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苏珊·朗格的生命形式论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27 14:0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伟芳 吴京坡
分享到:

 

  摘 要:苏珊·朗格认为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每一件成功的艺术品都应是一个有机形式,在艺术评论中也常常把艺术作品比作“生命的形式”。苏珊·朗格巧妙的将其老师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与怀特海等人的符号逻辑加以融合,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艺术大厦提出艺术的生命形式说。

  关键词:苏珊·朗格;生命形式;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086-01

  作为美国艺术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女性美学艺术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本身蕴含着生命的意味,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艺术是一种逻辑意义上的生命形式,所谓“生命形式”是指有机体的基本结构模式,是从生命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共同特征,是一种逻辑意义上的生命形式,而生命形式的问题正是艺术的特质问题。

  一、艺术形式是一种生命形式

  柏格森指出,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是指一种创造进化,是一种永不停止的变化,但是生命只有借助于作为载体的生命个体才能完成这一转化。这是柏格森对生命的认识,他认为生命是蛰伏在生命个体中的一种冲动,是连续不断的创造进化过程。他从生命哲学的观点出发,发表了他对艺术的看法,认为艺术也是生命的创造进化,艺术创造过程也就是生命创造进化的过程。卡西尔曾把神话看作是一种生命形式,意在强调神话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感和生命意识。他把神话比作一种思维形式,并认为神话是一种直觉创造形式,最后他把神话归结为一种人类内在的生命形式。英国的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说,“有意味的形式”不仅指对象本身的形式结构,而且突出强调形式结构仅有的表现情感的性质和功能,它是普遍存在于视觉艺术的基本性质。有意味的形式不同于一般美的形式,它追求的是不带功利的纯粹的美;它也不同于再现性形式,因为艺术只有成为这种纯粹的形式才能唤起审美情感,而艺术作品中的再现因素会干扰和破坏审美情感,再现成分的出现会像自然美和生活美一样,会使审美回到尘世,为某种功利性的需要服务。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不是用来传递或再现某些知识,而是用来获取某种意味(情感)的。贝尔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应该以某种纯形式表达一种特殊的不可言传的审美情感。有意味的形式能够提示无意识深层中的情感生活。这些思想家都曾把艺术与人的有机生命联系在一起,朗格在吸取众家理论之所长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生命形式说”

  朗格把有机生命活动的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称为“生命形式”,它是一切有机体具有生命时的形式。在朗格看来,任何一件成功的艺术品看起来都像具有生命一样,而艺术表现的正是一种具有有机整体性、运动性、节奏性和不断成长性的生命形式。艺术是表现生命形式的符号。她认为一个有机体的生命包含同化活动和新陈代谢活动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有机体实际上进行着生长和消亡这两种活动。这两种活动同时进行,当生长超过消亡时,整个有机体呈生长状态;两者平衡时,有机体维持原状态;当消亡超过生长时,有机体呈衰老状态;一旦生长停止,生命就会完结。一个看似恒久的生命形式是一个不断变化中的形式,生活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朗格认为,作为有机体的人,除了这两种基本活动之外,还具有一种能够表现在情感、情绪和其它感觉能力之上的生命活动。她认为,人的情感或感觉能力并不是生命活动的结果,而是组成生命活动的一个方面,是生命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情感就是生命本身。情感本身的生命形式也就是生命形式,情感所生长和消亡的形式,也是生命的成长和消亡过程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形式。她在生命与情感之间划上了等号,认为如果要想使得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比如一件艺术品)激发人们的美感,它就必须以情感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艺术形式不仅表现了情感,而且使自己也具有了生命:一种有机的、生命的样式。既然所有艺术都表现了一种生命的形式,一个艺术品的结构形式也就是生命形式的投射,生命形式也艺术形式具有一种同构性,在逻辑形式上具有一致性。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包含了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