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探究(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8 16:4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黄敏姣
分享到:

 

  同时,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能够进一步扩张音域。受到音高的限制和束缚,多数人在学习或练习高音唱腔过程中,较难掌握自身的声音,且演唱时常力不从心,甚至有部分会出现歌唱过程中的“破音”或根本不能唱上去的窘迫现象,对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的掌握,则能够使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运用此种歌唱技巧,使真假声得到和谐混合,达成轻、重机能之间的良好转变,就能够在使中低音歌唱发音轻巧顺畅的同时保证高音歌唱的发音灵动自在,赋予音色多样性和极强的感染力。最终使歌唱声音脱离高音的局限和束缚,进一步拓展演唱者歌唱音域。

  此外,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也能够统一声区。我国民族唱法的演唱需要通过高、中、低三种各不相同的声区。而混声演唱技法因其在演唱过程中实现了真假声之间的有机结合,统筹了各声区独特的演唱特点,因而能够自然协调的确立三个各不相同的声区统一结合,使其最终形成完美的整体。对不同声区的演唱,都必须借助真声这一根基,融合低、中、高三个声区的音色为一体,而避免各个声区的相互孤立。同时另一方面,经由正确的气息调控和支持,也能够得到关闭、清朗和靠前的特别声音状态,使声音具有了不同的艺术魅力和灵魂穿透力。

  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是对真、假声这两种各不相同的声音的整体糅合应用,并将不同的声区规整为一。与真声不同,假声可以大致被分为:传统假声、借鉴假声以及混声假声等几种类型。同美声唱法假声比较而言来说,传统假声音质稍显尖利,缺乏圆润性。由美声抒情唱法及花腔女高音中发展而形成了借鉴假声。音质空洞、低暗靠后,如若借鉴假声唱法出现误差则易显现高、中、低声区的音色混杂补补融合的缺点。而混合假声由于充分利用了咽壁提供的力量,让真声能够处于较高位置,给人以由假入真的渐变感受。音质有力而有高穿透性,能够在演唱过程中不留痕迹的融合为统一整体的音色并保持其自身特色,赋予声音甘美迷人的魅力。

  由于民族唱法中真假混合的演唱技法一方面是胸声区与和头声区二者的有机融合,而另一方面也是对真、假声两种各异声音状态的全面应用,因此,演唱时有头腔共鸣,即假声的应用,同时也有胸、口腔共鸣,即真声的紧密协作,因此,利用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帮助最终完成人体各不同共鸣腔达成完整融合的演唱声效。

  3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的应用

  在民族唱法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常会出现真假声不能相容或者配比不当状况。演唱发生空洞、虚飘。因此,需要从以下三种情况出发调节混合唱法:

  (1)真混声。真混声代指以真声为基准,同时将不同程度的假声揉入到音域内的各个音节中的混声演唱,其发声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最终能够实现浓郁真声伴随少量假声的音质,有真声的质感、嘹亮、醇厚同时不乏假声的柔美、婉约和灵动,音质自然优美动人。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真声并非音质干散、缺乏焦点的枯涩白声,而是喉咙打开、声位高置、深呼吸有力,同时伴有胸共鸣音的演唱真声。我国早期民歌作品大都使用真混这种演唱技法。

  (2)假混声。与真混声恰好相反,假混声代指以假声为基准,同时将不同程度的真声揉入到音域内的各个音节中的混声演唱,其发声以假声为主真声为辅,此唱法虽然更为偏重使用假声,但真声的作用同样必不可少,音质具有润滑和流畅的特点。然而,低音区在演唱时易显出力弱、黯淡、缺乏活力的劣势,因此需要注意在演唱低音区时降低喉头同气息支点,另一方面也要闭合声带并保持此状态来阻断气息。假混声的应用更能赋予歌曲以柔美精巧的特色。

  (3)半混声。半混声代指演唱中真、假声的应用各占一半。此演唱技法的应用能够使音质亮度高低适中,同时具有真、假声的优点,真实透亮、灵动圆润、刚柔并济,且具有很强的灵动性,音调可高可低、咬字明晰、音色动人。声区及音色都能够通过这种技法的加工应用消除其隔阂性,达到和谐统一。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而适用于嗓音可塑性强的歌者。对唱法而言,这种技法能被应用于现代的歌曲演唱,也能被应用于演西方歌剧咏叹调或本国具有浓重传统性民族曲风的演唱,甚至在部分戏曲的选段中也能够被灵活适当使用。

  4结论

  众所周知,民族唱法中的真、假声的单独应用都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而与此同时,真假声混合的演唱技法的应用有着其无可替代的歌唱优势同艺术特色,这就需要歌唱家们对其的坚持学习和充分利用,然而,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此技法的熟练掌握及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勤勉联系,同时,歌唱人员在运用过程中应从自己特点出发,取长补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应用。我国的民族唱法对混合演唱技巧的灵活运用,为不同格调和题材的音乐作品演唱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艺术发展空间,赋予歌声独特魅力,使其为人们带来了更深入的情感触动。

  参考文献:

  [1]李淑君.声乐教学中三种唱法的共性和个性[J].大家,2010(03).

  [2]宁洪梅.浅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J].北方音乐,2011(06).

  [3]王志昕.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对假声的应用论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4]刘璇,李艳萍.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谈“民美化”现象[J].群文天地,2011(02).

  [5]张红玉,罗淑娟.民族唱法的历史发展及特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