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且余清音可绕梁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7 09:1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姜莉
分享到:

 

  摘 要:好的记叙文应当重视结尾的写作,而优秀的记叙文结尾要善于巧选恰当的表达方式,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字斟词酌,同时不断丰富语句的内涵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选取独特的表现方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恰如韩娥的歌唱,达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效果。

  关键词:记叙文; 结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03-001

  战国时,韩娥唱歌,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深深打动了听者的心弦。

  今天我们写记叙文,又该如何打动读者的心弦呢?

  绕梁三日的故事中,不绝于耳的不仅仅是韩娥当时的演唱,更是那袅袅的余音,缠绵不去。

  由此观之,歌者贵有“余音”,文者当重结尾。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的结尾,使之更好地为文章增色添彩呢?

  笔者为此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获得浅见一二:

  其一,巧选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还会适当地融入描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但是,除此以外,议论、抒情的运用往往在记叙文中得不到好的体现。

  其二,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结尾就像饭桌上的最后一道菜,前面的菜烧得好,只是铺垫,如果最后一道菜也能烧好,就是成功。

  我们的记叙文,前面紧锣密鼓地选材,煞费苦心地酝酿,字斟句酌地表达,都不能离开这临门一脚的精彩。我们的结尾不仅要端出一道好菜,更要端出一道特色菜,让读者拍案叫绝。

  一道特色菜的烹煮便不能离开修辞的调味。

  例如,写《我的父亲母亲》,有个同学在记叙了记忆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后,这样写道:“爱在左,也在右,在我的人生道路上,随时播种,随处开花,伴我前进!”作者巧妙而含蓄的把父母的关爱比作道路两旁的花草,陪伴并点缀了作者的人生道路,突出了父爱、母爱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其三,炼字求精当

  要想让结尾出彩,还离不开大胆的用词,“妙笔”方能“生花”:唐代诗人贾岛为作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被后人引为经典。可见,炼字的重要。有些看似不可用、不能用的词,只要用对了对象,用对了地方,就显得理所当然,而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用词上创新不失为使结尾富有创意的好方法。

  有一次,我要求学生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一个学生叙述了第一次吃棉花糖的经历,在结尾,她说:“生命中许多的第一次都成了过眼云烟,惟独那次被棉花糖香黏住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简单地看,这句话很平常,可细细地品味,这句话又很不平常,仿佛嘴里也粘上了香甜的棉花糖,鼻中也闻到了丝丝的糖香,手上也似乎触到了那黏黏的糖屑,作者之所以能带给人逼真传神的感觉,在于作者用了一个词“被棉花糖香黏住”,香味不可能把人黏住,可用在这里我们却又觉得合理,这是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把嗅觉通过触觉表现出来的效果,这也体现了小作者在炼字上的功力。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