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宋词对唐诗的点化(2)
点化唐诗的现象在北宋十分普遍,不是少数人的偶然为之。将唐诗广泛点化在宋词之中,并不仅仅只是少数词作家在做,就算是影响极大又成就极高的词作家也在他们的词中广泛的应用,如苏轼、周邦彦、贺铸等。宋词对唐诗的化用并不仅仅之是一种单纯的文学现象,同样,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正因为宋词对唐诗的点化,使得词人笔下的意象既产生了一种鲜活的新意,同时还会有历史文化的折射;不仅使宋词中的意境有独创性,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积累。黄庭坚的《水调歌头·游览》一词中的“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一句点化的是杜牧诗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但是在杜牧的诗中“白云深处”所表现的诗人隐逸的兴致,黄庭坚在词中则在这之上增添了一种奔逸的豪兴,同时还兼有“云”这个意象,所包涵的高洁绝俗的意蕴。
辛弃疾作为南宋词人的代表,其在词史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总是在自己的词中随意点化唐人的诗句,而且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陈廷悼称:“辛稼轩词,运用唐人诗句,如淮阴将兵,不可数限,可谓神勇。”(《白雨斋词话》卷七)其中,“神勇”一词表现在他通过点化唐诗而将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和沉郁执着的心态,作了多面的表达。辛弃疾词《鹤鸽天·送人》中的“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一句,分别点化杜甫诗《梦李白》中的“江湖多风波,舟揖恐失坠”,他的诗中指的是自然风波,以及白居易诗《太行路》中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的诗中指的是社会的风波,而在辛弃疾的词中即将杜诗的浅近化为了含蓄,又化将白诗的直露化为了深沉,这可以说是兼用生新;在他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一词中,连续化用了李白《秋浦歌》、《敬亭独坐》和《把酒间月》三诗中的意蕴,通过化用,来表达他那从忧到喜、又由喜到狂的复杂的心态,可是说是连用生新;他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鹤鸽”,直接涵蕴了白居易的诗《山鹤鸽》中“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这一句的诗意,可以说是深用生新。我们可以从辛弃疾的词对唐诗的化用中,发现词发展到辛弃疾,对唐诗的化用已不再像北宋词人那样只为了表现词人个人的感受,而是更多的融入深广的时代忧患之感。辛弃疾通过自己的词来点化唐诗,实质上就是用宋词来观照唐诗的品格,通过对唐诗的运用来丰富宋词的创意,从而来提高词的内在精神,对唐诗的点化,不仅可以使词委婉怡人,同时也使词可以豪壮感人,这是诗境和词境的整合。
宋人对唐人诗意的化用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借用,如秦观的《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中有两句为“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这两句直接化用了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当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意境。陆游的《双头莲》(风卷征尘)词中的“目断日平芜,望烟浓树远,微茫如荠”,这一句化用的是孟浩然的《秋登兰山》一诗中的“天边树若荠”。
二是反用,苏轼的词《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中“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有思”的杨花,在韩愈的诗《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中的杨花原是“无才思”的。他的《南乡子》(霜降水痕收)中“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的“也愁”的蝴蝶,在郑谷的《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愁,晓庭还绕折空枝”,却是“不愁”,都是反过来运用的。
三是更深一层,白居易的《自咏》中“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融化为苏轼的《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中的“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但在意义上却比原诗更深一层。杜牧诗《叹花》中的“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荫子满枝”,融化为他的词作《南歌子》(紫陌春去)中的“绿荫青子莫相催,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在杜诗里没有责备的“绿荫青子”,在苏词中却受到了责备,同时意义也更为深入。苏轼的词作中点化唐诗的手法有许多,而且都运用的十分得当,“东坡最善用事,既切而易读,又切当。”(宋佚名《漫叟诗话》)用来专指苏词采融唐诗最为适当。
三、宋人点化唐诗的原因及意义
宋人点化唐诗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蕴含怎样的文学和文化内涵,又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为什么诗中移用点化很少而词中却相当普遍?笔者认为这正是唐宋人对填词的态度造成的,作诗必须要求原创性,宁可“集句”也决不可“移用”。因为“集句”本不属于创作,而填词则可以游戏为之,搬用前人成句也好,“集句”也好,“移用”也好,怎么写都行。宋人点化唐诗主要是出于对唐诗的仰慕和欣赏,移用的过程,也就是欣赏的过程。作者通过对名作临摹改编获得与原创者思想感情的共鸣,或因前人创作先获我心,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化用唐诗,对于词的发展十分重要。从词的创作来看,不仅打破了诗和词之间所固有界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原来娇媚的词增加一丝了豪放之气,丰富了词的风格。在词的表达之上,比以往通俗、婉媚的词更显得含蓄而又蕴藉。从审美方面来分析,化用唐诗促进了词的尊体意识的确立,同时还引发了关于词的“本色”与“当行”的讨论,这些都为之后词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宋人在词中融入唐人的诗句,不仅使诗词能够相互影响,同时也为词达到与医学论文诗比肩而立的地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宋词点化唐诗,促进了不同文体的融合与发展,给婉约柔媚的词带来了典雅之气,也提高了词的品位,同时也相应改变了词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苏轼.苏轼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晏殊.晏几道.二晏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3]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4]陈延焯.白雨斋词话[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