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川与清代茂州重建(2)
广大移民将岷江上游茂州之地视为乐土,落籍当地。故这一带“汉民日众”,长期在汶川、茂县百姓中流传的祖上‘从湖广迁来”的说法即缘于此。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清初称富顺寨,因落籍汉民为省内富顺县移民而得名。乾隆中期茂州设‘里甲”,境内有“汉民九里,羌民八里”及汉羌杂居的“二十六里村落”。甚至连相邻的北川县,在清代汉族移民也大批迁人,所谓“秦、楚、江右之无籍者,贸迁番地”。清代的羌区出现大量的汉人聚居聚落及汉羌杂居情形已数见不鲜。
如何重建破败的茂州,这是摆在茂州官员及百姓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全川重建大形势下,茂州重建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平定巴猪之乱后,松茂道员王隲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广为招徕”移民,“羌汉晚服”。在其倡导下,各省移民纷纷进驻茂州。
当地军屯编人汉户。清代之前,茂州“汉户旧只在城陇东莲族石鼓四里,后增加陇木、静州、岳希三里,’乾隆五十一年、五十三年、“茂州营属踏花等十八寨恳请输赋承役编人汉户为新民里,大定土千户属连环等寨请照新民之例一体纳粮应差编人汉户为广民里,共汉民九里”。
招抚流亡州民。茂州为羌人之地,重建茂州必然依赖羌人之力。清初,以王隲为代表的茂州官员,首先招抚流亡在外的茂州土著。在茂州十五土司中,首先归附的是大姓、小姓、大黑水、小黑水及松坪五土司,其皆为明代外省移民。如“大姓、黑水土百户郁玲,原籍湖广,其先郁盖贤随征山后诸番有功授职颁给号纸。小姓、黑水土百户郁占喜原籍湖广,其先郁从问明末随征伐河西诸番有功授都司职后加参将职,颁给印信。松坪土百户韩芝阑,原籍陕西,其先韩滕,明末随征河西诸番有功授职颁给印信号纸。”五大土司归附后,先后于乾隆年间给予号纸,设为百土户。
招抚外省移民。招抚外省移民,是恢复茂州社会经济最便捷的方式。这时,来自各地的移民纷纷进入茂州插占。如理县羌寨休溪村《王氏族谱》称,(公)“系湖广填四川,插业崇庆州石羊场,共三大房,公转理是蒲溪休落业”。再如,汶川火坟袁姓墓碑载:
“盖闻先祖语留,当是时也,湖广填川,我先祖来川者,乃弟兄八人,系麻城县孝感乡人氏,上川分处插业。始祖袁文名,来自古绵(倾)上山到此,即今上水里也。草水畅茂,有方里而井,居房朽坏,见有一残坊,上书“乐善村”三字,今人呼为小寨子也。我祖欣然乐插此业,报粮入册’垦田园,创房宅。彼时此地泥水汜滥,安葬亡魂,犹恐肌属近泥,故立此墓,号日火坟,世代先祖,概葬于此墓,后代人丁兴,二十余家”。
在广大茂州地区,还存在众多回民,其皆为明初平羌将军丁玉带至松潘,后逐渐迁移至茂州。自清初以来,累世渐增,约有二百余户。回户主要聚居村落有:外城阜康门,北路叠溪、渭门关、沟口寨,东路明角底,干沟、土门、南路石鼓等地。
招徕工商百业。随着茂州经济的恢复,大量内地工匠商人也随之而来。清廷改土归流之后,实行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羌区招聘工匠,久居落籍,开辟市场,于是,陕、甘、云、贵、湖广等省商人纷纷涌人茂县,各地小集镇,字号会馆,日益增多。
三、移民重建茂州之概况
移民齐聚茂州,带着一路的艰辛和创业的激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茂州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收获成功。
重农兴商重建经济之基。据文献所载,湖广之民来到茂州后纷纷插占田业“报粮人册,垦田园,创房宅”,流亡在外的土著,论文范文也纷纷返回乡里创业,移民与土著‘锵0地界,各报丁粮”。这些外来汉户或以宦游寄居或以贸易隶籍于此,经五六代七八代之父子孙繁衍”,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在重视农业恢复的同时,茂州官员也大力发展商业。在茂州来自内地的坐贾行商较多,虽无豪家大富,但足以将‘(夕}郡精细制造运人州境或州境不可得者则向别处购买”,以此“谋生者不过千缗百缗下至三五十缗”,足以应付“城乡日用所需之物”。到移民后期,官府大力发展矿业,汶川南华山银厂沟盛产金矿,故“同治年间,有张舟扬者,常设厂采金于此,致富巨万,有工人三千余人’。其采金规模“较松潘樟脑,有过之而无不及”。
修谱建馆重建地域之谊。移民来到茂州,待立足之后,多重修族谱以延续世系,凝聚宗亲。如返回汶川月里村的赵氏,在离乱之后,回乡创业,因“时移世易,族姓繁多”,故六世祖“考证书礼,清源来历”。同时,来自麻城孝感乡的袁氏,因“后代人丁兴,二十余家,”恐‘年久日深,罹后人忘却水源”,而于光绪年间,将班辈刊刻于碑铭。
随着移民的增多,为加强在异乡的联系,各省籍民众纷纷建立会馆。据道光《茂州志》载,各省移民修建的会馆有三处。即湖广馆(湖广籍移民),在外城正街,乾隆二十五年建;陕西馆(陕籍移民),在鼓楼街,乾隆二十五年建;江西馆(江西籍移民),在通天桥,乾隆四十年建。截至清末,修建的会馆多达六处,除去上文三处外,又新建南华宫(广东籍移民),外城忠义门外;广东馆(广东籍移民),州东土门,道光四年建;山西新馆(山西籍移民),外城后街,道光八年建。可见,当时茂州城内,会馆林立,各省移民乐业融融。
兼容共蓄重建民族之灵。随着各省移民交往的深入,汉、羌、藏、回等民众交往日密。来自不同地域间的生活习俗、不同民族间的风俗信印等在茂州这片土地上得以充分交融碰撞。据《茂州乡土志》载“回户多以面食为生理,近亦有变,婚丧仍依旧俗,在州日久,往来交际又自与汉人等矣”。汶川萝卜寨“居民属羌族,喜商,尚白色,近多习汉人,有许多穿黑布或蓝布衣服”。同时,番民每到农闲,时常“岁几人内地为佣,节前必回,男女聚饮为乐”。在信仰方面,由于受到汉族影响,羌族等民族也在堂屋设置神龛供奉姓氏门第、财神、灶神及天地君亲师神位等。在汶川有一个关于“娘子岭”的传说,据说“杨贵妃归京时经过此岭'故名”。据考证,该岭地界华夷,汉人经商夷地者,每娶夷妇,当时归盹夷妇多送至岭E洒泪诀别,汉人念之,遂呼娘子岭。可见,清初以来,茂州境内各族间不仅交往日深,信仰趋同,更是以通婚的形式,加快了民族间的理解与融合。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