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江淹三篇赋中女性形象的继承与创新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07 11:4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黄妙芸
分享到:

 

  摘 要: 在诗赋创作中,江淹常常有意无意地将笔触滑向女性的描写和表现。本文以其三篇女性赋分析其作品中所继承的楚骚之作及对文学遗产进行的创新,以正确认识和评价江淹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成就与贡献。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继承 创新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人。他历仕宋、齐、梁三代,《南史》和《梁书》均有传载,著有《江文通文集》存世。江淹的存赋一般说法是27篇,但部分学者把他的拟骚作品《应谢主簿骚体》、《山中楚辞五首》、《杂三言五首》、《遂古篇》及《刘仆射东山集学骚》也算在赋作里,其总篇数多达40篇,成为南北朝时期存赋最多的一位作家,其影响力只有鲍照、庾信可与其比肩[1]。钟嵘《诗品》云:“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这话虽是评价江淹的诗歌,但也适合用来评价其辞赋创作。江淹擅长学习借鉴前代赋家的创作经验,他学习屈、宋,学习汉魏赋家,学习晋宋辞赋,转益多师使他的辞赋创作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创新,成为六朝文坛上一流的大家。江淹在辞赋创作方面善于拟古,却又不泥古,且具有趋新倾向,因此其作品集拟古和创新于一体。因此,他的作品在赋体文学走向衰落中继续发出了奇异的文学光彩[2](王琳《六朝辞赋史》)。

  赋体文学的传统内容向来离不开女性题材,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高唐赋》开始,这类创作一直绵延不绝。江淹对于女性题材的偏爱,与其对女性的欣赏有联系。江淹在作品中多次表露过对女性的爱悦之情。在《自序传》中,他这般写道:“常愿幽居筑宇,绝弃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绿水,左倚郊甸,右带瀛泽。青春受谢,则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侍姬三四,赵女数人。不则逍遥经纪,弹琴咏诗,朝露几间,忽忘老之将至云尔。淹之所学,尽此而已矣。”[5]对江淹而言,人生的一大乐事是有美女随侍左右,添兴佐欢。

  据明人胡之骥的《江文通集汇注》和今人俞绍初、张亚新的《江淹集校注》可知,在江淹现存的作品之中,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其赋作之中,分别为《倡妇自悲赋》、《水上神女赋》、《丽色赋》。此三篇赋已考证皆作于江淹被贬吴兴之初,赋中所描写的倡妇、神女、丽人明显是其自喻,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寄寓的是其忠而被疏,不被信用而遭贬谪的身世不平之感。

  一、继承以女性作比兴象征物

  江淹的辞赋受楚辞影响很深,也许是江淹的生平际遇与屈原相似。屈原的作品中,比兴象征手法的集中运用体现在其代表作《离骚》之中。《离骚》中以“香草美人”为典型的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在《离骚》中,诗人屈原塑造了各类女性形象。在纵横驰骋的想象之中,其上下求索,先寻高丘神女而不遇,后求助宓妃而不得,寻有娥氏的美女和有虞氏的“二姚”也未果,这求女未果的过程无疑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象征诗人美政理想的失败与君臣遇合的无期。另外,在屈原的创作之中,还经常可以看到诗人将自己比作女子,将君臣之义比作男女之情,用爱情婚姻的关系寄寓君臣政治关系的现象。比如《离骚》之中的“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抽思》之中的“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这种明显地以女子口吻道出的哀怨诉说即是屈原所独创的“香草美人”式的比兴寄托手法,这种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江淹在《倡妇自悲赋》中明显继承了这种表现手法。此赋不仅明确地表现出一个倡女的悲惨遭遇,更包含深深的自况意味。赋文曰:

  “粤自赵东,来舞汉宫。瑶序金陈,桂枝娇风。素壁翠楼,明月徒秋。歌声忽散,伤人复愁。君王更衣,露色未晞。侍青奏以云耸,夹丹辇以霞飞。愿南山之无隙,指寿陵以同归。俄而绿衣坐夺,白华卧进。屑骨不怜,擅金谁吝?九重已关,高门自芜。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度九冬而廓处,遥十秋以分居。伤营魂之已尽,畏松柏之无余。归故乡之未光,实夫君之晚滋。去柏梁以掩袂,出桂苑而敛眉。视朱殿以再暮,抚殡华而一疑。”[5]

  “于是怨帝关之遂岨,怅平原之何极!霜绕衣而蔑冷,风飘轮而景是。御思赵而不顾,马怀燕而未息。泣远山之异峰,望浮云之杂色。若使明镜前兮,碎孤雁之锦翼。乃为诗曰:曲台歌未徙,黄壤哭已亲。玉块归无色,罗衣会生尘。骄才雄力君何怨?徒念薄命之苦辛。”[5]

  倡妇失宠是古代常见宫苑类的故事,从赋前序文中“汉有其录,而亡其文。泣蕙草之飘落,怜佳人之埋暮,乃为辞焉”可知晓,此赋乃是作者一篇代汉代倡妇失宠所作的爱怜自诉辞。汉宫的倡妇以优异歌舞技艺而获宠,但宠极反遭嫉妒,最终受君王冷落,被逼逐出宫外。江淹通过对汉代倡妇失宠遭弃的命运道出自己真实的寄寓。江淹最初因其文章见赏于建平王,并“待以布衣之礼”。但因作者“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遂诬淹以受金者”而被害下狱。当江淹重新进入建平王刘景素幕下后,却因屡屡谏阻建平王的谋反之事而被贬至江南。我们联系作者被贬斥的处境,看出全篇赋文围绕倡妇失宠自悲的哀叹,实际上象征其忠心而见疏远的哀怨之情。文中虽没有一个字直接点破其处境,但十分明显以比兴手法寄托其目的。赋文中赵国倡妇因失宠被弃逐的哀叹形象实为作者自比,而文中的“君”也带隐喻象征着建平王刘景素,这全然继承了屈骚传统手法的“男女君臣之喻”。

  二、女性形象的转移

  江淹对女性形象是有所偏爱的,他对女性形象的着力刻画手法已经开启梁陈艳体文学风格,正是女性题材趋向俗化艳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江淹三篇女性赋中,《水上神女赋》与《丽色赋》这两篇最能体现该时代赋风流变及渐近齐梁格调的作品。这两篇赋文不但沿承了对女性艳容的描写艺术,而且比宋玉《神女赋》、司马相如《美人赋》、曹植《洛神赋》的描写更加艳秀。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