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聊斋志异》中的身体观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04 16:0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林诗杏
分享到:

 

  摘 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身体的塑造,既不同于道家所追求的赤子之身,也不同于儒家所强调的践形成圣。他借“谬悠之说,荒唐之言”,对身体进行问题化的书写,同时又赋予被问题化的身体被拯救的可能,将它们纳入民间信仰与道德实践的体系之中。本文通过分析《聊斋志异》的身体叙事,探寻身体被问题化的表征与其原因,并试图分析其中自然人性论与道德严格主义的交汇与冲突。

  关键词:身体观;问题化;自然人性论;道德严格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7-0001-02

  蒲松龄在《画壁》中借老僧之口感慨:“幻由人生,贫道何能解”,身体的堕落沉迷多是源自心的不受约束,于是“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界”。他又在《莲香》故事之末以异史氏之笔写道:“天下所难得者,非人身哉?奈何具此身者,往往而置之,遂至然而生不如狐,泯然而死不如鬼。”蒲松龄此语颇有承袭自老庄的贵身姿态,但观《聊斋》通篇,真正在其中被加以笔墨渲染、期待关注的,往往不是健全的、纯粹的身体,而是被“问题化”的身体。“问题化”是《聊斋志异》身体叙事中的一个主要倾向,通过“问题化”的手段,身体便可作为施展道德惩戒的道具,成为重塑身心观念的场所。

  一、身体的问题化

  老子谈贵身,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书第十三章)河上公为其作注,言及有身必有患,“有身则忧其勤劳,念其饥寒,触情纵欲,则遇祸患”。可见身体之患是很难避免的。但蒲松龄并不避讳书写有患之身,甚至主动将身体问题化。在《聊斋志异》中,既有沉迷情欲而堕落萎靡的身体,比如《画皮》、《莲香》,或是《董生》,也有怪诞的躯体病变,比如体内生异物的《耳中人》、《瞳人语》、《酒虫》、《梁彦》等,还有灵魂离开身体而游走于三界,比如《考城隍》、《画壁》、《席方平》、《续黄粱》、《雷曹》等。

  蒲松龄笔下的身体是被觊觎的、易受蛊惑的、易染污秽的①,因为身体总与“死亡、疾病、生产、性交”相关联,但它们同时又有被洁净、被拯救的可能。比如《画皮》中惨死的丈夫因贤妻的忍辱救疗而复生,《瞳人语》中的才子因偷看少妇而遭报应生了眼疾,而后检束言行,“乡中称盛德焉”。由此看来,身体被问题化是为了凸显其受拯救的必要。这已然区别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传统——前者远离情欲,有意避免身体(尤其是男性身体)的问题化,后者以情欲为书写目的,有意夸大身体的基本生理欲望。但在身与心的对立统一中,身体与灵魂的受限并未让《聊斋》中的身体叙事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蒲松龄正是利用了被问题化的身体,以此为载体、为工具,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当然此处的疗救并非专指对社会实务的积极参与,并非为了将它们政治化或单纯地伦理化,对身体的疗救是源于一种对民间道德的寄托。这源于蒲松龄所主张的命定说,是谓“顺逆迟速,各有定数;生克喜恶,皆有常情”。

  这种天人感应般近乎宗教的道德信仰避开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世俗权威,《聊斋》中的空间以此为庇佑,使身心在现实之外有了可供安置的地方。但这个地方并不是所谓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因果相应、福善祸淫,相对公平的“人世”。有身即有“患”,身处人世即难免为外物所累,即庄子所言之“物累”②。“物累”是身体被问题化的原因之一。《聊斋》中的“物累”极具象征意味,它们大多源于求而不得所生的执念,或是求而无厌所导致的贪迷,这些“物累”在故事里被加诸于身体不同的部位表现出来,比如《瞳人语》中的偷窥之眼,《酒虫》中的贪饮之腹,以及被狐鬼迷了心窍的淫乱之身。这些病态的幻象最终化为可感的符号,将人心中不可名状的过度的欲求,借着疾病症状的外壳标志出来。

  但蒲松龄对身体之“物累”的处理办法,却未达到庄子“忘身”的境界,或者说,他有意回避了这种方式。蒲松龄在创作上远绍庄列,深受其益,以为庄子“其文汪洋恣肆,诚足沾溉后学”,他雅爱搜神,喜人谈鬼,深谙“不作庄语”之妙,但他仍有自己的执着与不可解脱之处。庄子之“忘身”,强调由有限的身体到无限的身体的转变,要通过摆脱物累以实现“爱身”。不同的是,《聊斋》中的故事是通过“物累”、通过“情”来展开的,且都以一定的形式反映在人的身体上。蒲松龄没有选择忘却形体、做个不为情为欲所扰者,而是对出问题的身体进行疗救。如同他笔下活的离魂终究会回归身体,死的离魂终究会步上归宿,《聊斋》中的魂魄与肉体,身与心,虽是二分,但心之所动,终会返诸于身,被问题化的身体终会得到拯救。

  二、身体问题化的原因

  《聊斋》里身体的问题化体现在,人类的身体常处于被动与消极的状态,不是被鬼狐所扰,便是疾病缠身。有内外两种因素会带来如此影响,一是人所置身的特殊时空,二是内心状态的转变。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