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认知诗学视角下李商隐《无题》的概念隐喻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23 14:2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单君
分享到: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认知诗学视角下李商隐的诗歌《无题》的概念隐喻。通过对诗句中所有概念隐喻的的研究得出许多违反人类常规思维的隐喻种类,同时探究了概念隐喻是如何帮助诗人表达自己含蓄、炽烈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读者通过诗句领会到诗人的意图的。

  关键词:认知诗学;概念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

  一.引言

  Peter Stockwell (2002) 认为“认知诗学”是“关于文学的阅读”,就是将“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运用于文学文本分析”,是“对文学的一种思考方式”。蓝纯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和脚本理论分析了部分唐诗宋词,并提出了由初遇-钟情-欢会-分别-相思等5个基本步骤构成的中国古典爱情脚本;封宗信以认知诗学为视角,分析了经典童话《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里的逻辑荒谬和悖论;李金妹、文慧、李宏鹤等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英语诗歌进行了认知解读,验证了该理论对解读英语诗歌文本的可行性。不少学者曾经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过李商隐的诗词,如胡菁娜曾专门讨论过李商隐诗词中的隐喻距离。鲍红(2006),刘羽,杨文地(2011)分析了他诗词中的隐喻,熊国华(1997)还专门总结过李商隐的概念隐喻系统。但这些学者都过分强调隐喻的认知理解机制在李商隐词的理解过程中的作用,有些忽略在阅读理解诗词文本本身所体会到的美感及诗词的主要功能。本文章主要采用Peter Stockwell关于认知诗学的定义,以李商隐的诗歌《无题》为依托文本,细致探讨概念隐喻的体现以及隐喻为阅读诗词带来的美感。

  二.李商隐《无题》的概念隐喻分析

  诗人李商隐以其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忧伤、空灵虚幻的意象,诗人借助这些意象喻指一种隐晦、含蓄的心灵世界,这就是隐喻的过程。其中有取材于自然景象、日常生活的现实性事物,也有取材于神话传说、佛道故事中的人物。诗人运用这些现实和非现实的人与物创造隐喻时,手法十分灵活,有通篇写实的,有整章虚写的,也有将实物与虚事相糅合乃至融合无间的(鲍红,2006)。这就使得李商隐诗中的隐喻形式多样,摇曳多姿,具有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特殊艺术效果。下面我们以李商隐的一首无题为例,分析此诗认知诗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