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第七天》的时间叙事策略及其艺术意味(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26 11:2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黄莉
分享到:

 

  此外,余华还通过信使传话的方式来回顾已经发生的事件。对于已经进入“死无葬身之地”的死者而言,他们只知道自己死亡之前在阳世时的记忆,死去的一刹那,是记忆失去的临界点,而死后阳世的一切,他们无法知道,需要后死去的人告诉他们。因此,后来死亡的死者充当了传达现实发展的信使。由于“后来者”了解现实世界中某些事件的最新进程,当他们与“先来者”相遇时,自然会呈现出对生前往事的追忆回顾。当杨飞碰到两个席地而坐的下棋者时,其中一个会询问杨飞:“你知道我们的故事吗?”[3]在他看来,杨飞这样的年龄应该从各种媒介上了解了他们的故事,因而能认出他们。事实确实如此。当鼠妹说到十多年前那个有名的警察故事时,杨飞马上能够回想起那个现实事件。相对于鼠妹来说,肖庆算是一个“后来者”,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一个声音告诉他,“后面过来的人会告诉你的。”[4]恰好是杨飞还原了他在公交车站遭车祸而死的真相。而肖庆的到来也为鼠妹带来了她的男朋友伍超在现实世界里的消息。原来,鼠妹死后,伍超伤心欲绝,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为她买一块墓地,为此他还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正如几何学家构想两点之间某段空间的无限性一样,作者别具匠心地在“先来者”与“后来者”之间的交流缝隙中作了充满悬念的情节设置,扩大了故事的容量,也无限延长了叙事时间。

  时间的巧妙运用不仅使余华将死后世界与生前世界的各个片段任意转换交迭,把许多零碎孤立的记忆和印象交织在一起,而且使文本充满了悬念和张力。现在和过去事件的支离破碎一再延宕了信息的给予,过去事件的混乱无序更使读者一直处在求解的过程中,不停出现的悬念迫使读者迅速往下读,一直读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作者不断地对自己前面所叙述的内容进行补充,将叙述时间往前面推,又往后面延伸。在自由跳跃的时空中,读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阅读的步伐以适应作者思维的跃进。时间在这里变得梦幻虚无,成为作者想象力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追述的时序使《第七天》呈现出由死亡到生前然后到死亡的回旋过程,这使故事时间在向度上具有“过去”的性质,它蕴涵着余华的情感思绪。“正如普希金在一首诗中所写道:青年人总是谈论未来,而老年人则不断地回忆过去。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故事中的时间如果在向度上属于‘过去’,便常会赋予文本一种感伤色彩。”[5]小说以杨飞等亡魂的回忆为结构线,用死者的眼光书写现实世界的种种辛酸与遗憾,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当下现实的愤懑与感伤。

  三、重复的叙述频率

  频率是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叙述的次数。作家通过不同的叙述频率形成不同的阅读效果,使不断发展、流逝的生活事件中的某些东西有节奏地重复出现,从而揭示出一种恒定的意义或产生某种象征意蕴。余华就对重复这种叙事手段情有独钟。他自己曾说:“我明白了叙述的丰富在走向极致以后其实无比单纯,就像这首伟大的受难曲,将近三个小时的长度,却只有一两首歌曲的旋律,宁静、辉煌、痛苦和欢乐重复着这几行单纯的旋律,仿佛只用了一个短篇小说的结构和篇幅表达了文学中最绵延不绝的主题。”[6]余华巧妙地把对音乐旋律的理解转移到小说叙事策略的运用上。在他看来,单纯的重复能达到丰富的极致,它不仅是一种叙述技巧,而且能增加故事的厚重感与诗意。《第七天》中的重复是对当下现实的焦虑和无奈的重复,它们被时间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伟大的故事。

  在《第七天》里,贯穿小说始终的是“寻找”这一行动。杨飞死后第一天便踏上了漫漫的寻找之途。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里,杨飞的亡灵通过对自己记忆的寻找,逐步还原出自己在人世间温馨而苦涩的婚姻史,以及艰辛而温暖的成长史。通过婚姻与成长的复述,杨飞终于打开了自己的全部记忆,完成了他对自身历史的寻找与再现。从第四天开始,小说转入阴间的世界,这依然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在鼠妹的带领下,杨飞终于抵达了“死无葬身之地”。在那里,亡灵们都熟知各自生前的遭遇,同时又以向导般的姿态,为后来者提供一切帮助。这意味着杨飞寻找养父的亡灵将成为可能。这种寻找过程的延展,为其他亡灵呈现自己的生前故事提供了大量机遇。在第五天和第六天里,杨飞在寻找养父亡灵的过程中,几乎变成了一个倾听者,一个诸多真相的记录者。在那里,遭遇商场火灾的三十八个亡灵,终于道出了死无墓地的原因,那是他们的家人被封口费锁住真相的结果;郑小敏的父母道出了被强拆掩埋的事实;背负杀妻冤案而死的亡灵也道出了刑讯逼供的情景;李月珍带着二十七个被视为医疗垃圾的婴儿,讲述了官员偷梁换柱的经过,同时她还道出了杨飞养父亡灵的去向,等等。由于李月珍的亡灵提供了准确信息,杨飞终于知道了养父的去向。到了第七天,在完成了鼠妹神圣的净身之后,杨飞和一群亡灵簇拥着鼠妹来到了殡仪馆,将她送上了安息之地,而杨飞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养父。就这样,《第七天》以创世神话的思维,从阴间到阳界,完成了一次旷世般的寻找之旅。在这种漫长而艰辛的寻找中,我们跟随着杨飞的步履,一次次穿越生与死的鸿沟,穿越过去与现在的界限,审视死的悲凉,体悟生的苦痛。

  除了处理故事的中心线索一次次地重复之外,小说中还有细节的重复,较具代表性的是对“浓雾”的描写。我们经常读到,“我出门时浓雾锁住了这个城市的容貌,这个城市失去了白昼和黑夜,失去了早晨和晚上。”[7]“我重新置身于弥漫的浓雾和飘扬的雪花里,可是不知道去哪里。”[8]在这里,浓雾既为故事中的特定环境营造了灵异阴森的氛围,也巧妙地与多起事件的背景形成了联系:浓雾是强拆时挥起的尘土,是爆炸后飞扬的灰烬,是鼠道里暗无天日的间隙中折射出的微弱光影。此外,比较典型的还有关于“死无葬身之地”的描绘。杨飞的亡灵进入原野尽头的“死无葬身之地”以后,“伊甸园”般的情景便频频出现:河水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心脏模样的树叶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这种虚拟的空间既具有亲切的质感,又弥漫出迷离茫然的诗意。但这终究只是人为想象的幻梦,幻境迷人的光环相反会加剧了现实体验的绝望。这些细节的重复不但没有累赘繁琐的感觉,反而用单纯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效果。

  重复可以被认为是时间、物质运动的某些象征。余华在此运用一种极为简单的方法,改变了叙事常用的逻辑和思维,突破了小说的叙事常规,最大限度地将“重复”这种表现力在叙述中得到发挥,同时增添了作品诗一般的魅力。

  四、结语

  余华从自身出发,感受时代、感受时间,并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将感受到的时间观念诉诸笔端,形成适合自身的、独特的时间处理方式。时间在他的小说里,不仅决定着叙事自身的结构,而且决定着人物的命运轨迹,也决定着作者对人的生存情境的独特感悟与传达。余华用“亡灵时空”撑开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也激发出了他对时间的凌虚的想象灵感,而这种特别的时间叙事,最终目的还是指向当下现实,成功地实现了把形式纳入意义的审美意图。

  注释:

  [1]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世界文学》,1979年第1期。

  [2][3][4][7][8]余华:《第七天》,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第127页、第182页、第3页、第16页。

  [5]徐岱:《小说叙事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81页。

  [6]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第7至8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