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性观的阐释(2)
2.历史、文本的解读阐释
虽然“了解之同情”是陈寅恪先生针对哲学的治学思想而言的,但其并不局限于哲学研究。同样适用于语义文本解读。如果需要了解到孔子这句话的原意,必须设身处地站在孔子的那个时代的基础之上,从孔子的一贯的思想观念、生活经历出发去理解。
孔子生活在宗法周密的春秋时代,宗子家长制决定了男尊女卑、长幼有别的不变法则,就社会地位而言,女子永远居于男子之下。春秋时期处于奴隶社会时期,这一时间的主要生产是狩猎和耕种,女性由于生理因素原因并不能为家庭的经济来源做出有大的贡献,就经济地位而言也不如男性。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表明女子在家庭中永远只能是男性的附属物。在这种现实社会的氛围中,天长日久的耳濡目染,他自然无法走出历史时代的局限,促使了歧视女性这样文化心理的形成,从而发出“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喟叹。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然而孔子的“仁”仍然是有对象性的。这种仁爱是有等差性的仁爱,而非无差别的仁爱。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他一生以“克己复礼”恢复周时的“礼乐”制度为己任。在他的思想中“礼”与“仁”并非二体,而是合二为一的,“仁”以“礼”为前提,在合“礼”的前提下“仁爱”。在周礼中,女子是附庸于男子的,并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因而孔子的“仁”与“礼”就具有性别差异了。
《论语》中有“子见南子”这一则。“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据史书记载风华绝代,貌可倾国,然而,却行为不检点,声名狼藉。孔子见南子,引发了弟子子路的不满,为表清白,竟对天起誓。这一事件,不能不说给孔子埋下了对女性的差感。
按照“了解之同情”从孔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孔子的核心思想观念、以及孔子与女性相处的事件来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确实代表了孔子对女性的歧视。而“女性歧视说”从学术上来看应该为其本义。
(二)从主观出发的现实的、自我表达的阐释
从探寻本义出发,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为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对女性的歧视。
然而,从现实的自我表达出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忽视性歧视。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孔子的认知上,社会首先可以划分为两个群体:男人、女人。然而在男人那个群体下又可根据道德品行标准将其分为“君子、小人”。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孔子世界观中的人有三类“君子、小人、女人”。君子向来是他所尊崇的人群,是理想的人群,自然地位比“小人”和“女子”地位高。君子的地位提高了的话,自然就不和小人和女子在同一个层面了,然后女子理所当然的合小人归为一类。这样看来,小人和女子同论并没有什么道德评判的意味。但这仍然是一种歧视,这种歧视,并非道德的歧视,人品的污蔑,只是忽视性的歧视。孔子将男人划分为君子、小人,对君子推崇备至,却没有对女人进行进一步划分,关键是女子没有地位,用道德标准划分女子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本就是一种歧视“忽视性的歧视”。所以,后人也不应该直接将小人和女子同论,更不能以这句话来侮辱女性。
结语:本文不仅仅是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性观阐释。更为重要的是对两种诠释方式的运用,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这两种诠释的方法对于文学文本研究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历史的、文本的”的解读,是对历史的探寻,“现实的、自我表达的”是对历史当下的重构。从宏观角度来看,“现实、当下的”对后人而言又是历史的,正是这样的探讨、循环使得文化不断传承、发展,为我国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我们现代学者,当借鉴历史的解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又不能囿于成见,既有从“了解之同情”出发进行历史的、文本性的阐述;又有从主观出发的“现实的、自我阐述”。这样才能使我国文学发展蔚为大观。
参考文献:
[1]张晨.从<论语>看孔子的女性观.学理论,2012年第30期.
[2]吴信英.孔子“难养说”的诠释学意义.陕西师大学报,2013年01期.
[3]张春丽.孔子的女性观辨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周远成.孔子女性观的考辩.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