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萍踪聚散嗟无定,别绪凄凉只自知(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2-25 09:3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骆新泉
分享到:

 


  锡璇少小离家,与大姊等天各一方,婚后转徙流离,与父兄姊妹睽隔,饱尝生离之苦,其诗词必然充满怀人之思。十年京师依父生活既是失怙的十年,也是怀念故里亲人的十年,因此诗歌中常出现“十年”字样:“十载羁京国,登临忆故乡”(《九日》)、“自怜十载留都邑,回首家园怅已非”(《微雪野望》)、“十年往事如烟去,千里音书托雁传”(《遣怀》)等等。锡璇对故乡兄弟姐妹的思念之情无以释怀,就用赋诗填词来诉说,所谓“年来谙尽怀人味,惟有吟诗慰寂寥”。如“梦回冰簟罗巾湿,怅望江南长太息”(《忆大姊婉洵》)、“去乡日以遥,离思日以缓。别泪染征衫,痕深不能浣”(《雨夜怀婉洵婉静两姊》),“天涯我独嗟迢递”(《虞美人·寄畹香四姊小云六妹》)。锡璇与六妹感情最亲密,写给她的诗词也最丰,如“酒酿相思泪,镫摇怨别心。冰弦不复理,恐作断肠音”(《小云妹见示寄怀诗即步原韵》其一)、“一声征雁过南楼。唤醒秋闺,无限别离愁”(《虞美人·寄畹香四姊小云六妹》)、“怅花吊酒,只为伤离。……宾鸿不见,锦书望断”(《行香子·怀小云六妹》)等。可以看出,锡璇对兄弟姐妹的情感深挚、强烈、持久,诗词中溢满“泪水”、“相思”、“离愁”。《南归留别姊弟》为这类作品的代表,是锡璇随夫南归告别京师姐弟时所作,难舍难分,情意浓浓,以致于“相顾各无语,握手重踟蹰。徘徊歧路侧,横涕霑罗襦”,感叹“从兹一分手,何日复牵裾”,叮嘱“努力各自勉,善保千金躯”,读之令人唏嘘不已。《除夕》亦是此类伤感之作,作者一反惯用的五七言体而采用楚辞体来抒发强烈的感喟:“今夕何夕兮夜何长,……怅睽离兮天一方。……怅不得欢叙兮徒忧伤”,将远离父亲、手足睽违的怅恨表达得强烈浓郁。

  锡璇的不幸更有兄弟姐妹的早夭。长兄左元僖和二姊(名不详)皆幼年早殇。二弟左元忠,字心资,比锡璇仅小一岁,卒年十九岁。心资为左昂侧室程氏所出,自小过继给伯父,然与锡璇姊弟情深。如此英年早逝,令锡璇伤痛不已,前后写有十余首悼亡诗,情辞动人,道尽“手足相依十九年,伤心此日竟登仙”(《哭心资弟》之一)的无限哀伤。在心资去世的前一年,还有一个弟弟(当为族弟)先于心资夭折,这在《哭心资弟》之四中有所交代:“一灯如豆夜黄昏,襟袖模糊认泪痕。记得鸰原③方折翼去岁定资弟病殁,岂知荆馆④又招魂。”这样巨大的打击怎么说都不过分,所以锡璇“两断魂”(《雨夜忆亡弟》)的哀痛就可想而知了。三姊婉静、弟元忠亦英年早逝,而三弟元文、四弟元桂及七妹婉云亦先锡璇而卒(此三人均卒于锡璇三十岁之后),令锡璇在寂寥哀伤中屡屡承受着亲人离世的痛楚,她写下了《哭三姊婉静》、《怀七妹婉云》等悼亡诗。遭遇如此多的生离死别,又如何不造成她忧伤之态、孤寂之心呢?甚至于结拜姐妹浣香也在锡璇新婚燕尔之际离世。锡璇居京时与浣香一见如故,遂结金兰。《喜晤浣香二姊,因与订交》其一云:“今日花前同订约,愿教永作合欢枝”,其二云:“话旧情逾骨肉深”,欣喜之情,可见一斑。锡璇与浣香情投意合,互相关怀,这从诗题得到反映,如《接浣香二姊信,见惠食物,书此奉答》、《浣香二姊招饮,作此奉赠》、《浣香姊惠菊,并系以诗,作此奉畣》、《访浣香姊病,作此劝之》等。但上天似乎有意对锡璇不公,就连这样一位结拜之姊也离他而去。浣香死后,锡璇创作《哭浣香姊》十首、《哭浣香二姊》、《送浣香姊营葬后回舟,与厚盦安联句》等多首悼亡诗。《病中写怀》是在浣香仙逝六年后写下的组诗,“六载抛离膝下欢,思亲辗转意难安”(其一),首首可见二人情谊甚于同胞姊妹。

  (三)伉俪情深,聚少离多

  《听秋声馆词话》云:“芙江夫人工书娴绘事,适袁认庵观察,琴鸣琴应,致相得也。”[2]袁绩懋是道光二十七年榜眼,才情过人,但仕途不顺,为生活所迫,他风霜尘劳,四处奔波。但不管袁氏身在何处,仕途顺舛,夫妻情感是相系的,这从他们之间多首和作、步韵、赠答、题画、联句、同作诗可以见出。但无论是赠答、联句,还是步韵、同作,我们均可见出锡璇的忧伤,如同作时所言“华因秋老情逾淡,人为愁多梦易醒”(《夜窗对菊与厚盦同作》)。

  王国维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3]故锡璇多以词抒写伉俪深情。“去年花下同吟玩。夜月春风院。绮罗香里暗尘轻。谱得新词,彩笔共题灯”(《虞美人·元夜》),元宵夜与夫共赏花灯,真是幸福的好时光。但锡璇一生历经太多痛彻心扉的坎坷,伤痛叠加,这其中就有夫妻远隔的伤悲,故其抒发夫妻相思的苦情词多达五十余首,若将同类诗作放在一起,数量更丰,且情感深挚,充满苦调:分别前“最是难忘离别夜,销魂。红烛无情照泪痕”(《南乡子》);送别时“多少分离话。细思量柔肠欲断,泪珠如洒”(《贺新凉》),“临岐总断肠”(《忆别》);离别后“镇日间不情不绪,锁眉难解”(《贺新凉》),“别来渐觉腰围窄”(《金缕曲》);登楼时“凭阑无限离人思”(《秋兴》其一);月夜下“一弯新月,半窗灯影,论文发表无限离愁”(《眼儿媚》);盼归时“锦书和泪寄,莫把归期改”(《千秋岁》),“卜得灯花私自喜,无言悄立帘儿底”(《鹊踏枝》)。独处的锡璇“独自不胜情,靠个影儿为侣”(《如梦令·雨窗夜坐》),一切皆无意绪。

  锡璇倘若只在个人情感的小圈子里打转也就流于一般了,“《碧梧红焦馆词》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能突破闺闱小天地,把目光投向社会现实……这在以前的妇女词中尚属少见。”[4]锡璇超越了一般闺秀感春悲秋的个人情怀,将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动荡的世事都反映在她的诗词中。锡璇的可贵在于以巾帼之纤躯抒须眉之豪情:“灯前看剑心犹壮”(《闻贼兵围武昌城,感赋,与厚盦联句》),更可贵的是以长律《润州行》记录镇江一带官军与太平军实力悬殊的一场恶战:“官城如纸贼城铁,围城十旬城不得”、“血光火光四围迸”、“游尸蔽江江不流”、“浙军弃甲先奔逋”、“东南半壁生夕阴,子弟八千同一泣”。太平天国运动对清廷的冲击是巨大的,对锡璇这个小家庭的影响更是惨痛的。在敌氛高炽时,锡璇对丈夫的担忧都能从作品中得到反映。丈夫奔赴前线,音讯不通,这对居家的妻子是何等煎熬:“夜夜惊魂入梦频,惊心烽火满江城”(《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此日天涯共怊怅,凭谁为我报平安”(《望书不至,怅然有作》)、“省书感君意,临饭不能食”(《酬外子凤阳道中寄书》),“燕歌悲远别,望京洛离愁如茧”(《翠楼吟》)。因为这煎熬早已成为锡璇无以承受之重,故其甚至产生“何须学共斗山⑤高,反被浮名误了”(《西江月·感怀寄外子》)的情绪。这些作品反映了战乱岁月中对丈夫不离不弃的爱及百姓所受的烽火连城之苦。

  但就是这样一个被离情所苦、期望“香罗绾尽同心带”(《千秋岁》)的多情妻子,却盼来丈夫征求纳妾的一纸书信(词)。袁懋绩原词今不复见,写于何年何月亦不可知,无非是向妻子倾吐羁旅之孤独,希望娶得如花美妾藉以慰藉寂寞情怀。锡璇则作《贺新郎·外子以词见示作此奉答》,虽以嘲谑口吻出之,但内心毕竟伤痛。上阕先说自己支持丈夫纳妾,但要“如我愿”方可,即便“拚却珠千斛”也可以成全丈夫。下阕则话锋一转,奉劝夫君专心公事,不可想入非非,实则是委婉地告诉丈夫,这事没门。林玫仪言“此等笔墨为锡璇作品中所仅见,然亦令人见识到夫妇间轻松之一面,可谓弥足珍贵。”[5]其实,所谓的“严正”、“轻松”,都不能掩盖锡璇内心的酸楚,残酷的现实让她倍感孤寂,丈夫纳妾的请求只能令她更加忧虑。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