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微博文学的文学特征及文化意义(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22 15:4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边梦飞
分享到:

 

  冬至,在公司吃了饺子,但是没有妈妈的味道。

  这仅仅是描述了一个事实:自己过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冬至,但是很多身在异乡的人却可以从中得到共鸣,现象是冬至自己吃饺子,本质是思乡。这种对日常生活的书写抛弃了现代主义时期宏大叙事的原则与“风云际会”的主题,将目光转向后现代的日常生活,就像利奥塔所认为的那样,宏大叙事在后工业时代失去了它的合法性,所以后现代就是“对宏大叙事的不信任”,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琐碎的、微观的、局部的“细小叙事”。

  最后,微博文学是多媒介的众声合唱。微博文学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本图文并茂,音响逼真,动作传神,在时空交错,动静配合的多位立体观感中身临其境,实现了媒体间的表意转换和融合,感性的直观体验得到强化,有效补充了文字信息的表现力,使文字与视听媒介共同组成了诗意的文本,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效果,一边听音乐,一边浏览图片,一边阅读文字就成了人们刷微博时的常态。在多媒介技术光环下创生的微博文学,正经历着文学与图像的精彩博弈,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使文学走向蜕变与涅槃。它不断地更新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表现方法和审美向度,使得文学在图文共存,多媒介互融中越来越趋向综合艺术。

  二、微博文学的文化意义

  首先,微博文学降低了传统文学批评的门槛。传统的文学批评专业性较强,对于大众而言具有排他性。微博文学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普通大众能够接触到文学批评,使文学批评大众化;微博使得文学批评的圈子不断扩大,使文学批评社会化、多元化。同时,微博文学对传统文学批评的影响还表现在读者与作者的和互动上。之前的互动从最早的读者信箱到后来的作家博客,都是单向的,作家不能及时全面地得到作品的反馈;微博文学的应运而生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是树形辐射的关系,作品一经发布,就马上在读者中引起反映,从而引起作者与读者间对作品的直接交流,对于部分作品,还会形成一个脱离文本本身的针对批评的批评,这样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

  其次,微博文学促进“草根”文化兴起与话语权利的民间回归。微博文学的大众化创作使创作的门槛消失,“草根”群体和作家一样可以创作出水平卓越、反响热烈的作品。全民性的参与滋养并发展了“草根”性的微博文学;浓厚的“草根”气息又使得微博文学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更具有群众基础。微博文学为“草根”提供了发声的机会,从而也促进话语权回归到民间。微博文学的无门槛能够让大众以“作者”的身份进入公共话语言说系统,由社会的旁观者变成切实的参与者。微博兴起之后,只要有公共事件发生,微博就借助冷幽默、双关语、暗讽等形式变成人们表达意见、甚至干预政治的领地。例如针对李刚之子事件和李天一事件,人们运用对联这一文学形式在网上调侃

  “上联:恨爹不成刚;下联:怨爸不双江;横批:投胎姓李”。

  在这种狂欢性的氛围中,微博文学加速了具有相同利益诉求的个体迅速地走在一起,最终对实践的走向产生压力,充分展示了民间话语的力量。

  微博文学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它简洁精短的文本形式,迅速便捷的发表方式,成为当今人民对社会生活和思想情绪的个性化表达中最有效的文学样式。纵观文学发展史,每一次新兴文学样式的出现都会经历一些质疑和审视,微博文学亦是如此。尽管微博文学的兴起时间不长,在创作和审美形态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们要正视,在今后的研究中得以更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