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弥尔顿的悲剧精神(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18 14:4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谢奇苑
分享到:

 

  弥尔顿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当死亡的威胁临近,他也不得不接受肉身必朽的结局,但精神却可以流芳百世。这是对于人生悖论最后的唯一的消减方式,肉身消失了,也要用另一种方式存在这世间。在弥尔顿的很多作品中都能寻得记录个人经历、描述事业成就、渴望后人赞誉的词句。1660~1671年,诗人完成了《失乐园》《复乐园》和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力士参孙》。3年后与世长辞,结束了悲壮的一生。

  (三)社会性悖论

  为了生存,人不断斗争,但毕竟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就有必要结成群体,人就具有了社会性。随着文明程度进步,人在群体中除了获得更有保障的生存环境,还渴望在集体中显现价值。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追溯到人生的悖论,即人渴望以精神、价值不朽来弱化死亡的阴影。而自我实现却要以超出集体、异于常人为基础,这又可能转而带来孤独感(冯川,2003:15—21)。依赖集体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自我实现要鹤立鸡群,个人价值大小又要由集体来衡量,所以人的社会性悖论便产生了。

  在弥尔顿身上,我们看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与众不同的特质并存。很多历史材料表明,弥尔顿虽然才华卓著,却与同辈名人志士交流甚少。从他年轻时期的演说和辩论中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诸多不满,对同辈学者随大流的事业追求感到不屑。最著名的表现莫过于他针对离婚问题所写的4篇短文,敢于将自己不幸的婚姻公之于众,并提出比起通奸来,思想上缺少共鸣才是离婚主要原因,这些举动和言论简直震惊四座。如果只是刻意与众不同,那样的个性毫无价值可言。所以个体意义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人毕竟是集体动物。旅行归来,弥尔顿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可能永远只是一名教师、诗人。时势造英雄,加入社会问题论战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大门,后来被任命为拉丁文秘书为弥尔顿把才华发挥到极致提供了绝佳舞台。一跃万仞的际遇满足了他自我实现的需要,给予他空前饱满的勇气,强化了他的社会责任感。这给他带来荣耀,也让他遭受更多批评、谩骂。面对当时的温和派、渐进派,他批评他们恐惧、懒惰的虚伪行径;声称即使热情被斥责为轻率、刻薄、暴躁,也要誓死捍卫这种热情;不管别人编造了什么罪名来诋毁,他都把宗教改革看作最崇高的事业。一旦把社会责任作为个人价值的第一准则,个人私利不得不退到阴暗的一角。在半失明状态下写就的《为英国人民声辩》这样说:在放弃视力和放弃职责中,我选择前者。有的人以大恶换小利,而我愿意用自己小小的痛苦换取更多人的巨大好处,这种坚持应得到赞美和尊敬。在《莱西达斯》中,弥尔顿也借机表达:“名望是一种鞭策,清高的人借以蔑视奢华,安于劳碌;而当我们希望获得公正的酬报,想要一鸣惊人、名扬四海时,招来的却是狂怒。”

  弥尔顿要求自己,也要求学生与上帝亲近,美名传千古但是已经不被集体需要的人自然而然会失去个人价值。1652年彻底失明后,弥尔顿仍然为暂时取得胜利的革命和改革工作忧心忡忡,写就十四行诗提醒克伦威尔伟大的事业仍未完成,可是这个举动却为他招来保守派的敌意。因为失明,弥尔顿的社会地位大不如前。他想要任命一名秘书帮助完成日常工作的要求被拒绝,却被指派了另一位并不得心应手、对他毫无敬意的助理,甚至连官邸也被迫交给了另一个位高权重的年轻官员。对于一个曾经把自己定位为一座为赞扬不尽、伟大卓绝的成就树立起的纪念碑的人,这些怠慢轻蔑的行为一定刺痛了他的心。1655年,很不情愿地,弥尔顿辞掉了秘书工作,靠微薄的养老金度日。写给学生斯金纳的十四行诗为他的悲剧人生做出最好的注解:“我并不埋怨神的安排或旨意,我仍然充满了热情与信心。我还能勇往直前,忍受着一切。你要问什么在支撑我,朋友,是一种责任感:为保卫自由,这是我的,也是全欧洲的崇高任务(鲁宾斯坦,1990:164)。”

  弥尔顿因超凡的见解、超群的学识成为英国动荡时期的中流砥柱,把最光辉的年华和健康都献给革命。当利益目标不一样时,结成集体的基础便瓦解了。曾经与他并肩的资产阶级在取得胜利后开始惧怕他的煽动性,抛弃了他。王朝复辟后,他东躲西藏,双目失明,贫困潦倒,财产被充公,房屋被烧毁,得不到女儿们的尊敬和关心。弥尔顿成了孤家寡人,只能寄情于力士参孙。

  三、结语

  人类具有一切动物的根本属性,受本能欲望驱使,但区别于并且高于其他物种的特性在于人有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所以除了求生求乐的本能之外,还有实现自我、贡献社会的抽象需求。这决定了人类除了必须承受生命有限、时空无限的悖论处境,也必将陷入理性和感性、个性和社会性的冲突,由此展开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的悲剧关系。虽然悲剧常常和恐惧、可怕、灾难、死亡联系在一起,但是亚里士多德说过悲剧能够借激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亚里士多德,1962:19)。一方面,当读者或观众自己亲身经历的不快体验被模仿,他们找到了释放内心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的发泄口。而对于作者,创作悲剧是最好的保持精神平衡的方式。另一方面,悲剧主角通常代表着正义和进步力量,他们的灾难都与神圣的使命相关联,这让现实生活中虚弱无助的人们振奋和充满希望。如此,悲剧实现了它的社会功能和美学意义。所以作为悲剧主角的弥尔顿和后世的读者都从他悲剧的一生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崇高感。

  [参考文献]

  [1]安妮特·T·鲁宾斯坦著.陈安全等译.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冯川.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约翰·弥尔顿著.何宁译.为英国人民声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钟华.源于“人生悖论情节”的艺术(上)[J].文艺评论,1990(04).

  [6]钟华.源于“人生悖论情节”的艺术(下)[J].文艺评论,1990(0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