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中皮影的双重文化意象
摘 要:皮影是贯穿电影《活着》中的一条主线,具有双重文化意象。从悲情叙事角度来看,皮影具有“人如玩偶”的文化意象,突出表现在20世纪40年代声色赌场中的任人摆布、50年代颠沛战事中的命若浮萍和60年代的皮影之殁。但是,在悲情叙事的背后,电影《活着》潜藏着乐观叙事。从乐观叙事的角度来看,皮影成为生存的工具、生活的希望和美好社会的期冀,具有“生的希望”的文化意象。皮影的“人如玩偶”的悲情文化意象和“生的希望”的乐观的文化意象,恰是《活着》所揭示的“冰冷的死亡”和“温情的活着”主旨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皮影 《活着》 文化意象 张艺谋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已有研究指出《活着》的电影版与小说版存在诸多差异,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在于电影中植入了大量的文化意象。张艺谋惯常使用文化意象,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灰色的高墙和高高挂着的红灯笼:高墙代表着束缚,红灯笼则代表着欲望;《红高粱》中的高粱地,代表人类原始的生命力;《菊豆》中悬挂在杨家染坊里面的黄红布幔:黄色代表着淫欲,红色则代表着血腥。在电影《活着》中,张艺谋没有采用这样色彩鲜明的物件,但是却常常使用皮影。他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马尔科姆采访时说过:“我喜欢这部电影中的皮偶(皮影),希望它能更多地出现在这部电影的场景中。”那么,在电影《活着》中,皮影到底代表什么文化意象呢?本文将以电影《活着》中的皮影作为分析对象,研究皮影所代表的双重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并带有丰富的意义”。有些是惯常使用的文化意象,只要一提到它,人们彼此之间就会心领神会,如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玫瑰花、桃花常代表爱情,而猫头鹰则是一种代表厄运的文化意象。另外一些文化意象则不那么常见,而是经由导演通过影视作品传递出来,如王家卫电影中的瀑布和灯塔常代表“一个人的孤独”,树洞代表“遗忘和铭刻”,电话亭代表“人类错位的沟通”。张艺谋《活着》中的皮影属于后者。有学者分析了电影《活着》中不同年代皮影的意义,分别为社会学意义、心理学意义和意识形态意义。但是,它仅讨论了皮影代表的意义,而没有上升为文化意象。另外有学者分析了皮影具有“玩偶”的含义,但是,它忽略了文化意象的另外一个面向。电影《活着》中的皮影到底具有怎样的双重文化意象呢?
我们认为在电影《活着》中,皮影是悲情文化意象和乐观的文化意象的交织。从悲情的角度来看,皮影所要反映的核心意象是与死亡相伴而生的“人如玩偶”,即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渺小与无助,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如同皮影戏中的皮偶,一笑一皆由人摆布。这和余华《活着》的小说的主题非常接近。作为一部名为《活着》的文学作品,我们却处处可见死亡的影子。但是,电影《活着》却试图改变这种阴冷、凄切的死亡背景,让观众看到活着的温情。因此,反映在皮影的文化意象中,我们也能从乐观主义的角度看到皮影具有“生的希望”的文化意象。但是,在悲情意象和乐观意象这两种意象下,任凭皮影多么欢快和美艳,悲情意象仍然是主线。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分析皮影的悲情意象与乐观意象。
一、皮影的悲情意象:人如玩偶
从悲情的角度来看,皮影反映的文化意象是“人如玩偶”,即大时代下个人的渺小和无助,这和同名小说《活着》的主旨非常接近。在《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和《死亡叙述》等作品中,余华用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传递着死亡的气息,对人性进行无情的鞭挞,小说《活着》同样如此。但是,张艺谋改编的同名电影《活着》则充满了更多的欢笑。这固然可以增加影片的大众传播力,但是,这样的改编会在一定意义上简化小说《活着》所要揭示的对“活着”的深刻含义。好在张艺谋在迎合大众口味的同时,通过皮影把小说《活着》中对“冰冷的死亡”的深刻解读展示出来。这就是从悲情的角度来看待皮影的文化意象。我们可以通过解读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三个时间段皮影出现的场所和内容,分析皮影的悲情文化意象。
第一,40年代的皮影意象:声色赌场中的任人摆布。
在40年代,皮影出现的场所是赌场,少爷福贵在赌博之余,偶尔会拿过戏班子的皮影,唱上两句:
望老天,多许一更,
奴和潘郎宵宿久。
宵宿久,象牙床上任你游。
少爷身份的福贵,皮影演唱的是“象牙床上任逍遥”这样轻浮的话题。当家珍来赌场找福贵,福贵一副“大男人”的姿态,不理会家珍;家珍无奈而失望地回娘家。此时皮影声声渐哀。最后福贵把房产输给龙二,皮影中的鼓点渐响,福贵大声高呼“没有啦,没有啦”,家产全无。在这一时期,我们通过皮影可以看到,作为少爷的福贵,以为自己能够主导自己的人生、婚姻和家业。但是,我们无奈地看到,福贵一夜之间从浪荡少爷变成失去家产、家徒四壁的穷光蛋。这正如同皮影一样,此时唱的是声色欢愉,下一刻就变成泣不成声,皮影不过是个玩偶,无法决定舞台的剧情。
第二,50年代的皮影意象:颠沛战事中的命若浮萍。
在50年代,福贵和戏班正在唱皮影戏时,一把尖刀划破皮影的幕布,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此时皮影被无声地压在漆黑的皮影箱内。在这一阶段,皮影的悲情文化意象是个人不能主导自己的生命,在颠沛流离的战争时代中,福贵的命系在裤腰带上,命若浮萍,随时可以被阎王取去。这恰如皮影展现的意象,任人摆布,不能自已。和上一阶段相比,从不能主导自己的生活到不能主导自己的生命,皮影任人摆布的悲情意象加剧。
第三,60年代的皮影之殁。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