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西方影视中的吸血鬼文化
[摘要]吸血鬼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有深厚的宗教与历史文化渊源。以吸血鬼为题材的西方影视作品集永生、死亡、宗教、恐怖、爱情等强大主题于一身,一直不乏名片佳作,近年越发流行,并引发了持续的收视热潮。从百年来吸血鬼影视的逐步演变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人类情感欲望以及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本文尝试通过探秘西方吸血鬼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影视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演变,来了解吸血鬼电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及吸血鬼文化流行不衰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西方影视;吸血鬼文化;流行
吸血鬼文化是西方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渊源,起源并流传于中世纪的欧洲大陆,在现代主要是通过文学和影视传播,近年有愈发流行的趋势。在西方影视界,百年来,吸血鬼主题一直闪烁着离奇又魅惑的光环,成就了诸多的名片佳作。从早期的《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到近年的《暮光之城》系列,热播美剧《真爱如血》《吸血鬼日记》,吸血鬼主题糅合了悠久的宗教文化传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掀起了一波波的“吸血鬼”收视风潮,也激发了人们探索这一古老神秘主题的欲望。
一、吸血鬼文化起源
吸血鬼是人类思想的阴暗面创造出的最诡异恐怖的灵异之一。传说中,他们是人死而复生变成的,只在黑夜中行走出没,嗜血为生。他们惧怕阳光,在吸血鬼迷信盛行的中世纪,人们会在门上画上十字架以期挡住吸血鬼进入房内。吸血鬼通过把自己的鲜血给予他人来繁殖后代,新生的吸血鬼通常经历从人性到嗜血的本性转变的痛苦过程。吸血鬼永生不老,具有人类所不具有的类似神的特殊能力,比如快速移动,感觉极其敏锐,会读心术,控制人类的思想,等等。而且这种“魔力”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加加强。尽管如此,吸血鬼毕竟是受到诅咒的,他们只能与黑夜为伴,麻木、冷漠、无聊伴随着永远的寂寞,永生就成了不可承受之痛。许多影视作品都反映了吸血鬼历经历史沧桑却难逃生存困惑的复杂痛苦心理。
吸血鬼的传说之所以起源并流行于西方,和欧洲的基督教传统和伦理基础大有渊源,也是欧洲宗教和历史文化的产物。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的两个儿子亚伯,该隐,分别以放牧和种植瓜果蔬菜为生,他们每年向上帝贡献祭品以表达对上帝的尊崇和膜拜。在一次献祭中,亚伯贡献的祭品获得上帝的大加赞赏,该隐受到冷落。满怀嫉妒的该隐杀死弟弟藏尸农田。这一切当然瞒不过上帝的慧眼,于是该隐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诅咒。上帝惩罚他只能在黑暗中流浪,以吸食鲜血维系生命。所以根据基督教的传说,吸血鬼是被诅咒的,背负沉重十字架的异类,不能上天堂,地狱也无其立足之地,只能像孤独的幽魂游荡世间。影片《夜访吸血鬼》中的莱斯泰特对路易所说的一席话很好地反映了吸血鬼的处境和困惑:“Weareimmortal,infrontofusissuchafeast,butconsciencecantappreciateit,andnothingiswrongitregrets.Godtokill,sowealso;forunderGodallthingsnoonelikeus,andnoonelikewedidnotlikeit,hellrancidimprisonmentandwanderinginitoftheearthandthekingdomofdarknessangel.”(我们是永生的,有如此华美的盛宴摆在我们面前,但是良心无法接受它,而内心不能不对它感到遗憾。上帝杀戮,我们亦如此;上帝创造下的万物没有一个像我们——不受地狱的禁锢而只能在黑暗中游荡的天使。)
吸血鬼的传说也源于人类对血液的崇拜与恐惧,这在欧洲宗教传说中也可窥其端倪。在中世纪之前由于科技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血液有一种复杂的情结。一方面,人们认为血液是灵魂的体现和生命的特征,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又把鲜血和死亡,伤害联系在一起,认为血是不祥之兆。基督教教义中也显示出这种矛盾和纠结。比如,《圣经》中规定血是珍贵的,是献给神的祭品,凡人无权享用。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上,面饼代表上帝的身体,而葡萄酒就代表上帝的血。但是,《圣经》中也曾多次提到,血是不洁之源。血液代表着罪恶。这都体现了当时欧洲人对血混合着崇拜和禁忌的矛盾心理。
吸血鬼的形象不仅起源于宗教文化,同时也是世俗历史文化的产物。尤其是中世纪欧洲大瘟疫的流行对吸血鬼传说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十三、十四世纪,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黑死病(鼠疫)在欧洲大范围流行,数以万计的人死去,神职人员也不能幸免,这引起人们的极度恐慌。传说中,怕传播疾病,很多黑死病人还没真正断气就被匆匆收棺掩埋,人们在开棺时发现许多尸体位置挪动,胸口带血,在惊恐之余认为有吸食人血的鬼魂作祟。吸血鬼的传说由此产生并流行开来,17世纪大瘟疫在欧洲再次流行时达到高峰。在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反抗、个性和思想解放的背景下,吸血鬼形象得到关注并有了很大的发挥和拓展,出现了许多以吸血鬼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论著,从侧面也对吸血鬼的这一形象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学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源泉,许多吸血鬼主题的影视精品都以文学著作为蓝本或从中汲取灵感。吸血鬼的形象和有关风俗、传说也多来自早期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影视中的吸血鬼多是贵族出身,富裕,衣着华丽,身份高贵,有相当的教养气质。这都是受到了早期的吸血鬼小说的影响。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