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宋代人物画理论中的“形神”关系探赜(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03 11:1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彭贵军
分享到:

 

  宋代的绘画理论对顾恺之思想的发展,还表现在把握“神”的艺术方法的探讨上。我们知道,顾恺之不仅提出过“传神写照”的命题,而且还提出过“迁想妙得”,和“临见妙裁”这两个命题。这就是说,以艺术想象和艺术取舍的方法来达到“传神”的目的。宋人认为,要把握和表现出人物的“神”,就不能将他作为一个静态对象来加以看待,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动态对象来加以观察。换言之,画家只有将他所描绘的人物作为一个现实中活生生的、处于某种情态和运动过程中的对象来进行描绘时,才有可能捕捉和表现出他的“神气”。

  宋代陈造在《江湖长翁集》中说:“使人伟衣冠,肃瞻眡,巍坐屏息,仰而视,俯而起草,毫发不差,若镜中写影,未必不木偶也。著眼于颠沛造次、应对进退、颦頞适悦、舒急倨敬之顷,熟想而默识,一得佳想,亟运笔墨,兔起鹘落,则气王而神完矣。”在这段论述中,陈造指出了两种画人物画的方法:一种是将人物作为一个静态对象来加以观察。他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方法好像“镜中写影”、“如对木偶”,根本无法表现出对象的生命和神气。另一种就是将人物作为一个现实中活生生的形象来加以把握,并且在这一基础之上进行一番艺术酝酿和构思,从而表现出对象的“气王神完”。陈造的这些论述极大地发展了顾恺之的美学思想。

  三

  不仅如此,宋代的人物画理论还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形”的内涵。宋代的理论家和艺术家对“形”这个概念的理解,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指现实意义中人的自然形体,而是指艺术层面上的“形”的营构和创造。根据这一理解,宋代的人物画理论从如下两个方面补充和丰富了“形”的含义。

  一方面是,强调在艺术创造中要注意描绘不同时代的人物服饰特征。这就是郭若虚的所谓“衣冠异制”。应该说,“衣冠”描绘正是指艺术层面上的“形”的营构和创造。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自古衣冠之制,荐有变更,指事绘形,必分时代。”

  当然,强调人物画要注意表现不同时代的服饰特征并非始于宋代。唐代张彦远就已经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他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若论衣服车舆、土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观画之宜,在乎详审。”这与郭若虚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郭若虚更加详尽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人物画的创作中,画家不仅要注意到秦汉、魏晋、隋唐等各个时代人物服饰的不同,而且还要注意到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服饰区别。此外,郭若虚还认为画家须仔细辨别“帽”、“巾”、“带”、“袖”、“靴”等各种服饰的形状和特点,仔细辨别这些服饰在不同官职人物身上的变换和差异。如果忽视了这些,就会造成“丹青之病”。应该说,上面所说的这些服饰本身还不直接等于艺术创造中的“形”的概念,但理论一旦在艺术创造中加以利用和改造,就会转化成艺术形式的有机因素,并对人物画的“传神”产生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强调人物画的“形”的塑造要富有立体感。所谓“人物如塑”,讲的是人物画如同雕塑一样,要有立体感。所谓“隆额丰鼻”、“跌目陷脸”、“见骨高下”、“肉起陷处”,就是对这种立体效果的描述。董逌认为,立体感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形”的塑造来实现的。因此,当人们在观赏这种以二维平面呈现的画面时,就会产生像雕塑一样的三维空间的审美感受。当然,“形”的塑造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立体感,说到底还是为了“传神”,为了表现“气韵落落”的人物神态,这才是人物画最根本的要求。

  不难看出,宋代理论家和艺术家虽然重视“形”的构造,重视“形”在人物画创作中的存在意义,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而是始终围绕着“神”这个中心展开探讨。这无疑是与顾恺之的绘画思想一脉相承的。

  参考文献:

  [1]樊波著:《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2]俞剑华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3]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版。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