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悲剧精神差异评析
摘 要: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和生命。中西古典悲剧精神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西方古典悲剧精神侧重形式上的反思,中国古典悲剧精神重在形而下的反思;西方古典悲剧精神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人性的伸张,中国古典悲剧精神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伦理诉求;崇高美为西方古典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中和之美为中国古典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悲剧;悲剧精神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160-03
悲剧是把美的、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是痛苦和辛酸的艺术。悲剧又不是单纯展示价值的破碎,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悲剧人物如何与不幸的命运进行抗争,呈现出人在逆境面前的不屈意志和精神,而正是这种意志和精神体现了人的崇高价值和精神力量,体现了人的尊严和高贵。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这种反抗反映了人类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本能,体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悲剧精神其实是一种拼搏精神和牺牲精神,就是悲剧人物为了实现某种理想的价值目标而与命运进行顽强斗争、勇于牺牲的精神。一个民族是否在文化上体现一种成熟,与这一民族是否有着深刻而理性的悲剧精神密切相关。审视中西方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西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差异,从而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一、反思视角:形而上与形而下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悲剧无疑是人类对自身实践中所遭遇到的困境、灾难的一种审美反思,它既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更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价值的执着追求。因各个民族在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上存在较大差异,中西方古典悲剧所呈现的那种反思视角是大不相同的。西方古典悲剧,其反思一般是形而上的,而中国古典悲剧的反思是世俗的,具有形而下的特点。
古希腊悲剧大多取材于神话故事或传说,一般具有深远的历史、宗教和人文背景,探讨形而上的问题,把探索的触角指向伦理观的终端,考查生活的意义,把人的生存看作是对智能和意志的考验和挑战。古希腊悲剧又称命运悲剧,认为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命运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不可解释的,尽管在悲剧作品中主人公为反抗命运而努力抗争,但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摆布。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历史意义上的命运和自然因果性意义上的命运是截然有别的,如果说自然命运是客观的、确定不移的,且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那么人类历史意义上的命运则是人类自我选择的结果,没有这种选择,命运对于人而言就不可能发生。换言之,人类的命运恰恰是他们为自我选择行为所付出的必然代价。在《俄底普斯王》中,俄底普斯为了避免应验神谕关于他杀父娶母的命运而选择了“出走”,这样的选择纯粹是出于某种价值选择而对相应责任的主动担当。而对自然必然性命运的抗拒和挑战,是对宿命论的叛逆和反讽,显示的是人在困境中的搏斗和抗争,是对人的主体精神的肯定和礼赞。莎士比亚的悲剧以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而著称。莎士比亚的悲剧里也蕴含着一种未知的力量,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控制着人物的意志和言行。我国古代悲剧的现世性或世俗性特征十分明显,关照的是人间烟火,对生命的终极问题则鲜有兴趣。
形而上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悲剧的冲突主要停留在现实伦理层面,正如有论者所言,中国古典悲剧无非是道德评判的冲突,即擅长通过确定的是非观和伦理观对悲剧中人物进行善恶、美丑乃至忠奸、正邪的道德评判,从而达到惩恶扬善、贬丑扬美、教化人心的目的。《窦娥冤》中的窦娥只是用精神来战胜肉体,用自己的死亡唤起他人的生命意识,用自身肉体的毁灭来震撼社会冰冷的心灵,将形形色色的人物置于中国传统伦理的谱系中,成为传统伦理的化身和符号。中国古典悲剧不追求高层次上的精神满足,而是聚焦于就事论事、日用伦常等低层次的生活需要,更不必说对社会总体秩序的正当性进行考问和反思,这些都可以从中国悲剧人物性格脸谱化、伦理化、单一化的特征中找到答案。
以小人物为主体的中国古典悲剧,戏剧冲突的性质与力度,一般来说凄惨而不激烈,主要是没有抗争的实力和可能,他们重视“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智斗”。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集权制历史的国家,面对强大无比的对立面,人们的抗争只能从他们可能的实际出发。对多数百姓来说,抗争是为了生存。如果因抗争而导致毁灭,或无论怎么抗争也是毁灭,那抗争的意义就很渺小了,因为他们最讲实际”。正如朱光潜先生所指出的,中国人是最重实际的民族,他们不大习惯思考抽象的问题,凡是与柴米油盐等现实生活关系不大的事情,很难对他们产生吸引力。
二、价值取向:人性伸张与伦理诉求
西方古典悲剧的形而上反思特点决定了西方悲剧精神之抗争精神是非现实的。人永远要追求超越,掌握世界和自身的命运,这在宇宙系统中完全是不自量力、不可能的,这种斗争是不现实的,本身就具有悲剧性。因此,只有反抗才有自由,只有抗争才能显示人的价值和尊严。反观中国古典悲剧,它们的重心在于通过悲剧人物的无助和弱小来博取观众的同情和怜悯,而不是在悲剧人物的性格和独立意志的塑造上下功夫,从而导致在悲剧精神上以及价值取向上与西方古典悲剧迥然有别。
在西方古典悲剧中,悲剧主人公在面对不幸遭遇和命运时,总是顽强地坚持个性,吁求自我,奋力挣扎和抗争,无论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都是如此。如美狄亚对丈夫的报复,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普罗米修斯对天神的不敬。在他们眼里,安于现状则意味着平庸,他们不吝用最剧烈最疯狂的行动不懈追求。用生命存在来证明抗争的价值和意义的人物在西方悲剧中举目皆是,如《安提戈涅》中的安提戈、《美狄亚》中的美狄亚、《雅典的泰门》中的泰门等。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