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宋代人物画理论中的“形神”关系探赜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03 11:1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彭贵军
分享到:

 

  一

  纵观中国历代绘画理论,“形”与“神”的关系,一直是中国艺术美学的重要命题。形神兼备、形神统一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理想,是中国画传统理论的精华,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形”与“神”在不同时期的绘画理论中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神”的概念通常受到当时哲学思潮的直接影响,而“形”的观念则更多地涉及了造型艺术的本质特征。

  宋代的人物画理论总体上是对顾恺之、谢赫和张彦远等人有关论述的重大发展。虽然宋元时期不少理论家和艺术家在探讨人物画问题时得出了“近不及古”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只是针对当时人物画流弊而言的,而并不意味着宋代人物画已经停滞不前了。在宋代期间,人物画有很大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画家,如武宗元、李公麟、梁楷、刘贯道、张渥、王绎,等等,他们在吸取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以来的人物画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系列富有自身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可以说,宋代的人物画理论正是对这一时期艺术实践经验的一个总结。

  宋代的人物画理论继承了顾恺之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围绕着“形”和“神”这一对概念展开讨论的,并且同样表现出一种重“神”轻“形”的审美倾向。如陈师道在《后山谈丛》中说:“欧阳公像,公家与苏眉山皆有之,而自是也。盖苏本韵胜而失形,家本形似而失韵。失形而不韵,乃所画影尔,非传神也。”

  在陈师道看来,人物画只有做到既不“失形”,也不“失韵”,才能够“传神”。与顾恺之一样,陈师道也是在艺术层面大力强调“形”和“韵”的统一,强调“传神”的至关重要。再如袁文在《瓮牖闲评》中说:“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自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

  袁文在此论中表现出一种重“神”轻“形”的审美倾向,强调艺术家在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对象时,不能只着眼于“形体”,而要注意把握“神采”。

  二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看到,宋代的绘画理论在继承顾恺之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发展了顾恺之的美学思想。这主要表现在对“神”这个概念内涵的深入挖掘上。顾恺之提出的“神”的概念还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层面,而宋代绘画美学对“神”的概念作了更加具体的规定。

  宋代郭若虚根据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所记载的关于周昉和韩干画像的故事,把“神”具体的规定为“性情笑言之姿”。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郭汾阳婿赵纵侍郎,尝令韩干写真,众称其善。后复请昉写之,二者皆有能名。汾阳尝以二画张于坐侧,未能定其优劣。一日,赵夫人归宁,汾阳问曰:‘此画谁也?’云:‘赵郎也。’复曰:‘何者最似?’云:‘二画皆似,后画者为佳。盖前画者空得赵郎状貌;后画者兼得赵郎情性笑言之姿尔。’后画者,乃昉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神”的概念已经不再是一种抽象而不可捉摸的幽灵,而是一种可以切实把握的精神风貌,即所谓“情性笑言之姿”。这表明,一个画家如果能把人的精神风貌描绘出来,那么他就会成功地将“神”传达出来。

  宋代陈郁还将“神”具体地规定为“心”。他把人物画“写心”和“写形”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追求进行比较,认为“写形不难”,并认为仅仅满足上“写形”的“似”,就无法真正表现对象不同的特征。比如帝尧和鲁僖司马都是“秀眉”;舜和项羽都是“重瞳”;羲和李相国同样具有“凤姿”之态,等等。这些不同的人物在形貌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一个画家仅仅满足于这种“写形”的“似”,就很容易在艺术表现中将他们混淆起来。更重要的是,这样根本无法做到“传神”,无法揭示“神”的内涵,即“写其心”。

  在《藏一画腴》中,陈郁提出了“心”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以及由此焕发出来的人格情怀。即所谓“君子小人”、“贵贱忠恶”,以及“风骚冲淡之趣”、“离寓放旷之怀”,等等。陈郁还说:“夫善论写心者,当观其人,必胸次广,识见高,讨论博,知其人则笔下流出,间不容发矣。”

  由此可见,陈郁提出的“心”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学识修养以及由此展示出来的广博胸襟。应该说,陈郁正是通过“心”的概念对“神”作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从而赋予“神”以充实而丰富的内涵。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