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探究
摘要:中国民歌具有多种不同演唱形式和风格,从传统上来讲可根据发声方法的不同被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真声声型,其较多使用口鼻腔同胸腔共鸣,有激昂、豪迈、淳朴、粗犷、丰润的音色特点。其次是假声声型“小嗓”演唱方式。在音质上同真声有很大不同,娇媚温婉,其发声方法摒弃了本嗓的应用,而单纯使用假声演唱,以假声作为主发声形式,柔美精巧、音质清朗、甜脆畅达。在过去上述民歌的发声方式是被广泛使用的,而一种全新发声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混合声型,即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吐字准确,声区和谐,具有流畅、华美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混合演唱技法的必要性及优点,并以此出发论述了真假声的混合技巧。
关键词:民族唱法;真假声混合;技法
中国民歌具有多种不同演唱形式和风格,从传统上来讲可根据发声方法的不同被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真声声型,其较多使用口鼻腔同胸腔共鸣,有激昂、豪迈、淳朴、粗犷、丰润的音色特点。其次是假声声的纯“小嗓”演唱方式。在音质上同真声有很大不同,娇媚温婉,其发声方法摒弃了本嗓的应用,而单纯使用假声演唱,以假声作为主发声形式,柔美精巧、音质清朗、甜脆畅达。在过去上述民歌的发声方式是被广泛使用的,而一种全新发声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混合声型,即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吐字准确,声区和谐,具有流畅、华美的特点。
1混合演唱技法与原理
中国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是真、假两种声音机能的和谐统一,两不同的声音可以依据比例实现自然稳定的混合运用。这种发声方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体现了由声带依照特定规律实现发声这一人体机能状态,高音区使用假声而低音使用真声的特殊演唱技巧。而在发声过程中的所有音色都进入混音状态,低音伴有假声元素,同时,高音伴有真声元素,这样的发生过程更具质感和真实性。
同时,真假音混合的配比也又音色高低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变化。如果处于中低音区,口、胸腔之间的共振发声即真声的运用较多,相对而言假声成分偏少,音色偏有朴实饱满的特点;而如果处于高音区,假声成分逐渐增加而真声减少,音色偏有轻灵柔美的特点,二者相互补充完善,使歌唱整体和谐完美,进而出现了民族唱法中的真假混声技巧。
《发声训练中的四个“R”》针对混声区的探讨中,作者李维渤将胸区比喻为土,头声区形容为用水,而混声演唱技法被比方成水泥,即胸区和头声区二者之间的融合使用如同土和水的相混合而形成水泥。胸区和头声区之间的发声差异客观确定了调节歌唱过程中静止状态的必然显露。要减少或避免静止状态呈现,混声歌唱技法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民族唱法中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应用,使声区达到一种整体上的自然和谐状态。这种技巧能够对音量变化进行灵活的掌控,且音色多样音域宽广,可以实现良好共鸣。混声演唱技法更多的适用于部分要求吐字明晰,且感情转变较多的艺术歌曲。
2混合演唱技法应用的必要性及优势
(1)混合演唱技法应用的必要性。人体声带有真、假的分别,真声带能够发声而假声带则不能,真、假声带的区分在于其振动方式的差异。在国际上,“重机能”代指用咽喉部位发真声的机能。纯粹的真声,音色过于刚强有力,缺乏灵动的色彩,且在音准限制下,高音演唱困难较大。而假声音质轻灵、婉转且音质优美,因其中较多用到共鸣腔和泛音而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然而,假声也有其缺点,音调缺乏力度,刚强性不显,且其低音弱而暗沉。
真声与假声各自特点不同,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完善。真声的力度和强度能够弥补假声的弱和暗沉,而假声的轻灵婉转则能够补充真声的刻板呆滞缺点,二者相互补充和有机融合,能够实现民歌各种唱法的需要。从世界范围而言,运用真假声混合演唱技巧的不仅限于美声唱法,同时通俗唱法也在很大范围内都使用了真假声的混合运用,其典型代表就是中世纪之后美国的通俗演唱法,到了现代,美国的通俗演唱法业已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模式,尤以高音为例,真假声混合演唱技巧的运用已臻至纯熟。而在国内,许多著名歌手同样偏好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歌唱技法进行演唱,而其中的民族唱法领域内,用大量真声伴以少量假声的方式来演唱的女歌手也大有人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到今天为止,我国以李谷一为代表的女歌手,其演唱用声音都为两种混声机能的同时运用。
由此可知,无论哪种声音如果被单独使用进行来演唱,无疑都有很大局限性,歌唱者如果仅仅使用真声或者假声而不掺杂其他,就不能够满足歌曲作品的深度艺术发掘需要。因此,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能够赋予歌声以真声的优点和假声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歌唱需要,进一步发掘歌曲中蕴含的艺术性。
(2)混合演唱技法应用的优势。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真声与和假声各自单独发声产生的弊端。真声的运用遮掩了假声暗沉缺乏力度的不足,同时假声的运用也缓和了真声过于强硬和刻板的劣势,二者发声方法的相互弥补,能够使歌唱声音同时具有真声的嘹亮充实和假声柔婉灵动,且可以根据不同歌曲的特点适当予以调整。因此可以得知,只有真声同假声能够实现和谐统一,才能完美演绎出歌曲的艺术魅力。
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能够帮助获得好的声音位置。真假声有机融合之后的混音包含着的轻重机能可以实现较好的协和,这种协和能够帮助使发声音部位调高,而进一步实现优质高位的共鸣,同时因远离声带振动点而带动了演唱的持久性。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