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解读张爱玲孤独悲剧式风格的形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09 19:2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黄书娴
分享到:

 

  摘 要:张爱玲是上世纪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有着浓浓的孤独感,呈现一种孤独悲剧式的风格。本文从其个体经历、所处社会环境、作品特点,运用综合分析、文献研究、归纳梳理的方法,全面解析张爱玲孤独苍凉式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孤独;张爱玲;个体经历;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158-02

  张爱铃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初入文坛便红极一时,50年代她出走香港并移居美国。60年代张爱玲在台湾与海外声誉鹊起,80年代,她再次成为文学界评论热点。在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是很独特的一位,其人其文都逃脱不了孤独的情怀,这是张爱玲文学艺术上的特色,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张爱玲作品孤独悲剧式风格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

  1.冷漠自私的家庭是她文学作品苍凉孤独风格的缘起

  张爱玲出生在没落的遗老遗少家庭,父母之间长期感情不和,最终离异。其父亲是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作赋。早先他对张爱玲还是喜欢的,也有几分得意于女儿少时就显露出的才华,寂寞的时候他也同女儿谈谈。但他有一切遗少的恶习,赌博、嫖妓、吸毒、养姨太太,对子女缺少责任心,脾气暴躁。母后的到来,张爱玲与父亲的关系愈发恶化。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她向父亲提出希望出国留学,这引起了父亲和后母的不快。后来又因为她私自去母亲家里住了两个礼拜而与后母发生争执,被父亲毒打并软禁了半年。软禁期间她患了严重的痢疾,可父亲不闻不问,不请医生也不给用药,使得年少的张爱玲差点死去,这深深恶化了她与父亲的关系。

  张爱玲于是离开了父亲,来到了母亲的家。但母亲是位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女性,她要求女儿做一个淑女。这与张爱玲自身情况相去甚远,母亲的“淑女式教育”宣告失败。而“钱”的问题又使她们的关系进一步便淡。母亲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她一直在衡量自己对女儿的付出到底值不值。“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于是母亲的家也不再温馨了。张爱玲在破裂的家庭中走完童年,父亲的绝情,母亲的冷淡、自私,使她变得敏感、压抑、内向,再加上青春期的推波助澜,她渐渐走向自卑与自我封闭。

  假如说在父亲的家张爱玲是因“不抱希望”而产生孤独感,那么在母亲那里则变成了“希望破灭”后的无依无靠。父母对她的伤害激起了张爱玲了对他们的敌对之情,然而现实中又必须压抑这种感情。这种压抑使得敌意无法发泄,就进入潜意识中。在《我看苏青》一文中,张爱玲讲了她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在雨夜之中孤身一人,无处可依。人生活在一个“熟悉”的“陌生”世界里,看不到周围的人,也找不到自己,像一朵灿烂的罂粟花,寂寞地开放着。

  2.失败的婚姻更加重其作品的孤独感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婚姻使她深深地感到人始终是孤独的个体,人世间的哪一种感情都是千疮百孔的。张爱玲不顾一切地爱着胡兰成,而胡兰成的爱却带着太多的杂质,他在很大程度上是爱上了张爱玲的“官人的贵气”。张爱玲的家族余威正好满足了他的心理欲望,张爱玲的“贵族气”能为他卑微的身世增添一些“富贵”色彩,等到欲望得到满足之后,他的本性很快就暴露无疑。与张爱玲结婚不久,他就开始朝三暮四,并与别的女子结婚。张爱玲原本以为她能抓得住胡兰成的心,让他不再“挟妓游玩”,然而她彻底失败了。爱情的不幸遭遇,对张爱玲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体现在她的爱情题材作品中的悲剧式孤独的基调。

  (二)社会原因

  一个人作品风格的形成,不仅仅与她的个人经历相关,更与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有关。张爱玲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也影响了她的创作风格,加重了作品的孤独色彩。

  1.动荡的社会使她产生朝不保夕的孤独感,使得她厌世怨世

  张爱玲作品孤独的风格与她所处的时代有关。上世纪20、30年代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张爱玲在香港读书时,战争爆发了,她见证了香港被围困和侵占的全过程,这样的经历使得她深刻体味到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她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什么都是模糊,瑟缩,靠不住。回不了家,等回去了,家也许已经不存在了。房子可以毁掉,钱转眼可以成废纸,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无牵无挂的空虚与绝望。”她的感受是一种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她在战争里看到了生命逝去,人生无常,这一经历使得她更为孤寂。在战争之前,张爱玲已经拥有一个相当完整的经验世界,拥有了成熟的人生观,而战争为她补上了最后的也是重要的一笔。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