崇拜培根,信奉科学,认同知识就是力量。他曾经在一次演说中说:“要敢于遨游太空而不畏缩,甚至要紧紧跟踪太阳的行程,询问事件本身的记载,算出它永恒推移的速度。一旦世界的知识完成了它自己的周期以后,人的精神将会冲破这个黑暗的牢笼,广泛向外发展,直至它神力的伟大充溢整个世界,甚至遥远的天外。那时候,时间的一切机遇将很快被识破。他将成为一个神人,星球的运行受他的支配和控制,陆地和海洋听他指挥,风和风暴任他驱遣,最后连造化本身也要屈服于它,好像是某种神祇放弃了世界的王位(鲁宾斯坦,1990:127)。” 世世代代,人类与风雨雷电、疾病灾害不断抗争。在科学知识不发达的时代,自然深不可测的力量不得不让人怀疑世界被某种万能的神主宰着。生命必朽仿佛是神灵赋予人类的命运,所以人在抗击自然的同时也是在抗击命运。弥尔顿不是悲观的宿命论者,他一直努力破解时间和空间的奥秘,渴望人类成为宇宙的主宰。
在时间焦虑的驱使下,弥尔顿的一生可以用“忙碌”来概括。他说自己不能忍受一天不上课或不好好学习,12岁起从不曾半夜前睡过觉。他在学校迅速掌握了拉丁语和辩论技巧,然后把精力投入到各类学科的学习中。他在《论教育》中提出学生应该涉猎物理、历史、建筑、工程、航海、气象、生物、哲学、神学、医学、军事等等几乎所有学科。告别学生时代,弥尔顿继续着忙碌的政治生涯(1639~1660)。先后写就关于宗教、改革、教育、离婚的25本小册子,如《论英国的基督教改革运动》《五长老文》《论出版自由》等。1650年,国务会议聘请弥尔顿为拉丁文秘书和外文秘书,负责通信、研究和编写小册子。长期辛勤工作致使他的视力急剧下降,1652年,在半失明的状况下,弥尔顿不顾医生警告,埋首于对反动势力的口诛笔伐中,终于如他所说为了光明的事业奉献双眼。这是多么讽刺的情节,为了光明而战却盲了双眼,再见不得光亮。1659年,享受了4年平静的退休生活,眼见长老派和保皇党渐渐壮大,弥尔顿紧急发表了《论基督教会事业中的民权》和《关于解除教会雇员的最适当的建议》。在王朝即将复辟之际,许多当年的革命派纷纷逃离英国,毁灭造反记录,弥尔顿却发表了《建立自由共和国的简便方法》。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