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人间词话》“隔”与“不隔”的探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8-27 14:1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嫒
分享到:

 

  内容摘要:王国维“隔”与“不隔”的概念,出自《人间词话》第三六、三九、四十、四一则。由于这一组概念从理论阐释到批评实践都带有作者浓重的感悟倾向,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导致了对“隔”与“不隔”理解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人们认识王国维词学理论的难点之一。本文从词源学及美学意蕴生成的角度探求其理论内核。

  关键词:人间词话 隔 不隔

  一,词源学考证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境界说”中一组对立而并存的审美概念,在《人间词话》刊出稿中,“隔”与“不隔”就出现了九次之多。王国维虽以之作为评词的术语,然并未给出明确清晰的界定。要了解这对概念,先要探源其本义。

  “不隔”是一个复合词语,它是由否定动词“不”和形容词“隔”所组成。要知“不隔”之义,必先知何为“隔”。经笔者查证,甲骨卜辞、钟鼎文中并无“隔”字,“五经”中亦无“隔”字,《沦语》《孟子》《老子》《庄子》也未出现“隔”字。仅在《苟子》中出现了“坚白同界之分,隔也”之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隔,障也。形声,从阜,鬲(ge)声。”: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释“障”:“障畛皆有界限之义,界限所以隔别也”。可见,“障”和“隔”皆有“分界”之意。《说文解字》又释“阜”:“阜,大陆山无石者”,即指无石的土山。清代康殷《文字源流浅说》分析“阜”,“代表山崖、石壁、高阜之形”,多用于“指各种地形,如险、阻、隔、障……”隔,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由此推知,“隔”的最初本义是指能起到分界、阻断作用的类山体的地形。随着语言的演变,才把起到间隔、阻拦、分界的物体都称作“隔”。而由此出发,汉代以后的诗词曲赋中,则引申出更丰富的含义。概略分析,“隔”之义主要有如下几种:

  (1)表“障”之义,如: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柳宗元侄小丘西小石潭记》

  (2)表隔绝、断绝之义,如: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表不相合之义,如:

  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颜之推《颜氏家训》

  (4)表抑制之义,如: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广志》

  (5)作名词用,表“界限”之义,如: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6)表隔断之义,如: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杜牧《阿房宫赋》

  上述所引,是几种关于“隔”之义的用法,知“隔”之义。然后知“不隔”之义。

  我国古代早期典籍中未见“不隔”之说,魏晋时出现“否隔”之说。《曹子建文集·谢鼓吹表》:“臣固文子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然“否隔”并不等同于“不隔”。“否”、“隔”均指的是“闭塞不通”、“隔阂”之义,两者构成了同义复合词。而构成这一复合词的“否”字,则是《周易》中的卦名,有否定、闭塞之义,描述了一种天地、阴阳、君臣、内外不能融通的状态。可见“否隔”与“不隔”所表之义大相径庭;而与“否”相对立的“泰”卦所指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大和之美”,则与王国维的“不隔”之义相通。直到南北朝,“不隔”才作为一个独立词语出现在诗词歌赋中,早期有鲍照《赠故人马子乔诗》,“神物终不隔,千游傥还并。”此处“不隔”之义为相通,没有屏障;“不隔”在唐诗中出现得更为广泛,如李白《古风》十六“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杜甫《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寮三十雏》“昆仑峻恫颠,回首如不隔”。这里的“不隔”还都不是文学理论概念,仅仅是作为独立词语出现于文学作品中。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