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民族地方文献研究与交流(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3 11:4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鹤明
分享到: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地区及经济之间的交流受到越来越高程度的重视,同时,信息资源的研究与交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少数民族来讲,不断深入发掘本民族的地方文献,将其民族间的文献进行整理,能够及时、准确、系统、完整的提供给读者,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地方的民族经济及社会服务,同时也是为世界民族多元文化的和睦发展与共同繁荣做贡献。为此,促进民族地方文献研究与交流,我们必须找到合理的途径来进行,笔者认为其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切实转变原有的观念。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共享的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人民都会追求信息之间的共享。尤其是在民族间的地方文献研究及交流中,更应该切实转变原有的观念,不断解放思想,用全方位的思想来知道现代的文献资源建设及研究,把一些记载民族地方特色优势的文献形成专项的优势进行存储。[2]在做到民族特色文献共享的基础上,树立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与交流观念,使其社会效应能够得到回应。

  其次,广泛收集民族地方的文献资料。正如前文所述,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多样性、地域性,在文献的搜集中自然也应有深入的广泛性。在民族地方文献的研究中,要深入到民间的领域,从民间之中去收集整理原有的文献资源,也可以在民间收藏及一些文字概念方面进行收集整理,这在地方文献的研究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延伸到国内外的领域,切实发掘地方文献的魅力,并逐步完善民族地方文献研究管理。

  最后,借助大众传媒及各行业内外的力量实现地方文献资源优化。在民族地方文献的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地方文献能够得到最优的利用,从而产生最大的收益。在社会收益中,它不仅包括经济收益,也包括社会及各项综合的效益。[3]在大众传媒这种介质下,加强各地区之间文献资源的交流对于实现民族间的文化渗透及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协调好文献资源服务保障体系及其他的系统关系,利用讲座、展览及互联网或新媒体进行自愿的共享,不仅能使信息得到共享,更能在文献的优化中起到作用,从而得到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

  三、对民族地方文献研究与交流的意义

  对于民族地方文献的研究与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与扶持,同时,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地方文化的发展。加强民族地方文献研究与交流可以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因为民族间的差异性使得地区间经济发展有着不同成度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为本地区提供本民族的地方文献信息,只有符合本民族本地方的信息资源才可以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与此同时,在个地方之间,政府的中大型决策都离不开民族地方的文献信息,这不仅可以发展和弘扬民族的精神,更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地区间的旅游经济繁荣,所以说民族地方文献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四、结语

  无论社会的发展形态如何,民族文献资源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的推移,进而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讲座、展览、大众传媒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交流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力的机会,加强民族地方文献的建设,提高民族地方文献的信息化共享,使民族地区文献资源建设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会促进民族地方文化的繁荣,更会对全民族的经济发展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喜梅著《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8):75-76.

  [2]庞朴著《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1988年3月,122-124.

  [3]杨锐明著《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图书情报工作,2002(1):97-9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