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梁书国画作品的造型特点及笔墨特征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2 11:3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邹昌锋等
分享到: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2012年5月29日,江西画派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南昌召开,江西画派研究会是由江西画院发起,经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一个区域性学术团体。江西省文化厅推出“江西画派”这一概念,为的是使之成为一张地区性名片,带动江西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江西省艺术界的全体同仁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加大对近现代江西画坛名家的研究力度,使更多的江西画家能为国人所了解。展望近代江西画坛,人物辈出却鲜为天下闻。究其原因:一是江西地处中部,不是近现代的文化中心。二是江西画家大多淡泊名利,甘于平淡,习惯在书斋中默默经营自己的一方画中天地,缺少自我宣传、自我推荐的意识。这些画家大多生前寂寞,其艺术价值在辞世之后才慢慢被人们所发现,作为近代江西画坛“江西十老”之一的梁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画是江西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在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诞生了董源、八大山人、傅抱石、黄秋园等一代巨匠。即便是名家辈出,但由于经济与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江西本土画家的影响力大多限于省内,有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为了响应江西省委提出的文化强省战略,让更多的江西名人走出江西、走向全国。笔者以“江西十老”之一的梁书作为研究对象。“江西十老”大多出生于20世纪初,为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画坛之翘楚,是近代江西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异彩纷呈但又有着共同的时代烙印。随着“江西十老”的相继过世,对其艺术思想、艺术风格作抢救性的发掘整理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笔者想通过本文的写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同仁投身到江西画派研究队伍中来,为宣传江西文化尽微薄之力。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梁书(1905~1998年),近代江西画派著名画家,与黄秋园、陶博吾等近代江西国画家合称为“江西十老”。2013年9月12日,笔者在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输入相应的目标文献内容特征(题名=“梁书”)后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与画家梁书相关的文献只有1篇,文章题名为《郭沫若与梁书陈纬华——从郭沫若的一首佚诗谈起》。笔者通过对该文献的认真梳理,发现该文献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一,梁书在上海美专就学及任教情况。其二,梁书与陈纬华的交往情况。其三,梁书与郭沫若、傅抱石等的交游情况;文章对其画风形成情况并未谈及。

  2 梁书国画的造型特点及笔墨特征

  2.1 梁书山水画的造型特点及笔墨特征

  梁书一生对山水画用功最多,其山水画也最为近代江西国画界所称道。

  (1)章法。梁书山水画章法最大的特色就是传统三远法与透视学的有机融合,其山水画作多为以近、中、远三景具现的三段式构图,画面中呈现出一实一虚、一暗一明、一阳一阴、一主一宾的视觉效果。山水画中山属阳,水属阴。梁书山水画中的主体是以浓墨写就的山峰,留白处多为云气飞瀑。山与水在画面中有机融合在一起,犹如太极图中的阴阳轮转,起、承、转、合互为呼应,虚实相接,生生不息。

  (2)山石的造型特点及笔墨特征。梁书山水画的皴法源于传统山水,但加入了自己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许多笔意,也吸纳了同时代画家的一些笔法。其峰石多用一种融合了披麻皴及乱柴皴的混合皴法写成,这种自创的皴法源自传统又富有新意。20世纪50、60年代,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的画家们摒弃了传统文人画家在尺幅窗前聊以自娱的作画方式,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采用对景作画的方法来表现新中国的大好河山。这一时期梁书的山水画较之传统的文人画有几大创新:其一,用笔较为热烈奔放,挥洒自如。线条以中锋为主,侧锋也在画面出现并得以巧妙运用。其二,多根据山石物象自身的结构特征,综合使用传统的皴法来进行物象的塑造,并没有先入为主地运用某种皴法来进行创作。其三,墨色较浓,枯湿浓淡焦五色俱全,色阶对比较为强烈,通幅画面黝黑发亮,一反文人画的惜墨如金为惜白如金。其四,浓墨干皴后再用水墨大面积地渲染画面。其五,受印象派色彩理论的影响,运色较为豪放大胆,在画面中经常出现较大面积的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彩。其六,画面尺寸较大,多为数尺数丈的作品。例如,《井冈山电站》《井冈山全景图》等画作。

  (3)云水的造型特点及笔墨特征。梁书山水画中的云水是作为虚景出现,是构成画面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是画面的经脉,云气或实或虚地与水流相接,使得画面气息在整个画面周流遍及,画面的元气在流转中得以贯通,整幅画的活眼存在于虚景之中。梁书山水画中的云水在整幅画面所占的面积较小,且多是根据画面的需要随势安排,手法灵活多变。

  (4)草木的造型特点及笔墨特征。“树为山之衣。山若无树,则无仪盛之容。”草木赋予画中山水以生机。郭熙《山水训》:“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中草木要根据其不同季节的形态特征来用笔及赋色,从而表现出四季景色。由于时代审美观、社会风尚、历史环境等原因,梁书山水画多体现祖国大好河山的日新月异面貌,其在革命圣地井冈山、红都瑞金、水电站大坝、山区放排等题材的作品中,多以遮云蔽日的苍松巨木、参天大树为近景,中景及远景中也是林木蓊蘙的景象。其画中的树木多是对景写生而成,因景而异的画境需用不同形状的草木来组景,草木是梁书山水画审美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画中的峰石瀑水在草木的掩映下呈现出刚柔相济、欣欣向荣的景象。梁书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色彩在其山水画中的重要性不如笔墨。其山水画四时景致的物候特征主要通过草木的荣枯之状来加以体现。梁书山水画中草木运笔用墨的多样统一丰富了画面。其山水画中草木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为画面的形式服务,只有符合艺术审美规律的笔墨才能为画面的审美服务,进而使观赏者产生审美意境。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